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近两年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北京卫视的《传承者》在业界与观众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一档文化真人秀节目,笔者认为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节目定位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由此所建立的文化守成与文化创新的观点;节目开发中的原创形态,由此符合了政策以及时代的需求;节目模式中娱乐与文化的制衡,由此所形成的既符合当下真人秀节目共性,又具有特性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热播,代表了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映射了媒体文化的重要面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节目一改以往的常规模式,通过传奇化、戏剧化、仪式化、视听化等策略构建奇观,改变了传统文化节目固有的构成逻辑与文化意涵,形成了节目全新的文化表征。将历史文化以奇观的方式呈现,影响甚至形塑观众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新时期探索文化内在价值与传播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淑娅 《传媒》2015,(5):42-43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7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它从选题策划、受众分析等方面深入、敏锐、充分地表达了节目的精神内核.在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社会背景下,准确抓住节目对应的目标观众群体,深刻理解目标观众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视节目抓住人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综艺选秀、相亲、亲子等电视节目扎堆传播的当下,《中国成语大会》另辟蹊径,在节目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文化元素与电视节目形态有机融合,向观众传递了追求人文精神和继承经典的情感诉求。节目自开播后,一改过去人文节目"观众认可度高,收视率低"的现状,受到了公众普遍的关注与推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中国成语大会》借助传统文化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乐观积极的主流思想,同时也迎合了时代变迁之下的国家和公众的心理需求。当前,我国进入到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湖南卫视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节目模式的创新以及其延伸出的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求这档节目在娱乐功能与文化传承功能之间的平衡点,试图探寻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观众的电视娱乐节目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倩 《青年记者》2017,(17):56-57
山东各地方言承载着古往今来山东人的生活智慧与山东各地的民俗风情,传承方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同时,乡音乡情接地气,最能触动百姓心声.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以方言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档立足齐鲁文化的大型语言类文化节目《乡音对对碰》.节目通过海选、复赛等环节将熟知各地市方言的选手齐聚一堂,以答题闯关的形式进行竞争.节目自2015年开播以来,获得了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成为此类节目中的一匹黑马.笔者以《乡音对对碰》节目为例对电视传媒的责任进行剖析,希望对此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平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朗读者》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很多现象级的成功,成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的优秀典范.因此,本文从节目理念、朗读内容、环节设计和节目嘉宾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朗读者》节目的价值坚守和模式创新,以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辛旺 《青年记者》2017,(9):83-84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以下简称“《鲁》”),以一日的实地拍摄、真人秀元素为主线,对王健林、董明珠等大咖进行专访,在形式上与以往的电视人物专访节目迥然不同.此档节目推出以后引起观众、媒体的强烈关注,也引发关于电视人物专访节目革新的思考. 借鉴真人秀节目突破采访局限 长久以来,电视人物专访是在演播室内完成,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以脚本为主,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构成一期整档节目.这种形式早已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真人秀元素的加入是这档人物专访节目的亮点.真人秀式访谈没有预定的脚本和台词,彻底打破了传统演播室访谈节目的空间限制和表现形态,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的 《中国戏曲大会》总决赛于日前落幕,随后全部节目又在综艺频道进行重播,观众依然如云.不少人称赞这是一台集观赏性、知识性、艺术性、 思想性为一体的极有艺术品位的高质量的电视原创节目, 为观众度过炎热盛夏送来了一道优质的精神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0.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刘纯来 《青年记者》2017,(23):101-102
今年新春,全国亿万观众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所吸引,这档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文化竞技节目,不仅给千家万户送去了欢乐,让人们享受了中国诗词带来的美好意境,还将观众带到古风意韵之中,恰似一股清流滋润着观众的心田.同时,节目的热播还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如此火遍中国大地?为何能触动无数观众的心弦?为何人们在看完节目后还意犹未尽?笔者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给当下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少启发:找准定位,勇于创新,内容为王,精确服务.传统媒体只要走创新转型之路,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会重新屹立于时代潮头.  相似文献   

12.
袁洁 《青年记者》2017,(17):54-55
2017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脱颖而出,好评如潮,电视屏幕“文化热”现象引起广泛讨论.在此之前,电视文化节目也曾一度受到关注,但相比之下缺少话题,逐渐离开了观众的视线.“文化热”再一次回归,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邰子剑 《东南传播》2018,(1):104-105
在当下"娱乐至死"一度甚嚣尘上之际,中央电视台一档原创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给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让电视荧屏另一端的观众重温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古典雅韵之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并获得相当热烈的反响。随后,《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二季在2017年元月开播,这档节目在形式变革、文化传播以及价值导向上值得去学习探究。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亦再次"圈粉无数"。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诗词大会》所呈现出的节目形态与文化价值进行解构、分析,以文化传播的视阈,对我国这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电视原创节目进行阐述,以期对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婷 《传媒》2017,(17)
当前,在娱乐节目统领市场的环境下,众多的选秀、冲关、歌舞等真人秀节目甚嚣尘上,而由央视重磅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一改往日综艺节目的路数,不过分追求眼球经济,而是安静地为观众讲述一段经历、诉说一段情、朗读一段文,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节目.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不禁让人惊叹节目文字和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康宁  孔凡哲 《出版广角》2017,(24):70-72
《我想和你唱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节目强调音乐质量、重视与观众互动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全民嗨唱的优势,给观众构建音乐狂欢的语境,成功地锁住了观众的视线,获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文章从全民互动、节目思路、节目定位、宣传推广、节目制作五个方面出发,分析《我想和你唱第二季》的节目亮点,探究其吸引众多观众参与、收获良好口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正式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当天观众在电视“黄金时间”——《新闻联播》之后看到的第一幅电视画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从此拉开了这个节目的序幕。《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开办9个月来,先后收到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观众的来信,累计已达数千封。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对这个节目表示喜欢、赞赏、鼓励。一位观众说:《历史上的今天》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活的历史画卷,受到启发、教育、鼓舞。不少观众还主动为节目组提供文字、图片、录相带等珍贵历史资料,并为节目出谋划策,弥补疏漏。从观众来信和社会反响看,节目几乎囊  相似文献   

17.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旅行真人秀电视节目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追捧,但当下一些旅行真人秀节目为吸引观众的注意,过多地展示各种莫名其妙的所谓"爆点",并没有显示出旅行真人秀应有的社会价值.《花儿与少年》凭着各路明星混搭、奇观化视觉体验、戏剧化叙事、陌生化情境带给观众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与心灵之旅,旨在满足观众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的全方位追求.  相似文献   

19.
席威 《传媒》2016,(2):70-72
《波士堂》是东方卫视、第一财经和唯众传媒共同推出的一档周播类商业娱乐脱口秀节目.每期的节目都会邀请一位商界成功人士以及几位企业与文化艺术圈名人等组成观察员团体,建立独立的话语互动体系.从创办至今,《波士堂》已经获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和追捧,收视率一直高居财经类电视节目前列.《波士堂》将以往严肃的财经类节目创新性地融入了娱乐元素,并且用心包装,为观众奉献上了一道独特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20.
朱雯熙 《传媒》2021,(11):62-64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近年来电视节目领域兴起的热门类型,独特的节目形态、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使其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堂好课》作为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教学仪式与节目制作相结合,将录制场地从电视台扩展至露天课堂.节目邀请了12位"学科领路人"为当代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启迪心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沉浸式传播、综艺节目价值以及复合传播力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