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分布的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因此,要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大力改善并提高师资水平.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就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红瑶地区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城镇教师支教与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城镇教师支教存在的问题;城镇教师支教走持续发展轨道等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1年襄阳市襄城区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工作,要求城区学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时必须具有农村学校支教经历,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让城市教师走进农村学校参与教育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互动。襄城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说:“职称制度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广阔平台,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鼍。”职称制度改革激活了襄城区教师队伍,主动提出到乡下支教的教师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全区已经有16名教师到各个农村学校支教。  相似文献   

3.
<正>一、整体联动,促使教师交流层层推进江苏如皋接连采取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优秀校长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强化城区教师调配、城乡教师交流、富余教师分流、支教,进而重点推进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举措,从教师交流到管理互动再到教学共通,既有连贯性又不断创新升级,有力而又有效地提升了城乡  相似文献   

4.
谷瑞英 《成才之路》2009,(17):19-20
以前常听农村同行教师抱怨在农村学校教美术如何如何困难,我暗地里还觉得这些教师矫情。2007年我响应上级号召由所在城区学校到边远农村中学来支教。真的到了农村才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无奈,因为城乡教育不仅有差异,而且差距还很大!在支教之初,我所见到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令我尴尬。真实的情形是: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农村学校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率,加速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依托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构建一个良好的农村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培养新模式,以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学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习支教推动农远工程设备更好地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少地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外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的差距,而人力均衡的问题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促进教育均衡,增进社会公平,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有关城市学校教师下乡支教的文件,支教工作如火如荼,"温度"不减。可是,若操作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支教工作不但需要的是"温度",更需要的是支教的"深度"。如何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更好地发挥支教教师的自身优势,让城乡教育走上和谐共赢发展的快车道呢?开展支教工作,智教是关键,也是开展智力支教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进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工作,宁夏将推行城镇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必须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制度。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城镇教师,均须到农村支教。从2008年起,没有支教经历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均不得参加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等评选,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称。新聘教师及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均先到农村支教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倾心支教,合力兴教。”自1999年以来,武穴市教育局先后选派城区(郊)27所学校240人次教师到7个乡镇32所农村学校支教。通过包点、结对、“三送”(送教、送艺、送爱心)下乡等形式,建立校际间结对帮扶关系,从管理、教学、科研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援助和交流。加强了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合理配置了教师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唐文博通讯员李海滨)近年来石家庄市通过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和县内校长进城挂职等措施,开展城市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2000年开始,该市建立了城乡学校对口支教制度,每年从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和市内5区选派120名城镇中小学教师,到缺编的农村中小学支教,每学年轮换一次。同时,各县(市)积极开展县域内的支教工作,县直属中小学对口支援本县(市)的边远、贫困乡镇中小学。支教教师到农村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后,既缓解了受援学校师资的不足,又为受援学校培训师资,传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为农村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入新鲜…  相似文献   

10.
瞿德良 《江苏教育》2007,(21):60-61
近年来,各地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江苏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将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底,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遴选千所优质学校、万名骨干教师,与苏北农桩千所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目前,全省1000所中小学对口支教工作积极开展,3000余名城镇教师分赴农村学校开展支教工作。 为此我们将在“讲述”栏目中新开设“我的支教故事”,以“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为背景,力求全景展示广大支教老师工作、生活的具体情况及大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并为大家搭建起展示、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并带动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农村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话题:支教工作 导语:广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很不平衡,教师城乡区域性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城镇教师局部超编与广大农村特别是穷困山区教师缺编现象并存。农村地区合格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启动“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至今支教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高安市采取城乡教师交流互动的办法,加强城乡学校校际交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安市教育局成立教师交流互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选派一名副校级干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学校在确定推荐人选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阳光操作,由班子集体讨论,并张榜公布。该市教育局对城区到乡镇支教和农村到城区跟班任教的教师的任职基本条件、人数(城区下乡支教30人,农村到城区跟班任教30人)、任职期限(支教者每期2年…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我国改革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制度的创新举措,是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产物。在明晰实习支教的概念和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性学习、合作教育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合作教育实习支教模式,并对广州大学近三年面向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开展的实习支教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玉芬 《课外阅读》2010,(10):81-81
忘不了,一年前在我校会议厅里,那个欢送教师下乡支教的热烈场面;忘不了,领导们热情洋溢的讲话、谆谆的教诲和殷切希望;忘不了,三位校长送我们前往支援学校的那一幕;忘不了,我是三完小人,一言一行代表着学校……转眼间,我在铜仁市大坪民族小学支教工作已结束。一年支教,使我走进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深处,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小学老师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5.
莫让支教变了“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学年的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又开始了。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如今许多地方在实行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的支教由于变“位”而变“味”。一、变“味”的表现1.名单到位,人员不到位。每学年初,各支教学校按照当地教育局支教工作整体安排,上报支教教师名单,但出现了支教教师名单到达受援学校,教师本人却不到位的现象。原因有三:一是支教教师本人与受援学校协商,每人出不等的请人代教费。这完全违背了下乡支教工作的初衷。二是支教学校不合理的安排。个别支教学校把即将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纷纷推行城市学校教师支教制度,安排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指定的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承担教学任务,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的作用。目的是要通过城市学校优秀教师顶岗支教、农村骨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我县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又在“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新举措”、“建立城乡支教和农村新教师顶岗培养制度”等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昆明市西山区教育局创造性地提出由城区学校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到区属山区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使山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同时,也让这些年轻的支教教师得到快速成长。这一创新模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为此,本刊记者专程来到接收支教教师的西山区团结乡永靖中心学校,与7位年轻支教教师在学校同吃同住24小时,零距离地倾听、感受、目睹她们的支教生活。同时,记者又与学校负责人刘绍玉校长对这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型支教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本刊特约请驻校指导专家谷晓华老师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了她在永靖指导年轻教师的真实场景。最终形成了这组稿子。也许,这一城乡联动的助学模式能给其他地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我县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又在"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新举措"、"建立城乡支教和农村新教师顶岗培养制度"等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怎样让公共资源的付出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和获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是完善支教制度的重要问题。近几年,城市教师对于支教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不愿去变成现在的争着去。支教成为香饽饽背后是新的教育不公平,完善支教制度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