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消费时尚是社会消费主体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价值行为取向。秦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耳目欲尽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而心夸矜势能之荣”的腐朽奢侈性社会消费心理和讲排场、摆阔气、争奢侈、超时髦等价值行为取向。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消闲娱乐等社会消费的几个方面。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折射出秦汉时期社会总体经济状况和时代风貌。它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入手,着重探讨和描述了秦汉时期两个不同等级层次及消费结构、秦汉时期社会消费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即地主阶级腐朽、寄生的奢侈性消费与劳动者的有限消费.文中分别从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祭祀、娱乐等消费结构的几个不同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它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差异性等问题。在消费文化已深入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背景下,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使他们的生活走向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具有一定的时尚性和个性,并越来越受到厂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对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出发,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奢侈腐败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由于奢靡之风的盛行和奢侈消费的膨胀,不仅造成了社会生产的萎缩和停滞,而且也促使工商业畸形发展,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财商尚未成熟,理财能力需要培养;人际交往消费增多,恋爱支出过度;体闲娱乐消费渐成时尚;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等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差异性等特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统治阶级为了既得利益,充分利用媒介营造与之相一致的消费氛围.从资本主义萌芽初期禁欲主义的盛行,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倡导消费,再到"后工业社会"的时尚消费甚至"超前消费",媒介一直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媒介形态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媒介的多元化不断解构和建构着大众的消费意识.在这个意义上,一部媒介发展史,也是一部大众消费史.媒介的整合和发展,正在不断地生产和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消费社会以惊人速度在世界蔓延,它主要以消费为显征.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加剧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消费的时尚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伦理观念,消费伦理的旧范式难以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在回顾传统伦理关系时,构建一种不失时代特色而又被世人普遍接受的新消费伦理范式成为人们的期待,以弥补社会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断裂和真空.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在消费文化已深入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背景下,高校德育应主动关注大学生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导向,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使他们的生活走向良性轨道,实现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导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外戚的处世之道,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势利观,消费心理及变态人格等社会心理特征,从而有效地揭示其一般行为模式,探寻外戚角色的经验表征,剖析中国封建政治系统运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是文化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演变阶段,从其消费结构上看,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文化娱乐消费内容丰富多样,世俗化的乐舞百戏是消费主流;文化教育消费的层面逐渐扩大,出现商品化趋势;绘画艺术消费是汉代社会的一种时尚文化消费,备受世人推崇。每个特点背后都有其复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社会 ,儒家王权受命说主要根源于开国之君及其先祖的圣德与武功。不过 ,自先秦延及两汉的儒家“圣王革命”、“顺天应人”的王权受命理论在认识上 ,使得王朝的改换或传延被视为“天予人归”的必然结果。这一儒家学说对汉晋间政治既起着昭示警戒作用 ,更在一定程度上麻醉着统治者及其黎民百姓。在汉魏禅代、魏晋易姓的王朝和平过渡中 ,权臣在利用儒家这一学说时篡改了先秦儒家的由内圣而外王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统治政策和帝王个人素质两个角度,对秦亡汉兴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史为鉴,找寻秦亡汉兴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叙事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叙事诗理论却一直到东汉班固才真正提出来,即<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班固清楚地认识到叙事诗的特征是在"感于哀乐"之"情"背后隐藏着"缘事而发"之"事",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汉代乐府采诗制度,对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产生了的极大的推动作用.采诗传统源自先秦,发展于两汉,在采诗传统的背后是一种政治诗学观,即通过诗歌干预现实政治.这一政治诗学观对后世文人叙事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陆贾和贾谊都是汉初重要的思想家,通过对陆贾和贾谊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汉代儒家思想间的多元、融合是在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而来的。新学说总是对原有的旧学说继承的要比发展的更多一些。陆贾和贾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汉初现实情况和对先秦历史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也代表了一种区别于先秦儒学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6.
秦王朝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杂家思想,它利用宗教神学思想来神化统治。宗教神学思想在秦王朝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在维护和巩固秦王朝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秦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引领了汉初的过秦思潮,继而取代法家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其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汉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但也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和神化的诸多不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宗室赠官起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至唐朝时,宗室赠官逐渐完善并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赠官程序方面都更加表现出系统化与体制化的特点,给宋及以后历朝的宗室赠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代表一种理想与源头,两汉社会政治生活的饱胀代表理想与源头的实际伸展过程,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有待于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伸展方才达到圆满。在此中间,秦末楚汉之际的九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开放环境的短暂再现,它造就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新局面的产生.也造就了秦汉之际人文精神的一次较小规模的勃发。秦末楚汉之际的文化与观念是两汉思想史的一个“极早期状态”,在先秦与两汉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