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都深感头痛:现在的中专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其中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他干他的,像两条平行线。究其原因,除了中专生存在忽视语文等基础课程的误区以外,更主要是语文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有位学生曾在《老师,我想对您渤的作文里写道:“老师,我觉得上您的课很无聊。”看到学生的心里话,我内心很难受。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那就是:"怎样评价你--我的语文课堂?"有一段时期,我认为老师的自我表现决定课堂的好坏,老师在上面展现自我,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一字不拉地记下老师的话,似乎效果不错;有一段时期,我认为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喜欢上就是好课,老师很有激情,学生不断欢呼,气氛热烈异常,似乎效果也很好;还有人给出一个固定的模式,说一节课一定要有听、说、读、写这些环节,才可以算作是好课.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展现自我的舞台,所以,这种只注重教师表现的课堂肯定是不成功的;学生毕竟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学生最有发言权我认为也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熊满平 《师道》2005,(7):32-33
笔从教十年有余,听的公开课无数,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课堂教学评点的有心人。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总得加以评点,或评点学生学习态度,或裁判所答问题的正误,或渲染课堂学习气氛,或撩拨积极探究的情趣。在学生眼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评点更是导行的真谛。不少老师精心评点,巧妙作结,风趣生动,切中主题。然而也有少数教师不注重课堂评点的技巧和方法,评点时出现了曲意迎逢学生、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甚至伤害学生的感情等种种现象。现录三、五例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4.
王嫩红 《小学生》2011,(2):14-15
“老师,我认为书上错了。”“老师,您讲的不完整。”“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老师,他打我!”“老师,睡着了……”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堂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就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实践告诉我,这时要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将会因“突发事件”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5.
贾宝良 《河北教育》2007,(10):44-45
把美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是一种灵活而切合实际的教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记得有一次,让学生欣赏一首乐曲《春天来了》,要求听完以后谈一谈感受,发现有位学生边听边埋头画着什么,我有意提问他,他站起来后不敢发言,以为老师会批评他乱涂乱画,但见我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不像责怪的样子,才胆怯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讲,  相似文献   

6.
曲虹 《教育导刊》2004,(3):122-123
设想一下,当你走进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陶醉的气氛。学生们充满了激情和责任感,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努力学习并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还时不时地同老师和同学开开玩笑。他们喜欢并尊敬自己的老师,每个学生都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在听取学生意见时,老师听到的是支持、真诚的声音,没有人惧怕老师或向老师隐瞒什么,更不会有人在老师背后说三道四,课堂上有的只是支持、信任、相互尊重的融洽的氛围。没有猜忌,不存在对抗。这样的课堂您喜欢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健康课堂的一种模式。下面就我的尝试做如下表述:  相似文献   

7.
暑假闲来无事,重新翻阅了吴非老师所著的《致青年教师》。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让学生明晰自己的理想且为之努力。我经常想,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班主任来说,虽达不到吴非老师的教育境界,但我能做什么?比如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克制,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如何才能使学生在高中时期信任老师、敬仰老师,并敞  相似文献   

8.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9.
至今难以忘怀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堂作文、日记讲评课,也许它是我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我清晰地记得,由于战乱,我们三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座幽暗的祠堂里,小到七八岁,大到十六七岁的孩子混坐一堂,听那位严厉的老师讲课。他举起我的作文本时,我的心就像在喉咙口跳动一样,仿佛停止了呼吸。他脸上毫无表情地一连读了我五篇作文,然后望着大家说:“你们觉得这文章咋样啊?”由于揣不透老师的用意,课堂上一时鸦雀无声。他点了一位高年级好学生的名字让他说。他说:“文章写得通顺,可没一点意思。”“为啥呀?”老师追问。“他净写梦。”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走不近"生活","生活"走不进"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把生活和课堂真正联为一体,而是有着明显的课堂授受痕迹。具体表现在:1.形式拘谨。我们教师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课堂上。肖川老师对教育情境曾作过深入的思考,他把"教育环境"和"教育情境"摆在一起,鲜明地突显了教育情境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不清楚之处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者赫胥?每有一次在课堂上问他的学生,他讲得是否都清楚。其中一个j生回答说:“老师,只有一部分不清楚,也就是您站在我和黑’丘中间,遮住我视线的那部分。” 赫胥饕风趣地说:“亲爱的学生,我已经用了最大的力气使我讲清楚,但是看来我却没有本事把自己变成透明的。”不清楚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者。”真的行吗?记得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位代数老师。要论他的著作、文笔。那简直是没得说,可是一站到三尺讲台上,他就懵了,两眼要么盯着天花板,要么盯着水泥地,要么四处张望,背自己写的教案……当时,我们班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代数老师哪儿都看,就是不看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也是“什么书都看,就是不看代数书”。同事很是替他惋惜。都说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相似文献   

13.
“向师性”原理告诉我们: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即使个别学生有意疏远教师,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也只是表面上的,其实其内心也还是希望老师能够汪意他,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政治作业是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敞开心灵的一个窗口,教师在批作业时如果能做到既看答案的对错,又能联系学生的平时表现,通过作业透视学生的心理、思  相似文献   

14.
我在明尼苏达圣玛丽学校教三年级。在我眼里,全班34个学生无一不可爱,马克·艾克路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外表干净整洁,加上与生俱来的乐天性格,使得他经常性的捣蛋也变得可爱起来。马克常喋喋不休地说话。我一再地提醒他,在课堂上,未经许可的交谈是不允许的。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我纠正他时那诚恳的回答:"老师,谢谢你纠正我。"  相似文献   

15.
陈世明 《江西教育》2004,(20):44-44
班上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您还记得上学期那件事吗?那时刚打下课铃,您正准备走出教室,小明(化名)小声地问了您一句话。您不但不回答他,还像他那样口齿不清地学了一句。当时.我真想跑到您面前对您说——老师,您不应该这样!但我的胆子太小了,我没那个勇气。老师,难道您不觉得您不配当老师吗?小明他天生就是那样说话的。您作为他的老师.应该帮他克服缺陷。可您这是在害他,而不是在帮他……  相似文献   

16.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一、尊重赢得尊重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  相似文献   

17.
有幸聆听于永正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豁然开朗之感。于老师执教的课堂是朴素的因为他让学生尽情地读、思、感、悟;于老师的课堂上,语文是灵动的,因为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不仅爱语文而且不自觉地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领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7,(5A):7-7
王凌老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他在市南湖二小兼课的班上有个学生,作业总是少做或是不做,老师一问起来,她就把头一低,说:“我忘记带了。”明知道她是没做,但王凌老师不当面揭穿,而是说:“明天补交吧。”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就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我发现她上课发言,这就是闪光点啊!这就要立刻表扬!”于是在课堂上,这个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得到了王凌老师的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真不错,反应快,说明你很聪明!”下课时,王凌老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19.
当今教育教学的大多数课堂管理是很规范的,学校教学工作能有序地正常地进行.也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但也有极少部分课堂.很不尽人意——学生太贪玩了,什么样的怪事都有可能出现,如读书没有课本、作业本:上课不是讲话,就是搞小动作;有的目中无人,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老师苦口婆心的诱导左耳进右耳出。为什么?因为学生的心理底线是我不管怎么搞,我是接受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不能也不敢骂我、打我.再严重也不会开除我,所以我在学校爱怎么搞就怎么搞,老师奈何不了。为此,有的老师,被学生的所作所为气得吐血。  相似文献   

20.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