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索区域城镇化的集聚演进机制与其基本路径,以鲁东南地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发端于综合优势和市场需求,经过单元集聚、中心集聚、群化集聚、集聚衰退,形成了"单元集聚—中心集聚—群化集聚"的区域城镇化路径,以及单元集聚、中心集聚或群化集聚的子区域城镇化路径。由此提出应建立政府、企业家、科技专家、社会组织的协同战线;完善政府评价与激励体系、区域优势评价体系;构建区域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融资平台;培育区域产业区、制度创新实验区、风险投资实验区、官产学研联合实验区;深化户籍、土地、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促进资源的区域流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差距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证券业集聚是一个重要因素。基于全国31省区市199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证券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差距之间既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均衡关系;证券业集聚不但没有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资本及资本流动的内容,研究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并探讨了如何规范我国财政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外资的区域流动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律。基于2004—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人力资本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且形成了“京津”、“江浙沪”两个核心聚集区;各省份之间研究生集聚现象明显,已经形成稳定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其中位于低–低集聚区的省份占比超70%;各省份研究生集聚指数的差异随时间而缩减,但我国区域研究生集聚的时空演进并不活跃,仅有不足17%的省份存在时空跃迁。基于此,应推动各省份落实“育人”与“留人”两手抓,并通过培育研究生引力增长极,以点带面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布局,以推进研究生人力资本的均衡化分布。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0美元阶段必须走“要素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服务进一步向中小城市均衡”的集聚型均衡发展道路。浙江城市化正处于集聚型均衡发展阶段,集聚型均衡发展模式是其必由之路。浙江应大力提升大城市的主导地位,建设高速轨道交通网以推进大郊区化进程,大力构建中小城市均衡的公共服务,形成中小城市内生的发展功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首位地位,起着集聚、扩散和创新的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集群,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各有差异。文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集群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城市集群形成初期,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最为突出;发展中期,集聚与扩散作用并重;发展成熟时期,扩散与创新作用居于首位,集聚作用退居其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形成东西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但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仍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等因素制约。"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优化空间布局,凸显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溢出效应;打破区域壁垒,完善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基石。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折射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教师趋利性流动、单向性流动以及盲从性流动等问题较为明显,不仅导致了区域学科结构的失调,还加剧了师资力量的区域配置失衡等问题,影响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中学教师良性流动的途径是:强化资源配置,从单兵突进转向多线并进;深化制度改革,从单向流动走向定期轮换;做好顶层设计,从无序流动走向科学规划;适应时代需求,从刚性流动转向柔性流动。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的功能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的形成是其所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具有资源集聚、资源辐射、资源配置、协调发展的功能与多样化、网络状、分层次、动态性、开放式的组织特征。加强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一要通过非均衡发展来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要明确不同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各自的定位,三要关注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的分时性,四要注重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内容。我国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的不均衡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省域间高职数量差异较大,如高职院校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经济发达省份;区域间布局不均衡,如高职院校主要集聚于东中部;中心城市依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聚集地;民办高职区域聚集更为明显,主要分布于中东部,或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鉴于此,高职院校各级主管部门应完善政策安排,发挥引导作用,区域高职院校应立足实际,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持续发展,需要更新人才理念。确立现代人才理念和人才经营思想,攸关一个国家和城市建设的大计。人才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积极导入现代人才经营理念,以全球眼光审视人才,以创新精神培育人才,以高尚才德对待人才,以科学态度选用人才,以激励方式凝聚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人才中存在着知识、能力的差别 ,因而也就有了类别和层次的不同。在人才中 ,普遍地存在着成团、成块、成群的现象 ,即人才群现象。其中同一个时期的许多人才 ,有着基本相同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有着公认的领袖人物和一定的组织形式 ,从而形成人才群体。人才群体并不是经常出现的 ,它既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需要的产物 ;又是文化思想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多次调整:从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到高技能人才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需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新建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邢台市在引进人才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培养本地人才为主。邢台学院作为邢台惟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应探索出一条适合邢台学院实际的培养人才的成功之路,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人才工程与人才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实施人才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的重大决策,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人才工程。人才工程尤其是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支点在于探索成才之路。借用物理学的场论的观念和思想来看,建构人才场是一个不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对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号召,既给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发展方向,也使高职院校面临人才培养困境。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环境,本文以构建创新型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提出构建"理实一体化"、"岗证对接"、"四训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课程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和定义就成为改革中首当其冲的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表述为出发点,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达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龚祖德 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 (1935 )。历任资委会资中酒精厂助理工程师,资委会北泉酒精厂工程师, 1943年 3月 11日抵美。实习结束时因其原派出单位北泉酒精厂业已停业,因此资委会同意龚的暂时留美申请。1946年 6月离美,回国后改派至中央化工厂筹备处任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泛北部湾新经济区的形成,广西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然而,人才(尤其是高级翻译人才)的紧缺成了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建立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培养本土翻译人才是解决翻译人才紧缺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确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有了“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高技能人才”之说。“高技能人才”、“高职高技能人才”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试从两者概念内涵、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三方面加以厘清,希望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