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的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讨论了名词在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很’类副词+N”格式时,所分别陈述或指称属性意义时的各自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定语位置到谓语位置、然后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
论广州话语篇中的"量+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定语料进行封闭性调查,从话语篇章的角度说明广州话用“量+名”表示有定是篇章回指和情景所指的一种常见形式,“量+名”结构在语段中的位置能大致判定宾语位置上的“量+名”是有定还是无定。  相似文献   

3.
李静 《现代教学》2006,(1):76-77
在“新基础教育”的几年实验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被动,课堂呈现出“活”的状态。面对“活”起来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成为教学过程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我用以下“案例+反思”的形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1.What does he look like?他长得怎么样? (1)What does he look like?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其结构为“What+do/does+主语+look like?”相当于“What+be动词+主语+like?”。该句型用于询问某人的外貌,意为“某人长得怎么样?”回答时可用“主语+be动词+形容词”或“主语+have/has+形容词+名词”。eg:  相似文献   

5.
1.How much is this T-shirt?这件T恤多少钱?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双袜子多少钱?这是用来询问价钱的常用句式,其结构为“How much+be动词的适当形式+主语?”。如果双方都知道所指为何物,也可省略为“How much?(多少钱?)”。若所询问的东西是不可数名词或可数名词单数,则谓语动词要用is;  相似文献   

6.
be动词又可以作系动词,通常用于“主+系+表”结构中,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be动词非常重要;在一般现在时态中,be动词一般分为am、is、are三个形式。那么,如何记住be动词的用法呢?朱老师有这么一个歌诀,请同学们认真去记,并掌握它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上课了,余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符号“+、-”,同学们包括我都有很多疑问。有的说,咦,又不是数学课,写这两个符号干什么?也有的说,既然写了“+、-”,那干嘛不写“×、÷”呢?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教《鲁滨孙漂流记》?新教材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作品梗概+精彩片段”。这种呈现方式究竟与众不同在何处?唯一性体现在哪儿呢?我想,简而言之,就是“作品梗概”和“精彩片段”首次同时以正文的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相似文献   

9.
1.询问天气.“How+be动词+the weath—er?”与“What+be动词+the weather like?”意思相同。例如: 今天天气如何?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具有拟象性。汉语时量补语在谓宾结构中的位置形式有“V+O+时量补语(+了)”和“V(+了)+时量补语+O”两种,这是由于谓宾结构所表示的动作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瞬时性动作,一种是持续性动作。性质为持续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为“V(+了)+时量补语+O”,即时量处在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开始点和动作结束点之间;性质为瞬时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形式为“V+O+时量补语(+了)”,即时量处在整个谓宾之后,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发生后。这两种结构形式的语法特点也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乘加、乘减”时首先出示下图,并提出“谁来看图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苹果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的问题。生1: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连加:4+4+4+2=14。生2: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教师问:“4×3+2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你先算什么?”生2:4×3+2表示先求出3盘苹果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2个苹果,所以先算4乘以3得12,再算12加2得14。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2+4+4+4=14。生4:2+4×3=14。…  相似文献   

12.
江淮官话洪巢片无为方言反复问句的形式是"格+VP?",属于无倾向的中立问。"格"是疑问副词,显示疑问焦点。对田野调查的口语材料进行描写与分析。讨论了"格"与情态动词、否定词的相对位置,并联系了洪巢片其他方言点进行比较;状语在"格+VP?"句中的位置分布。  相似文献   

13.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而“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具有能做谓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结构之间能够插入“的”;量词不能重叠;数词“一”不能省略;与“不”或“没(没有)”构成否定格式;能够用于“连……也(都)……”句式;结构在形式上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存现句的形式。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结构中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结构的消极意义;结构表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14.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你的笔友来自哪里? ——He's from Australia.他来自澳大利亚。 “Where+be+主语+from?”这个结构的意思是“……来自哪里?”where意为“哪里”。是询问地点的疑问词,放在句首,就地点提问。befrom…意为“来自某地,是某地方人”。  相似文献   

15.
曾斌 《广东教育》2010,(7):109-111
2010年广东高考首次实行新的“3+综合”的考试模式,其中综合科以“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的形式呈现,第一年的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究竟如何设置?试题有什么特点?对物理复习备考有何指导意义?这是今年每一位高考考生和备考教师所关注的.就今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直线和圆都是最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一些复杂的问题常可通过构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模型来获得简捷巧妙的解决,其解决的思路是:对题设条件的结构特征作深入分析,联想平方和(“二次”)形式x2+y2构造圆模型,联想与之相关的“一次”形式ax+by构造直线模型,所构造的直线与圆一般都是相交或相切的,  相似文献   

17.
“3 X”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99年,广东省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模式——“3+X”,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也将参加“3+X”的高考科目的改革试点.一场高考改革的大潮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这项大手笔的高考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全国普通教育战线的教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3+X”都将迫使你去思考.“3+X”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对现行的中学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普通教育应该如何适应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1.高考内容、形式和科目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它事关中国人才培养的大局,事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制度以促进教…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把原来“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与位置”和“图形的运动”两个主题整合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凸显了什么样的意义?教学中如何从运动的视角思考问题?怎样认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关联?如何以图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我专门访问了马云鹏教授和吴正宪老师。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所学校需要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一所学校来说.人、财、物、校舍、设备、图书、课程、文化、环境、特色、科研、政策、观念、机遇、创新……可以说一样不能少.样样都重要。但是,如果必须做减法.只留最重要的三样.这三样究竞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钱”、“人”、“精神”。某种意义上,钱+人+精神=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20.
文章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居于什么位置?中学生和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文章素养?如何强化语文教育中的文章教学理念,纠正“语文课=语言课+文学课”的偏见?如何运用文章科技来引领学生提高读写能力?下面两篇文章从文章学理论和文章阅读教学的角度进行了研讨,可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