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插队延安。21岁时,腿染疾而住进医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1983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 《高中生之友》2011,(1):48-48,49
史铁生,河北省涿州市人,1951年生于北京,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从21岁至今,历经三十余年轮椅生涯,他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将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河北省涿州市人,1951年生于北京,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从21岁至今,历经三十余年轮椅生涯,他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将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精典例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为悼念史铁生写一副挽联。不需要拟横批。(6分) 据新华社专电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相似文献   

5.
《我与地坛》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吟读的美文,史铁生以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由此,他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上海作协等单位发起组织的“百名评论家评选90年代优秀作品”的活动已揭晓,王安忆、余华、韩少功、陈忠实、史铁生、贾平凹、张炜、张承志、莫言、余秋雨等10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入围。其中有一位作家使我为之怦然心动,他使我想起了在大学期间所了解的关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还有那篇曾令我荡气回肠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史铁生(1951—),男,北京人。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之后开始了文学创作。他创作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  相似文献   

7.
推荐者的话     
根据本人对当代作家史铁生生平的了解和对其作品的阅读感受,我推荐将《老海棠树》选入中学语文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  相似文献   

8.
作家史铁生给病友讲述过一个名叫《小号手的故事》的童话:一个年轻的小号手被征召上战场。在战场上,他日夜思念着美丽  相似文献   

9.
<正>《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散文。要读懂它,一定要知道史铁生。而读过《我与地坛》后,则会更明白史铁生的人生。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对他的一生,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说到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们想到的首先是他的残疾。他是一位坚持写作的残疾作家。在20多岁的时候,双腿忽然瘫痪,后来开始写作。从1983年他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至2007年他本人获第三届北京文学节"杰出贡献奖",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日子里,史铁生依然坚持写作,用一大摞沉甸甸的作品记录了生命的流转。这是已往日子的一个见证,也是一种最有意义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江冬 《初中生》2013,(23):56-60
导言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2010年因病去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多年与疾病抗争,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  相似文献   

12.
说明:史铁生是曾在我的家乡延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也是我最敬佩的新时期作家之一。惊悉他病逝的消息后,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急就一篇《他到地坛那里去了——痛悼史铁生先生》,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愿他在通向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3.
读出散文的散文味,去读林语堂的广博,去品谢冰心的清新,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史铁生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的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相似文献   

15.
一、史铁生是苦难的,然而他又是幸福的史铁生20岁的时候,双腿突然残废。20岁,人生的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憧憬的眼眸从门缝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飞蝶,可是这门突然“咣当”一声关上了,留下的是无边的黑暗与令人窒息的寂静。这是一场人生的灾难。史铁生苦闷、彷徨、无助。“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然而,灾难并没有将迷惘的史铁生推向堕落或者死亡的深渊,因为这时,他在冥冥中听到了地坛…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长期以来不懈的创作恰当地诠释了这样一句话:写作是心灵的需要。他的作品在我看来是真正的对心灵的诘问,是对生命意义的执著追索,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无怪乎有人会说,史铁生注定要成为这浮躁世界中的最后一丝慰藉,他的存在几乎成为中国文坛的精神象征。1951年史铁生出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他21岁时灾难突然降临到他身上,他的双腿因病致瘫。转回北京后,他在街道工厂做工,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救自己。他身体状况很差,只能用治病的空隙进行写作。他自己曾调侃说:我的职业是生病…  相似文献   

17.
一21岁的青年,本该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本该是大有作为的青年。史铁生却偏偏在21岁时双腿残废。没有薪水,没有爱情,只有轮椅,只有孤独。北京城那么大,史铁生只觉得自己的世界那么小。史铁生曾在《对话四则》中道出了《我与地坛》中没有直接表白的绝望:“比如说.你终于明白你再也站不起来了。比如说,才只有21岁,你却不能上大学,大学已经预先把你开除了;你也找不到正式工作,好像你已经到了退休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会称赞你  相似文献   

18.
《北京晚报》消息,2015年1月4日是史铁生诞辰64周年纪念日,在北京市残疾人活动中心"怀念史铁生"朗诵活动和生命阳光文学社成立大会现场,上百位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克服身体的不便,或坐着轮椅,或坐着摩的,或拄着拐杖,从北京城四面赶来,以朗诵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经典作品的形式纪念这位已故作家。在京的多位作家,史铁生的生前好友和多位表演、播音艺术家朱琳等都来参加了朗诵。北京市作协副  相似文献   

19.
史铁生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一篇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的小说,其中的叙述者"我"以回忆方式构建起一个叙述框架,并完成对自己插队故事及破老汉故事的讲述,进而实现了作者与清平湾的一次精神对话.  相似文献   

20.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69年去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生命好像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转了一圈回来,只给了他乡村淳朴的回忆,却永远地剥夺了他行走的权利。然而他是否也应感谢这个玩笑呢?身体的行走停止了,思想的脚步却愈发地快起来,深刻的思索和文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给了他的生命又一片飞翔的天空。《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本文集。主要收录了《我与地坛》、《我的遥远清平湾》等七篇作品。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没有帝王将相锣鼓喧天的祭祀,那只是一个园子,有一些路人,有一些不被重视的风景;它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