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气体制备实验类型1.乙烯的实验室制法:CH3CH2OH浓→17硫0℃酸CH2CH2↑+H2O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2H2↑+Ca(OH)2二、特征实验类型1.需水浴加热的实验水浴加热是控制有机反应条件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①反应物受热均匀;②可控制反应的温度在100℃以内。中学化学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实验主要有:(1)硝基苯的制取+HNO35→0浓℃硫~6酸0℃—NO2+H2O(2)酚醛树脂的制备nOH+nHCHO浓→△盐酸[OHCH2]n+nH2O(3)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4)乙酸乙酯的水解CH3COOC2H5+H2O稀△硫…  相似文献   

2.
关于硝酸的计算常见类型有NO、NO2、O2混合气体与H2O反应、HNO3与各种金属反应,考查4NO 3O2 2H2O=4HNO3和4NO2 O2 2H2O=4HNO3及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放出NO、NO2等知识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2能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气体制备主要是与性质实验综合考查,同时考查一些实验基本操作,突出对学生制气方法迁移运用能力和装置的改进创新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吴国民 《新高考》2007,(5):63-64
常温下有些物质混合后因发生反应而不共存,简称物质间不共存。除了常见的溶液中离子间不共存外,还有气体间不共存和固体间不共存,如HX与NH3,SO2和H2S、NO和O2,强碱和铵盐等。这一知识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是离子共存题,因为在其他题型中考查较少,所以容易形成思维的“盲点”,而造成漏解、错解。  相似文献   

5.
一、考查有机基本反应类型方程式的书写【例1】(全国理综Ⅲ)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2CH2OH,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下列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提示:卤代烃在稀的碱性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R-X+OH-水R-OH+X-,X为卤素)分析:本题考查的反应类型有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烯烃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等.答案:(1)nCH2=C(CH3)COOCH2CH2OH催化剂CH2C(CH3)COOCH2CH2OH(2)CH…  相似文献   

6.
一、常见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设计的归类与反思在高中化学中"铜跟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此实验生成的气体颜色与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进行比较。实验设计的思路包括:防止生成的无色 NO 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续实验能说明 NO 与 O_2会很容易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_2。实验现象:铜在稀硝酸中逐渐溶解,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此气体遇空气很快变成红棕色;反应速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A)CH2OH(B)CH3OH|CHOH|CH2OH(C)CH3COOCH2CH3(D)CH3COOH2.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3.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4.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相似文献   

8.
唐纪轩 《新高考》2007,(10):24-26
有这样一个反应:2NO2(g)→←N2O4(g),它在化学平衡习题中出现频率高、考查方式多,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堪称化学平衡中的“明星”反应。现将该反应常见的考查方式归纳如下,并将其中有关转化率的规律予以拓展,以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9.
王家圣 《新高考》2006,(12):28-32
高考在氮族元素设置考点较多,其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喷泉实验、硝酸及某些硝酸盐的制备)、推断题和计算题。试题常涉及环境污染、不同价态氮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硝酸的浓度变化和氧化还原的问题)、NO_x及HNO_3的性质、气体制备(NH_3、NO、NO_2)、溶液稀释(氨水、硝酸等)。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将氮族元素有关知识作为考查理论应用和计算题的载体,在新情景中考查对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2017年高考的各地化学实验试题,特别注重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使用、常见气体制备、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及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着重考查考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2017年的化学实验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第15页[实验1-7]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是体现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采取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我认为有几个地方欠妥。①由于Cu与浓硝酸迅速反应放出NO2气体,因而在系塑料袋的时候和拆洗的过程中都会有NO2气体逸出,从而污染环境,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②在该实验操作中,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③在Cu与稀硝酸的反应中,由于试管内有空气存在,生成的NO气体很快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1实验改进a.Cu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橡皮塞上插入一根可以上下抽动的…  相似文献   

12.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探究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现行苏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第100页中有该探究实验的介绍,教材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及NO2气体溶于水生成无色NO气体;再加水稀释剩余的浓硝酸使之成为稀硝酸,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气体。结合教学实际,已有诸多学生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2个重要演示实验。其中,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如何呈现产生的气体是无色NO而非红棕色气体NO2是实验的关键。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污染物吸收与处理也是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铜与稀HNO3反应实验"属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的内容。该实验对学生进一步了解HNO3,NO和NO2的性质,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素养等均有重要意义。一、原实验方案的不足教材将该实验直接置于试管中进行(图1)有以下不足。1.现象不明显,气体往往在液面就会被氧化成红棕色NO2气体,很难观察到无色NO气体。  相似文献   

15.
对于常见的几种气体如CH4、NH3、H2、CO、CO2和HCl、Cl2、C2H4等,学生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能将其各方面的知识(比如性质、制备、检验、除杂等)融会贯通,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网络,那就会很难,但万变不离其宗,由于其贯穿于教材始终.只要靠平时的积累、巩固、加强记忆,就可领会掌握.从近年高考题中不难看出,对于这部分知识考查的比重是不小的.  相似文献   

16.
李金生 《中学理科》2007,(1):58-62,94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包括原理、装置、注意点、验满方法及检验方法等。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以与氢气、二氧化碳等综合起来加以考查。制法常以实验题形式出现,性质以填空及选择题形式出现。另一热点是以实验装置为载体,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核氨气(NH3)、甲烷(CH4)、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等气体。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一化学教材必修一有关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气体。为此,笔者经多次实验研究,对该实验作出如下改进。一、原实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由于试管内原有空气中的氧气未除去,实验产生的一氧化氮便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二氧化氮,此时往往会看到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而无法观察到NO的颜色,同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硝酸铜受热分解有如下反应:2Cu(NO4)=2Cuo+4N02↑+O2↑鉴于NO2受热分解,也能使余烬本条复燃(2NO2=2NO+O2)因此,直接用余烬木条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混合物中O2的方法,已为多数实验者所否定.如何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O2;最近《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相继有文章讨论.笔者留心地多次做了这个实验,我想再作下面几点补证是必要的.一.用NaOH溶液洗除NO2集O2的方法是不对的如果把Cu(NO)2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混合气体与水将发生多种快慢不同的平行反应:3N0。+H。0=ZHNO。+…  相似文献   

19.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和玻璃导管等制作的简易装置作为反应器使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在玻璃导管中(无空气干扰的环境里)进行,避免了气体产物和空气的直接接触,便于及时观察到较纯的NO2、NO气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实验八硝酸的性质》中安排有稀硝酸与铜作用的实验,要求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1:2)反应的实验,收集气体并检验无色的NO能够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但是学生在完成实验时,看到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而收集到试管中的气体当打开拇指时却没有看到气体颜色的变化,学生非常疑惑。笔者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和学生共同研究制定了一个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