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电子媒体的兴起,传播方式方法的提速及“第五种媒体”——手机短信的普遍使用.尤其是广播、电视现场直播的同步反映.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时间概念,有人便提出“新闻是能引起人们关注的真实事件的及时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讲究时效性。记者、通讯员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抢”回来的新闻,编辑当然应该及时地编发。否则,那“抢”的努力岂不打了水漂儿?  相似文献   

3.
我为报刊写稿的体会是:既要“有感快发”,又要“压而不发”。“有感快发”,即当发现一件事,或报刊发表了一条新闻,对自己的触动大时,要立即动笔。一瞬的情感逝去之后,就很难追回。今年5月19日  相似文献   

4.
5.
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地予以报道,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不是所有题材的新闻报道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告知给受众呢?这样做是不是都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抢先报道就一定比压后报道的效果好呢?在新闻采编中,如何把握抢先与压后?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搞清有关新闻价值的几个问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观应当是记者判断事实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因素: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社会新闻迅速发展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生力军。通过调查发现,社会新闻中的揭露性批评性社会新闻在读者中兴趣更大,反映更强,影响更深。然而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实:有的批评性社会新闻通过揭露矛盾和问题,伸张正义,促使了具体问题的解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的却一味迎合读者,投其所好,批评性报道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帮了倒忙,在社会上产生不良情绪。这种现状不能不令我们新闻工作者思考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把握批评性社会新闻的“度”?做到既敢  相似文献   

7.
笔三年前曾于《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小言论《“红色之旅”火起来》。这篇稿子从投寄编辑部到刊发出来,压了四个月,反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8.
我年过半百,患椎间盘突出已有多年,且每年发作两次。发作时疼得直不起腰,在床上要躺一个多星期。贴膏药针灸按摩效果都不好,医  相似文献   

9.
采编新闻,不但要学会“抢”,而且要学会“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不但要在时间上善于“抢”新闻,以增强时效性;而且要在时机上善于“压”新闻,以增强指导性。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发稿,才能体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因此,有时新闻“压”反而能“升值”。“压”得合适、巧妙,可以一“压”值千“金”。关键要看新闻采编人员有没有预见性和善于不善于利用时机。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传媒》2004,(11):38-39
在青岛,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半岛都市报>,已经成功地在青岛报业市场上掠取了相当的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使青岛本地报纸倍感压力.  相似文献   

11.
12.
长江路改造是芜湖市城市道路改造的重点工程项目,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承建,该路交通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在保证车辆正常通行的条件下,简便、快捷的混凝土面板压浆技术在旧路改造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总结积累其施工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资料,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3.
对“压书保刊”策略的思考●臧月辉(辽宁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或称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馆也是所有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可是图书、期刊价格的一路飞涨,书刊购置费的增长相对缓慢,使图书馆越来越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有的图书馆都采取各种措...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15.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16.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17.
连词“和”“以及”与连词“或”有两点不同:(一)“和”“以及”表示并列关系,“或”表示选择关系;(二)“和”“以及”只能连接词成词组,“或”除了连接词或词组之外,还可以连接分句。“和”与“以及”也有细微的区别,即“以及”后边的语言成分常常表示比较次要的内容。这些不同点并不复杂,但如不留意,也还是要出错的。有时该用“或”而错用了“和”。例如; ①这些各式各样的狗叫声,不时被风的呼啸声打断和淹没。(管桦《将军河》第336页) ②不论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无时不在运动,就连思想僵化、半僵化的人,  相似文献   

18.
19.
1947年6月29日,蒋介石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名义发出通缉令,通缉“共匪匪首”毛泽东,要求全国国民协力捉拿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共讨之共诛之。对蒋介石这种既无理又无耻,既使人惊讶又令人愤慨的举动,毛泽东非常泰然,只是在第三天(7月2日)由新华社写了一篇时评,题目定为《蒋政府又一穷极无聊的尝试》。大家知道,18个月前,蒋介石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谈判时两人握手碰杯,签署协定,虽不融洽,但也没有以“匪”相称(一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匪握手碰杯岂不成了笑话)。以后,他撕毁“停战协定”,破坏“政协  相似文献   

20.
相当时期以来,人们谈论在新时期新闻单位如何凝聚采编队伍时,都谈到只有解决“三子”问题,即房子、票子(高工资、高奖金)、位子(职务、职称)。似乎“三子”一解决,一切迎刃而解,人们就会安心,积极地工作了。 后来,人们发现,问题似乎并不如此简单。有的人到新闻单位工作,显露了才华,单位为了拢住他,不让他跳槽外流,虽然他参加工作才10年左右,“三子”都为他解决了。评了副高职称,提为处级干部,位子有了;工资奖金挂上钩,票子有了;按其职务分给二室一厅住宅,房子有了。可他仍然跳槽了,最后外流到国外去了。为什么?因为,彼山更比此山高,别的单位可以给更优惠的“子”,而你总不能无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