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PLC综合实训"课程现状和主要问题,针对现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典型就业岗位进行调研,提炼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构建了职业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岗证课赛"融合设置课程内容;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校企共育,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设课程网络平台,从而使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需求,并实现培养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独立学院发展迅猛,势头良好,但独立学院财经类本科生在就业时遭遇了"就业歧视",出现了"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培养方案难以适应社会需要,校企合作形式主义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要建立联动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校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提升的策略,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率提升,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共同发展。本文阐述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的提升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完善教育课程设置、强化校企合作联合等策略的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作为实现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旅游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改革精神,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走校企合作之路,进行有目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侯健英 《广西教育》2022,(2):28-30+34
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就业与升学的发展情况,论述推进会计与物流专业就业与对口升学下跨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提出从职业教育“双轨”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转变单专业观念、跨专业设置课程,革新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增强跨职业就业与升学指导,增加中职教育的实训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以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的不足,并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设置课程,探讨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形成与现代城市发展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浙江省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与高职课程体系趋同,师生对课程设置评价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条件不足,理论教学与岗位要求相脱节,教学实效性不高.据此,学校人才培养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大商务、小电子"课程模式;以能力为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推进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为支点,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校企互动式"社会培训课程开发是动态循环的过程,企业与高校高度互动、深度融合,高职院校针对成人教育特征进行革新式的课程重构及创新。文章通过探求汽车职业类院校"汽车售后服务"课程开发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开发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校企双向需求的职业培训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着手,使"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管理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就业形势出发,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要设置专业,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将学历教育办出特色,从而解决管理类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96):87-88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现在已经有部分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和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三者入手,基于校企合作,实行商务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类似于"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知识,切实将自己所学与社会实际需要联合起来,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面试成功率,而且为商务英语翻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针对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后商务英语翻译中校企合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校企联合中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指导,专业设置及课程调整更趋合理;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生力军,为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推进校企联合,实现教育、就业相对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充分了解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成因,并从准确定位、深化校企合作、增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对接的紧密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学英  李薇 《职教论坛》2012,(27):62-65
目前,多数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在分析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原则,并从专业理论课强调任务驱动、校内实践课程进行仿真任务模拟、社会实践课程落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选修课程力求多元化四个角度总结了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方向,以提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度企业     
入选理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预备教育和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深入开展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产教合作、校企合作的一面旗帜. 亮点通过"三一教育工程"项目,积极推行职教改革试验.其改革思路为"三基、三化、三结合",即"基于战略设置育人标准、基于产业设置专业、基于岗位设置课程";"技能教育模块化、素质培育流程化、就业毕业动态化";"技能教育和素质培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相结合、能力训练与实时测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唐登杰 《广西教育》2014,(46):111-111
分析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的改进措施:切实结合社会市场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性",紧贴企业用人实际合理整合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理论和实训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旅游英语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校企结合、更新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管理及改革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2+1"人才培养模式落实。通过二年的实践,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专业设置、硬件设施、师资状况、课程与教学、招生与就业等方面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尚存在以下制约因素:未建立起以校企合作为特征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条件有限,发展不均衡;专业发展缺乏规划,教学内容不适应行业需求;专业师资数量不足,能力有限,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9.
滕勇 《陕西教育》2009,(10):40-41
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校企合作是完善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有效途径。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具体措施为:校企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交叉任职;共同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计划,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共同编写铁路专业教材;共同组建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铁路企业与铁路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从源头上提高铁路行业就业人才的实际水平,全面提高铁路员工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科英语专业被认为是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与行业相结合应成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与本科英语专业的重要分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来自于行业背景、课程设置的变革与创新、内涵建设及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