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以其倡导培养和谐发展的"全人"的教育思想逐步成为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大学语文课程多方面契合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湖南省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专用教材<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2008年秋季,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将"大学语文"列入必修课.一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进行了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已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实施,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撑点。厘清和明确课程定位以及解决其他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是大学语文实现其课程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的公共通识课,是一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对学生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当更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才能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倩  赵娟  张小倩 《文教资料》2008,(23):219-221
1995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许多大学便开始以不同方式尝试与推动"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开展.语文课程是应作为核心课程之一,成为有针对性、集中发展的最基本的通识教育课程.文章主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育为着力点,分析了要成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系统性教育课程的几个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一种意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以及拥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具有实用性的、超功利的人文教育。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高校的通识课程,有必要将通识教育理念贯彻其中,并且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大学语文》(中华文化版)教材产生的客观条件乃为适应侨校的办学理念,并与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改革相呼应。论述了该教材的特色及其科学性与应用价值。进而从通识教育注重‘‘通识”的角度阐释了该教材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为人诟病,就是因为课程没有充分注意教学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把大学生与中学生等量齐观,把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等量齐观。因此,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桂版语文”在教材中植入了大学教育、中国文化、广西元素、通识理念、语文技能五个元素,力图使大学语文名副其实,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大学语文教学要走出目前困境,只有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在实施创新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并探索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期建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应用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晓慧 《文教资料》2008,(25):213-214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教育要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大学语文教学要走出目前困境,只有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在实施创新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并探索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期建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应用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识课程改革是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大学语文"通识课的建设和远程开放教育学实践案例表明,我国电大在通识课程教育改革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遭遇到不少的困难。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电大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性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其最终目的是为将"大学语文"打造成我国电大的通识教育经典课程和示范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大学语文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完整的人格.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强基计划"价值取向是振兴基础学科,发挥基础教育的引领导向作用,这在理念和目标上与通识教育高度一致.因此,在"强基计划"视域中,高校要结合"全人"培养理念,在目标取向、教学体系上对现行通识教育进行再思考;追溯课程体系设置"初心",从源头上审视和转变通识教育理念;重点围绕解决课程体系随意性、教学模式单一化问题,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径,以变革性的"强基计划"推动通识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四大特性,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在具体教学中只有远离误区,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紧扣四性组织教学,才能实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在三十多年大学通识教育的建设之路上,我们现如今需要继续构建理念以及制度化保障的实践.在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上,要注意把握好三方面的动态关系,即: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知识;兼顾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征,其在提升学生素质、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创新水平及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效能,多方面契合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具备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条件和功能。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位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进行专题式教学改革,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能间接实现通识教育的全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首先表现在大学生无课后阅读,尤其缺乏阅读原典的习惯,仅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其次大学语文授课教师本身存在学科缺陷,讲授非本专业的课文时不能深入;最后是大学语文课时量被一再压缩,无法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将当前的通识教育理念和微课、慕课授课方法引入到大学语文教改过程中,这已成了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更要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大思政视野下通识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通识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从传统"工具语文"向当代"人文语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也呈常态化。本研究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新转变,从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新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