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但是往往存在把"以人为本"狭义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造成以学生的一切要求和行为为尊,进而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中的"以人为本"应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政府、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四个统一”,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相统一,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战略思想.我国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督导工作在完成这一任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搞好督导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以育人为本,着眼于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以教师为本,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学习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El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逐渐运用于管理体系之中,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应该从管理行为人性化.管理方式“自由化”等方面出发,尊师重教,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更多的沟通机会,使教师在工作中具有挑战性、成就感。从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创建性,让教师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来探讨教师的教育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震 《考试周刊》2013,(81):188-18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将这一理念应用到高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之中,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同时还是以人为本教育方针的有效贯彻.在提高班级学生管理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高职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进行管理的意义出发,重在对高职班主任以学生为本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己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原则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三者的着力点即校园文化、沟通机制以及人岗匹配三方面进行深度构建,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文章通过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案例,阐述以学生为本在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 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1.
一些校长常常这样说明他们对"教育要以人为本"的认识和实施,那就是"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够科学和全面。"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纵向发展转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变迁。但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框架下,又客观必然地存在着以少数人为本和以多数人为本的两条发展路径。由于人由官和民构成,而民又有市民和农民之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切内涵,既不是以极少数官员为本,也不是以市民为本或农民为本,而是涵盖绝大多数人国民(国民=市民+农民)的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校教材供应工作中,就是“以师生为本”。本文从“以师生为本”的高校教材供应工作管理理念出发,阐述了创新高校教材供应工作新局面的必备环节,为做好高校教材供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在行政管理中,人们都纷纷提倡管理要以人为本。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呢?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本,二是以学生为本。一、以教师为本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本实际上就是管理者如何应用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情感激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三分管理七分情”。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尊重教师人格,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疾苦,端平“一碗水”。与…  相似文献   

15.
郑庆彬 《成才之路》2014,(2):I0002-I0003
"以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体现与深化。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对高职教育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工学结合推进、学生考核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凸显"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我以为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绝不是“以教师为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生本教育”中,通过我们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怀,师生的幸福感是检验以人为本的标准,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应该成为民办高校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前提,以教师和以学生为本的行动是民办高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吴记芝 《考试周刊》2012,(80):32-33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当今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和谐互动,而不是机械“填鸭”。以学生为本、和谐互动,师生之间才能情感相通、亲密无间、心理相容,进而学生才会对教师的关怀、体贴产生亲切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