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敏 《文化市场》2001,(6):27-27
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进入电子时代后.电子游戏开始风靡.制造游戏主机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人们在各种游戏机中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
电子娱乐游戏业:电子娱乐游戏业虽然依托网络服务发展起来,但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门类。现在,网络在线游戏,各种游戏软件产品,加上数量庞大、花样繁多的电子游艺机,共同构成当今世界发达和繁荣的电子娱乐游戏产业。特别是高科技支持下的在线游戏,如今已成为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生力军。资料显示,网络游戏的前身或雏形始称电子游戏,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实质意义上的网络游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后者只是在进入全球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因为网络技术成熟的实用性和软件内容的益智性、趣味性,才成为亿万青少年乃至其他年龄段…  相似文献   

3.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一般“文化偏在内,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在外,属于物质方面”(《中国文化史导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是理解文化与文明区别的重要尺度之一。哲学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无论那个时代的文化,都必须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相适应。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观点集萃     
人类美学的三大范式袁鼎生在《社会科学家》上撰文指出,美学范式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美学最为普遍的共性、最普遍的特性、最为集约的精神的范畴,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美学跟另一个时代的美学整体区别的范畴。研究审美范式的历史转换,可发现人类美学的普遍规律,并能为美学主要规律、基本规律的形成寻求机制。人类美学发展,经历了依生之美、竞生之美、整生之美三大范式,它们分别同人类发展的古代社会、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相对应。审美范式的历史转换,带动了它们统摄的审美理想、审美的主要范畴的同步转换。具体来说,随着审美范式由依生之美向竞生之美、整生之美的转换,审美理想也由和谐向自由、美生转换,审美的主要范畴也由壮美、秀美经由崇高、悲剧、喜剧向生态美、环境美转换。人类这种美学多层次统一的受审美范式规范的立体转型,确证了审美范式巨大的张力与聚力,确证了审美范式是每个时代的美学网络的网纲。把握了时代的审美范式,也就整体地把握了时代的美学系统;弄清了审美范式的发展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美学发展变化的总体规律。“华夏”可以指称中国各民族詹鄞鑫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甲骨文中地位崇高而且并列的“华”和“夏”,应该就是文献中的“华”和“夏”。“华”和...  相似文献   

5.
江海风情     
古远的汉代,每年除夕。皇宫都要举行一场奇幻恢弘的戏剧性仪式叫“大傩”。一位号称方相氏的“神人”,戴着黄金四目的面具,手执长戈与盾牌。率领120位男童。高举火把在宫廷各处奔走呼号。搜寻追逐。将不吉祥的“阴气恶鬼”驱出宫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些人类童年时代的游戏。是先民意图改变命运的自觉。在看似迷信的雾霭中。透露出人精神的亮点。这种极具戏剧意味的傩仪漂流在历史长河中。浸润了长江与南黄海交汇的江海平原,繁衍成为一种祭祀仪式泛戏剧化样式——童子会,又称香火会。  相似文献   

6.
电视艺术的发展,从来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纪录片作为以纪实为审美特征的艺术形态,在当前数字技术背景下衍生出新的制作手法。影视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人类社会发展至“数字”时代,编导们正在经历一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影视艺术作为与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类型,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编按]  相似文献   

7.
蹴鞠小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也许是因为它的形状以及它所具有的跳跃和运动的功能,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游戏活动用具。在世界各民族中,球类游戏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十分遥远,几乎在所有的古文明中都有球类活动的记载。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球形物体俯拾皆是,河边的石头,植物的果实,都可以蹴之、掷之、击之、踏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较早、并流行了数千年的古老足球——蹴鞠,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项传统的球类活动。蹴鞠,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也叫“蹋鞠”。“蹴”、“蹋”均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蹴鞠是谁创造的呢?西汉刘向在其《别录》中写:“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革命到如今正值高潮,一场以网络化为重要标志的科技产业变革,预示着人类社会历史步入了新的文明形态。现在人们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这场深刻的变革和这个变革的时代,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及“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一系列说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策划一个好的活动.一般说来,要具有丰富的学识.丰厚的积累和很好的创新意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加强学习.补充新的知识。2l世纪是人类发展的全新世纪,“数码时代”、“信息革命”等高科技来势凶猛,人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策划未来的群众文化活动将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物质条件的力助。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ChatGPT最近媒体炒作起ChatGPT来,有人说这个AI平台将改变人类的未来,有的甚至声称将带来毁灭,恰似前一段炒作“元宇宙”。新技术的推出,会一次次给媒体带来新热点。从数字技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数据规模固然非常重要,但已与机械技术时代非常不同。数据、材料、高精技术、头脑卓越的科学精英,这些虽然仍是核心硬件,但“开源”与“共享”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9-30
11月29日,首届DARETOBECREATIVE大学生游戏创意竞赛颁奖典礼在普陀区图书馆举行,5名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获得了DARETOBECREATIVE大学生游戏创意竞赛的赞助,前往海外游戏公司参加在2012年暑期的定岗见习。本次竞赛贯彻“挑战创意”的主题精神,以“创新、协作”的理念带动大学生对游戏、文化和创意的深入探讨,促进各高校学生间、校企之间在游戏、文化创意、制作和产业链中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文明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史上,继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之后的历史时代。中华民族何时跨入文明时代门坎的,这是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对此,在上篇谈了冶铜的发明、文字的形成。本文将要谈及的城市的耸起,神权的统一,以及人文的勃兴。“九俪之城”——城部问源城郭,它是人类从野蛮跨入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城乡差别、阶级对立的出现,以及国家雏形的问世。中华大地上何时始筑城郭,自古以来,主要有三说:一说为禹。《博物志》:“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老战。城郭自禹始也。”一说为综。《淮南子》:“综作九旬之城”。切…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时代,科技与理性一统天下。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自从撕破了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对大地母亲进行了严酷的剥夺与抢劫,导致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甚至枯竭,地球生态惨遭破坏,大地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这也是一个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的时代,男性自以为是一个完美的、客观化了的神圣群体,却将女性看作是“他者”,  相似文献   

14.
王雅儒 《世界文化》2006,(11):23-25
这是发生在工业时代实利主义背景下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是一群胸怀高远志向和具有奇特探索精神的艺术骑士。面对工业化的肆意发展,满怀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他们上下求索,奋力搏击,几乎倾尽毕生心血,谱写出一曲理想主义的悲怆牧歌。在人类艺术发展的史册中,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他们留下了一个凄迷而不朽的称谓——“拉斐尔前派”。变革之梦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带来一派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的和平景象。同时,城市在快速扩展,人口急剧增长,贫富两极分化,饥饿、失业和贫困如同瘟疫一般在底层民众中蔓延。工厂里机器轰鸣取代了往日…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00年7、8、9月份为期3个月的专项治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过多过乱和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近两年来,随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治理的深入和管理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数量在逐年减少,治理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收费“进行时”互联网收费,已非新闻,从游戏,音乐,到邮箱……网络收费令网民应接不暇。那么,互联网新闻信息的收费,是否意味着其免费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观点集萃     
季羡林说,文明是对野蛮而言, 文化是对愚昧而言 季羡林在《论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一文中论及文明与文化的异同。他写道,所谓文化就是包括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这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或者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文化与文明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文明指的是从一个野蛮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往前发展,人类的智慧增加了,这叫“文明”。文化就是人类力量的往前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中的艺术、科学等的智力的发展。文明是对野蛮而言,文化是对愚昧而言。这两个词,有时候能通用,如,“东方文化史”也可以叫“东方文明史”;但有时候不能通用,如“文明礼貌”不能说“文化礼貌”;“学文化”不能说“学文明”。“文明”的对立面是“野蛮”,“文化”的对立面是“愚昧”。但“野蛮”和“愚昧”又有联系,“野蛮”中“愚昧”成分居多,也有不愚昧的“野蛮”。学文化是因为过去没有文化,学了文化把“愚昧”去掉了。讲文明礼貌是过去不文明,有些野蛮。提倡文明礼貌,把“野蛮” 的成分去掉了。 — —们匕京日报》理论周刊 李宗耀认为:界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应兼取广...  相似文献   

18.
许海娜 《世界文化》2012,(11):28-30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深刻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19世纪俄罗斯是一个“成问题的时代”:传统的东正教文化信仰正在衰落,新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文化语境下,当时俄罗斯人普遍面临着一场生命神圣性逐渐消解的精神危机。陀氏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担当,用文学创作肩负起为人类灵魂寻求出路的重担,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在菩与恶、罪与罚的撕扯中历经磨难并最终复归神圣的“人神”形象,并通过他们传达了作者为人的拯救而“重建生命神圣性”的创作理念,也揭示了神圣对人类精神的意义,这对我们21世纪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当人类兴高采烈地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时,这场伟大的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悲观性后果。其实,如果我们看看自己的身边,就会发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世界观都在发生着改变,而有些改变带来的后果显然不能算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人物?谁的思想引领着人类精神的方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许一时难以找到答案。在半个世纪之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在追问同样的问题,他因此与世界历史上的思想大师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自身独特的哲学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大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