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迅 《中国广播》2004,(11):67-68
在上一期的专栏文章中,笔者曾经对法制新闻的“准确”问题这样加以概括: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文、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2):54-55
在上一期的专栏章中,笔曾经对法制新闻的“准确”问题这样加以概插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相民 《记者摇篮》2010,(7):42-42,54
法制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相比,无论从选材、报道角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报道实践中,法制新闻还容易出现一些不足,如法律语言转换通俗语言不够,让人难以卒读;案件短平快报道过多,失之浅薄;记者法律知识底气不足,主动出击报道不多等。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二十多年前上大学时学的第一课,已经深深印在脑子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不但“五个W”必须绝对真实,而且所报道的内容也要绝对真实。但是在多年的法制新闻报道中,特别是案件报道中,有时反映的是客观真实,有时则反映的是法律真实,也就是说,有时案例报道所反映的真实并不是案件的本来真实面目。那么,什么是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进行案例报道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拟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内容严重失实。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也是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如果新闻所报道的基本内容是不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或者歪曲了事实的真相,势必要对报道对象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就会造成新闻侵权。《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相似文献   

6.
法制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有关法律事实的报道.作为专业新闻报道的一个分支,法制新闻承担着传播法制观念、普及法律知识的社会责任,这在转型期的中国显得尤其重要.如今,法制新闻报道已无处不在,而且分量越来越重,当然也对法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与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文缩微     
“新闻报道失实” 的法定界限 王泽华在《新闻战线》第8期上撰文谈到,根据法律解释,新闻失实报道,是特指那些基本事实失实、有侮辱性内容的报道.而基本事实准确,没有侮辱性内容,即使存在个别细节与词句不当,也不宜轻易称之为新闻报道失实而扣上“新闻侵权”的大帽子,除此之外,在采写报道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采访中问被批评单位与个人讲清楚,正确的新闻评论与正当的新闻批评报道,同样是受法律保护的。(2)进行重大新闻采访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把一些新闻事实材料搞得更准确。更充分、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8.
法律术语是内涵十分严密的词语,法制报道大量涉及法律术语。确切地说,法制报道是运用法律语言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特殊报道,因此,不懂法律术语的规范,就不会有科学的法制报道。有位记者在拘捕嫌疑犯的现场采访,听取了公安人员对案情的介绍。但这个案件的重大情节还没有完全核实,尚未经过检察院提供充分的证据,记者便立刻在报道中使用了“歹徒”、“残忍”、“强奸犯”、“十恶不赦”、“当场被逮捕”这类骇人听闻的字眼儿。半月后,经过司法调查,真正  相似文献   

9.
尤莉 《传媒观察》2012,(5):38-39
法制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展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法律知识、诉讼程序、社会热点案例也愈加关注。而作为塑造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法制新闻报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法制类报道都已经成为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媒体最吸引人眼球的支柱板块。那么,作为地市级新闻媒体,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避免法制类报道追求猎奇刺激和娱乐化倾向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鹏 《中国广播》2008,(12):76-77
法制新闻报道主要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关注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法制新闻报道着重于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和倡导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强调法律对于公众各项基本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庹继光 《中国广播》2013,(11):42-45
“李某某涉嫌轮奸案”持续轰动,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媒体在此案报道中的失范行为:一是披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二是随意报道案件细节,有违不公开审理的制度。新闻报道应当遵守法律规范,遵循新闻伦理,改变由娱乐记者报道类似案件的惯例,让法制记者采写报道,避免再出现这些疏漏?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术语是内涵十分严密的词语,法制报道大量涉及法律术语。确切地说,法制报道是运用法律语言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特殊报道,因此,不懂法律术语的规范,就不会有科学的法制报道。  相似文献   

14.
司法工作者和民众都将“案件事实清楚”这一证明标准中的事实理想化的理解为客观事实,并付诸实践。可如今,客观事实的标准已受到了不同声音的质疑,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本文从事实概念的确定出发,重新定义事实为“法律事实”,笔者期望这一概念的普及和运用为推动我国法制体系建设和不断完善提供一股不可小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中准确而生动的细节,会增强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细节不准确,会使读者“由此及彼”,怀疑其他事实的真实性。为此,新闻报道人员应当注意报道中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准确。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不要自相矛盾新闻报道中的自相矛盾,是指同一事实,或者同一画面,在表述时,前后不一致,或者这篇报道与那篇报道,这个报纸与那个报纸不一致,或者新闻照片画面与说明不一致,也即通常所说的“一事二说”。比如,有一篇反映某位“民族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的报道,文章前面说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25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新闻业已成为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它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新闻报道中引发的法律纠纷也H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法制新闻报道自身也有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穆晶 《记者摇篮》2009,(11):64-64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法制节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案例向人们反映出案例背后的本质,给观众提供借鉴和思考,观众在了解案件事实的情况之后,希望获得通俗易懂的解疑释惑,因此,承载着教育和人文关怀目的。  相似文献   

18.
法制新闻报道是指各新闻媒介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包拒宣传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法律教育与研究等多个方面。如今,法制类节目或栏目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宣传的重要园地,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法制新闻报道在普及法律知识、传递法制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媒体的法制宣传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使用法律语言时经常出现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9.
准确是新闻报道的要义之一。法制新闻报道更要求准确。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常见有些文章将起诉、申诉与撤诉三者相混淆,造成了逻辑混乱或言不达义。如《离婚不离家的悲剧》一文,就错将放弃“起诉”和“撤诉”用作放弃“申诉”。《离》文的大意是,某县法院在处理部分离婚案件遇到夫妻财产难于分割时,不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将夫妻协议分割房产作为是否准许离婚的附加条件,导致一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放弃了离婚诉讼。《离》文有这样一段话“……法院不得不要求夫妻双方必须在提供可靠的分割房源后才准予他们离婚,使得一些人只好取消离婚申诉”(见《中国妇女报》1996年5月6日)。  相似文献   

20.
李刚 《新闻三昧》2007,(11):34-35
法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强化,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法制新闻的报道对象范围不断拓展,报道比例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