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悬米”     
隋《宋永贵墓志》:洪源括地,与悬米争深;高峰极天,共云丘比峻。悬下一字,拓片清晰作米。复查隋唐文献,多次出现悬米。墓志材料如:(1)竹箭分流,起于悬米。(隋《裴鸿墓志》)(2)将恐波迁悬米,舟移接汉之川;峰低委粟,泽贸干云之峤。(唐《韩节墓志》)  相似文献   

2.
吕蒙、毛远明《释“悬米”》认为隋唐以来的墓志中多次出现的“悬米”应为“悬水”(即瀑布)之误。笔者认为,“悬米”并非“悬水”之误,因为在风水理论中,“悬水”是很不吉利的。阴宅风水理论认为,“源”在风水中是非常重要的。“悬米”多次与“源”共现,这就表明“悬米”是某些河流的“源”。“悬米”从字面上解就是“悬垂之米”,结合其是某些河流的“源”这个前提,再结合大河的“源”一般在高山、雪山这个地理常识,就可以推出“悬米”是比喻“雪”,进一步引申为“雪山”。  相似文献   

3.
陈治文 《中国语文》2012,(4):376-380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里有"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这么一句,在三种带注释的《红楼梦》里都把其中的"额手"注释为"以手加额"。此注不知何所据。我们查阅了把"额手"作为词目的六种词(辞)典,其中五种的注释均为"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以示敬礼)",措辞这么雷同一律,可谓无巧不成书。其余一种的注文则是"双手合掌加额(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刊发了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以下简称《赵文》)一文,文章对三个“演绎法”课例分析后用相应的“归纳法”给予了修正.文章最后呼吁“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5.
杨伯峻先生的《“可”作“何”用——语文质疑录之二》(载《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对王引之《经义述闻》中“可即何”之说,作了充分的发挥,并列举了《诗经》、《左传》、《国语》等先秦古籍的一些用例,作为王氏论据的补充.读了此文,我觉得此说很难成立,至少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倪佳 《学语文》2014,(4):73-74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对于这些以金发碧眼为典型代表的外国人,国人已经渐渐不那么新奇了,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早已是司空见惯。说起这些外国人,大家最熟悉的称呼恐怕非"老外"莫属了。我们在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好像不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色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外国人好像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这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我们为什么这么叫?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外"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也好"有一种用法值得注意:两个或多个隔开配对使用,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例如:(1)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老舍《骆驼祥子》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董正存《词义演变中手部动作到口部动作的转移》一文(下文简称《转移》)考察了汉语史上手部动作义>口部动作义的语义演变模式,包括某些表手部动作义的动词发展出具有言说特征的口部动作义,如言说义的提来源于其悬持义、扯来源于其撕裂义等。  相似文献   

9.
老单成了农民.这是我亲眼所见的。烈日当空.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田垄间老单正挥汗如雨。他弯着腰,弓着背,挥手间,稻子齐刷刷地倒下一片。两天后.老单驮了袋米回学校。放下镰刀.他又成了我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载钟明立《普通话打字的读音探源》(以下简称钟文)一文,勾勒出打字从《切韵》时代读音到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演变过程,认为‘打’字读音由  相似文献   

11.
姜美丽 《考试周刊》2011,(76):66-66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评议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评议老师无不对之孜孜以求,力图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捷径。经过近年的摸索,我认为教师坚持写"下水"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便捷之路,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名篇,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里收录了这篇文章,文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一句里阙注音为jué,义为侵损,削减。这个字的字音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认为教材注解是不恰当的,确切的读音应该是qu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在引用此例句时就注quē音。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一、涵泳经典潜滋暗长待薄发诵读古文,满口留香。古诗文要读得充分,读得好玩,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培养和个人体悟的交流,淡化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及其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生动有趣的诵读、文化熏染的赏读、活泼带劲的赛读,让孩子爱上古诗文,走近古诗文,乃至敢于自创古体诗文。  相似文献   

14.
杨宝忠《释(鼠占)■(鼠灵)》(《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征引文献和辞书考查了(鼠占)■(鼠灵)的字形字义,以之为鼠,并引黄树先(《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的观点说鸟鼠同穴是凉州一带特有现象。经考证,文献所载之(鼠占)■(鼠灵)多指鼠兔,偶指黄鼠、田鼠等,不宜沿袭旧说笼统称为鼠。鼠兔外形略似鼠类,耳短而圆,尾仅留残迹……、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见褐背拟地鸦、雪雀白天进出鼠兔的洞穴……中国古籍对这种生物现象称作鸟鼠同穴(《中国大百科全书》,1992:1546)。按动物分类标准,鼠兔属兔形目鼠兔科,鼠类属啮齿目  相似文献   

15.
毛新普 《学周刊C版》2010,(5):103-103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肖治野、沈家煊发表在《中国语文》2009年第6期上的论文《了2的行、知、言三域》(以下简称《三域》),给句尾语气词了2的语义刻画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框架。笔者读后,获益良多,并进一步思考了这个问题。一得之见,补缀于后。  相似文献   

17.
邱菊 《现代语文》2009,(7):103-104
中国语文,一词一句俱见精神,语文教学一直是一种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以及现代文、文言文读写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少的就是并没有建立现代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自30年代起一直作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教材。在海外,凡是有华文教育的地方都要选它作为教材,在华人世界里可谓耳熟能详。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宁静、淡雅、朦胧的荷塘月色,像诗,像画。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浓浓的哀愁和那淡淡的喜悦感人至深。长期以来,人们"颇不宁静"的原因和那浓浓的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