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连云 《记者摇篮》2000,(11):43-43
在新闻报道及各报刊开辟的法制栏目刊登的涉及法律内容的文章中,屡屡出现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应当引起新闻出版界的注意。下面略举几例容易用错的法律概念。一、将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侦查是法律概念,是指公安、检察机关为了搜集、审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和查明犯罪嫌疑人听进行的各种活动。而侦察则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毛泽东曾要求写文章的“秀才”们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文章的质量。近期阅读报刊发现。“秀才”还需多懂点法律的ABC;否则,不仅自己糊涂,还会通过写的文章误人子弟,试看下例: “干警……侦察”(西安日报1版《两天连破两起凶杀案》),“干警们多次侦察”(陕西日报《西安公交分局侦破一贩毒团伙》),“警方……侦察破案”(企业周报《没有受害人的刑事案件》),其中的“侦察”均应为“侦查”。“侦察”与“侦查”两词音同义异,前者是军事名词,指“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如电影《渡江侦察记》;后者是法律术语,指“在刑事诉讼中为搜集证据、审查证据、确定犯罪事实、查明犯罪人而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在我国,侦查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负责,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都无权侦查”(《辞海》)。《刑事诉讼法》中有“侦查”,“侦查人员”之说,而无“侦察”之谈,也说明“侦察”与“侦查”有别,不可混淆。 “提供了罪犯的特征”,“案犯……供认了”,(西安日报《女车主屡屡遭抢劫……”》),“将罪犯引诱到”。“抓获了杀人犯”(陕西日报《无私奉献的女警察》)其中的“罪犯”与“案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中,将公安、检查机关对案件的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的,可以说是个带有相当普遍性的老问题,对12种报刊今年五月份刊登的章统计,将公安、检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的,占45%。新闻媒体在报道河南省登丰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模范事迹的多篇章中,有半数以上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  相似文献   

4.
(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称之为“被告”或“被告人”。只有在人民法院对其作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称之为“罪犯”。 (二)公安人员不能去“侦察”案件 “侦察”与“侦查”,一个是军事用语,一个是法律用语,二者是有区别的。侦察是指军事上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活动。而侦…  相似文献   

5.
晓言 《中国广播》2004,(4):62-62
“侦查”与“侦察”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其词义却大不相同。“侦查”多用于有关案件处理,“侦察”多于军事方面,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6.
晓言 《中国广播》2004,(3):62-62
“侦查”与“侦察”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其词义却大不相同。“侦查”多用于有关案件处理,“侦察”多于军事方面,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7.
2002年4月之前的19个月里,一 位来自中国的维和警察,在东帝汶这个 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岛国,以他的专业 精神与人道关怀,用手中的“摄像枪”记 录下这个国家由乱而治的历史。也向世 人展现着作为一名中国警察的风采。 他的名字叫张振贵,是中国派往联 合国东帝汶任务区的158名维和警察中 的一员,到达东帝汶之前他是广州市公 安局一名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普通警 察。在东帝汶,张振贵是执行维和任务 43个国家的警察中唯一得到授权,进行  相似文献   

8.
赵锦海 《大观周刊》2011,(42):27-28
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相关证据,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正面审问的一种常规性侦查措施 。办案人员进行侦查讯问的目的是通过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直接的“言语问答”,从而查清案件基本事实、厘清犯罪线索脉络,同时也可以以此扩大侦查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各自矛盾运动形成了自己的本质特征,《新闻学简明词典》分别给新闻与宣传定义: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即“阐述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争取特定对象达到既定目的的活动方式”。宣传的手段多种多样,新闻只是宣传手段之一,当然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把新闻与宣传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偏正词组,旨在给其定位是新闻的宣传。本文要论述的新闻宣传,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而是特指公安新闻宣传。 公安文化是“警察群体长期在警务工作中形成的警察意识形态,它是警察思想、警察职业道德和警察价值观的总和,其核心是警察价值观。”(武和平:《谈谈公安文化》)公安文化不是随着警察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随着警察的发展而形成。其形成不是自然而然,而是靠培育和建设。在当前,新闻宣传是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离开新闻宣传的公安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全面的甚至难以完成的“建设”;不以公安文化建设为前提的新闻宣传只能是没有意义甚至帮倒忙的“宣传”。社会愈是发达,信息对人们愈有价值,新闻宣传在公安文化建设中愈显重要,所发挥的作用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0.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11.
“接合部”是一个军事术语,其本义是指“作战时两个部队战斗队形或阵地相连接的地方”(《军事大辞典》第7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军事常识告诉人们,“接合部”因其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和容易被人忽略而成为薄弱的部位,作战时,它往往会成为攻击或被攻击的突破口。有一部电影叫《渡江侦察记》,它讲述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一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侦察敌情的故事。而这支侦察小分队插入国民党军江防部队所选择的位置,就是其两支守军的“接合部”。  相似文献   

12.
假案     
“中国警察遭遇了近年来严重的声誉危机”,一篇文章如是说。以近期见诸报端的一些事例似乎可以印证:贵州六盘水市缉毒大队长沦为毒贩;四川成都警察“冷漠执法”致三岁女孩饿死家中;陕西西安8名干警涉嫌贩毒;广东广州警方违法收容孙志刚致其死亡……相较于160万中国警察,此类“丑闻警察”通常被视为“少数害群之马”。但警察身为“人民卫士“,系民众安危于己身,且手持执法之权,一旦借此为祸于民,其危害绝不能等闲视之。而在声誉危机的表象之下,积淀的是由来已久的警察素质之忧,财政之困、体制之弊、制约之失。诸般因素交织杂糅,往往使人难辨其病灶所在。警察队伍中的一些弊端已引起从上到下的关注。当下,中国警察系统正在开展一场“整风运动”。7月14日,公安部部长周永康下达严令:坚决杜绝再次发生伤天害理、激起民愤的恶性案件;坚决纠正一切严重侵占群众利益的滥收滥罚的政策和指标;坚决停止滥用侵犯人权、侮辱人格的强制措施;坚决撤出参与经营的娱乐场所。公安部还决定,从今年7月下旬到年底,以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为主题,用整风的精神,分期分批对县级公安部门(含城市公安分局)和基层所队领导干部分批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轮训。以端正公安队伍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而无论是整风还是改革,其目的,按照周永康的表述,就是要“促进在全社会实现公正与正义”。这也是民之所望  相似文献   

13.
察疑,对我们新闻工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记者察疑,能够去伪存真,去瑕存瑜,有利于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助于开掘报道的新意和深意,有助于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编辑察疑,则是发现差错、消除差错的一(?)。古人有言:“纤维皆审谓之察。”我们做编辑工作的,既要着眼于宏观,又要细察于微观。别人看书看报,有时候可以“一目十行”,一瞥而过,  相似文献   

14.
经常留意媒体,其中关于一些“狂人”的狂言,我有很多的记忆。曾记否?望城县县委书记王武亮在长沙殴打警察并高叫“:我是县委书记一把手!你算什么东西?”曾记否?南京某局局长异地泡小姐被警察查获,竟放言“:我们泡小姐关你啥事?”曾记否?阜阳某建筑集团的一个老板在派出所对警察狂喊“:谁敢关我,一个电话,明天就叫你下岗!”在我的概念里,作为国家机器的具体化,警察应该是很有些威严的,可这些人为什么就敢口出狂言,甚至还敢出手殴打警察呢?这些人的底气是哪里来的呢?我认真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这里面的奥妙。敢在警察面前发狠的这些人,一是有权…  相似文献   

15.
7月22日,民政部宣布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经公安机关侦察,李洪志利用“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宣扬迷信邪说,蒙骗了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因练法轮功致死的有743人。“法轮功”组织通过思想上腐蚀,精神上操纵,组织上控制练功者,恣意同我们党和政府抗衡,已经构成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严重危害。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非法组织的斗争说明,  相似文献   

16.
赵新利  李理 《青年记者》2016,(31):82-83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杭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处推出“熊猫护护”和“熊猫杭杭”吉祥物.①熊猫警察吉祥物在G20峰会的安检、宣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中国警察吉祥物的发展带来想象空间.而日本是一个善用吉祥物的国家,不仅商业传播、区域传播活动对吉祥物有广泛运用,其警察系统也设有许多形象鲜明的吉祥物.这些警察吉祥物服务于警察正面形象塑造、润滑警民关系和安全知识传播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一代,不但重视文书档案工作,而且还设有机构,对全国有印信衙门的文书档案进行检查。并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这一工作,由都察院所属十三道监察御史及按察司进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巡历去处,先行立卷,令各该军民衙门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中说:“若在我国而寻求所谓现代的报纸,则自以马六甲所出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最早,时民国前97年(嘉庆二十年)西历1815年8月5日也。”后来人们沿袭了这一说法,如,有的著作把《察世俗》列为“第一批近代化的中文报刊”,把创办这一刊物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作为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有的著作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19.
孙岩 《大观周刊》2012,(15):25-25
侦查询问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收集案件证据,依照法律程序,以言语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犯罪嫌疑人并不可能完全配合我们进行供述,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以使我们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使犯罪嫌疑人“开口”。因此行为语言作为一个打开犯罪嫌疑人心理”敲门砖”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文就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表情和肢体行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这里选辑的是馆藏档案中章炳麟于1933年1月至1936年4月间致冯玉祥的五封亲笔信。 这五封信均未署年代。按:1.28事变和上海抗战发生在1932年。日军进攻热河在1933年2月。何应钦代张学良主持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同年3月。冯玉祥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遭到日蒋联合进攻,被迫离开张家口去泰山,是在同年8月。章致冯的前三信中,有“始知汉卿于兄已有接洽,而宋、庞、孙三部亦已愿受指挥”,“正以平原作战与蔡廷锴等在上海有殊”,“大约敌人近计,唯在力攻热河”,“自察事结束后,华北形势,愈走愈歧”,“敬问山居清胜”,等语。是此三信其年代应为1933年。又按:宋哲元被任为国民党政府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在1935年11月;被任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正式主持冀察两省军政事务,在同年12月。北平学生联合召开追悼郭清大会在1936年3月31日。章致冯后两信中,有“溥仪定三月一日入北平”,“以明轩局促之势,伪主果来是否能类兵痛拒,”“前闻北平学界因开郭清追悼会”等语。是此两信其年代应为1936年。 这五封信,涉及面广,是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章炳麟、冯玉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