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首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他人、人与精神世界的三维生存状态、人本和异化学说的生存本质出发,把心理置于人与对象化活动的中介和对象化活动的结果角度,把心理和谐界定为心理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平衡而又相互适应,能够确保各系统相生相成的心理功能状态,在心理上对人的实在特性有实现体验。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结构因素和行为因素,调节和保持和谐心理状态、形成有助于心理和谐状态的心理机能品质、塑造和谐自我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和谐的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表现具有与其年龄阶段相应的认识水平、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都是顺利和谐的发展,没有心理变态.反之,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青少年尤其如此.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心理总的来讲是健康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创新的心理要求,是社会稳定的心理保障。客观刺激事件和心理挫折是诱发心理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构筑心理和谐可从:转变行为理念,加快推进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提升人的道德需要等三个策略进行。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存在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是积极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践行积极职业教育,需要科学认识职校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规律,自觉维护职校生心理权益,以着力创造和实现最优化的最近心理发展区。积极职业教育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心理策略有:倡导开展心理健康自助,指导保持心理和谐状态,引导发掘心理发展潜能,辅导认识心理成长问题,教导建构心理资本资源,督导提升职业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状态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心态失衡、竞争秩序失范、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心态失真等心理不和谐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实现心理和谐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同时要有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从个体心理和谐到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7.
课堂心理气氛体现在课堂交往中,有效的课堂交往能产生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教师是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充满情感,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还要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融洽的课堂心理气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吸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积极心理的内涵、构成、积极心理与和谐心理的辩证关系以及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课堂心理气氛体现在课堂交往中,有效的课堂交往能产生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教师是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充满情感,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还要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融洽的课堂心理气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吸取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心理视角通过分析论述积极心理、和谐心理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等内容,探讨了如何实现心理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所谓弹性心理,就是指人的各种需要、期望值以及自尊心能够保持适度,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客观现实,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主动及时地自我调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伸缩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心理弹性的大小决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心理弹性越好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具有弹性心理的人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胜能败、能顺能逆、能荣能辱、能伸能屈,即使在欲求不满、期望落空、自尊心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也能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健康愉快地生活。怎样塑造弹性心理呢?一、放弃绝对化要求心理学认为,绝对化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它是以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音乐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管理理论对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进行音乐干预。通过音乐学、音乐心理学、心理学、音乐心理治疗,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既丰富了音乐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又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和谐积极的心理状态,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而高校教师的心理和谐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教与学的心理和谐。当前高校教师可以从个体内部心理自我认识的和谐、知情意的和谐和人格的和谐,以及外在关系的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和谐等方面来构建自身的心理和谐;高校的管理可以从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心理和谐的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往往会有直接的影响。心理状态是思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心理状况需要不同的思想教育方法 ,这就要善于调查分析心理活动 ,了解和把握人的心理状态 ,创造良好的心理活动的客观环境 ,积极引导心理发展 ,巩固和发展积极心理因素 ,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指导室,解惑答疑。让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正确地面对失败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从而取得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试论心理和谐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心理和谐,人和谐,社会才会和谐。探讨了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心理和谐的相应的解决对策,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社会和谐的程度和水平;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结构;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培育良好的和谐心态;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公信度,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积极推动心理和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表象和实质之分。和谐的社会现象是和谐社会表象,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社会人心理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心理和谐的平衡点,治政和谐是心理和谐的保证。作为治政者,要注意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使之具有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知恩感、换位感等等心理感受,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学校心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和谐心理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契约作为制度契约的有效补充,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控力和内驱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保持和谐的心理契约,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笔者在心理契约理论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构成,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东南大学曹忠才心理失衡是指一个人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或无法使自己适应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心理偏差。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处在特定的环境中心理失衡呈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