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当前的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翻译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译本还存在译名不统一、译文口吻与原文口吻不一致、翻译随意性大、译文表达欠妥等问题。本文基于《孟姜女哭长城》英译文的分析与比较,提出翻译中国民间文学作品应有跨文化意识,应在充分了解民间文学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暂不论故事本身的真实性.现在小学课本已不见踪影.但它仍然以民间传说和众多文艺作品等形式在社会流传,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不利于我国通认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所倡导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利于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为秦帝国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秩序的维护:万喜良修长城的行为是作为百姓履行服劳役的义务;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行为是对秩序的破坏.文化创新,不仅包括创造新的作品,而且应该包含对以往作品的整理与清理.文化创新也要符合法的价值序列.秩序是法的基础性价值,秩序是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效益、人权等目标的基础.二者良性互动的前提是人权所维护的秩序应该是由良法所确立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演绎着,并被赋予着新的情感.苏童的新长篇小说<碧奴>是根据中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家改变过去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颓废色彩,塑造了一个善良、忠贞的女主人公碧奴形象.古典传说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种新的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4.
教室前面有个小花坛,一圈绿绿的冬青里面,生长着一株株月季花。正是月季姹紫嫣红的时节,怒放的月季花尽情地挥洒着清香,引来课间休息的孩子们连连驻足品花。下课走过花坛,我都要停下来,  相似文献   

5.
顾颉刚的历史演变研究是在“五四”时期中西学术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术实践形成的以考据方法为主,兼具社会历史分析的综合研究范式。他对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演变研究,不仅对胡适的“历史演进法”有所丰富和发展,与传统考据的目标指向、考证方法有所不同,而且还开创性地对传说文本进行了互文性的阐释,从而成为民间传说研究的典范,传说学建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介于民俗学与历史学之间。他以民俗学的模式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又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营建民俗学科。由孟姜女故事等引出的“古史层累造成说”,与其视为历史学的规律,不如视为民俗学的规律;与其称之为“层累造成”,不如称之为“层累阐释”,方始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明代拟话本"三言"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突破了宋元话本以故事取胜的构思模式,把描写重心放在了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采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情节设置等艺术手段,使人物塑造生动丰满,实现了描写重心从故事到人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对卓文君故事中的“琴挑”与“私奔”两个情节进行了频繁的借鉴和模仿。在众多蹈袭中也有一定的发展变化——由“琴挑”生发出“传简”、将“私奔”最终改成媒妁姻缘。这种模仿改造,一方面说明了卓文君故事中原型模式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特定审美习惯以及文化心理对于文学创作的潜在规约。  相似文献   

9.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故事是小说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而情节又是故事结构中的主干。从伤痕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在观念的主导下写故事到新写实小说在观念的主导下反故事,再到20世纪90年代故事的回归,这一发展流程归根结底表明作家们对故事这个小说的最基本要素的重视。本文将以情节为切入点,探索故事这个小说的基本面,从而为把握新时期小说流变提供一个清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李忠东 《初中生》2009,(5):58-59
1752年7月一个闷热的黄昏,美国费城郊外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就在暴雨将至时,一个中年男子领着儿子向旷野急速走去。父亲举着一只丝绸风筝,儿子手里紧握一卷放飞风筝的麻线。他们选择迎风的方向,奔跑着放飞了风筝。  相似文献   

12.
一、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铁床在希腊神话里有一则叫做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铁床的故事:伟大的雅典英雄忒修斯历经了种种艰险,最后见到一个最可怕的恶魔———他的名字叫作普洛克路斯忒斯,住在埃莱夫西斯附近,终日守在路边强迫将每个被捉到的过路人都按住躺在一张特制的铁床上去量一量,凡身体超过床长者均要被他用斧子砍去脚截短,而不及床长者则要被他硬拉成与床一样的长度,以便使他们的身体与他的铁床的长短相等从而符合自己的标准,结果是被他丈量过的过路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由此反观我们如今的教育,令人遗憾与忧虑的是它现已彻彻底底地堕落…  相似文献   

13.
岳飞故事在我国历史上流传了几百年,其中演绎最为完整和成熟,影响力最大的,是清代英雄传奇小说<岳金传>.本文将岳飞故事的流变进行简要梳理,通过<大宋中兴通俗演和和<说岳全传>的比较,探寻岳飞是如何从历史的正史中走出来,成就一部个人的传奇史.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专业认可作为教师的共同目标、共同需求的话,那么专业提升将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关键。让我们从青年教师实验室的故事中来共同分享我们从专业需求到专业提升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15.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住在僻静的房子里安度晚年,可是一天下午,一群孩子的敲桶、打闹声改变了这里原本安静的环境,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老人为此很烦恼。后来, 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便告诉孩子们自己很寂寞、无聊,希望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敲桶、打闹的声音,为  相似文献   

16.
故事带给我们小朋友的启示: 金黄的泥土散发出芬芳、自由、纯朴的原始美。杜布菲用简单的笔法、原始的概念、夸张和刻意,表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人物”和“景”  相似文献   

17.
显示了重庆当代作家个人实力的莫怀戚中篇小说,通过对都市男女感情生活的小说叙事,呈现出从都市言情到都市情色这样的叙事嬗变,并且在故事讲述之中出现了三男追一女到三女困一男的讲述模式转换,从而建构了一与多男女配队这一个人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8.
19.
罗雪冰参加工作14年,我与她共事14年。有时候真不敢相信,当年声泪俱下哭诉学生“罪状”的她,居然就是今天乐山市小学英语界的领军人物、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就像一页页翻过的万年历,她过去14年的行程一帧一帧滑过我脑海,  相似文献   

20.
在结构主义看来,世界是由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事物本身构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解读小说,可以挖掘出作品蕴涵的深层含义,并可以把作品推广到整个文化研究。《高老庄》是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主要写了在高老庄长大,后在省城当了教授的子路,带着再婚的城市妻子西夏回到家乡祭奠去世三周年的父亲的故事。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和“符号学矩阵”理论对《高老庄》进行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可以解读出小说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