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部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过程完全符合不平衡发展规律。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对中部经济发展策略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是中部经济发展要管理利用区域社会分工,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二是中部经济发展要抓住机遇,适时地上新台阶;三是中部经济发展要实行跳跃式发展,争取后来居上。加速中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有:抓好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发挥其对中部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作用;把所有制关系改革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强化对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提高工业技术水平;适时地推进城市化;加快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2007年底启动的武汉城市圈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加快中部区域(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而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与美国中部金融中心城市芝加哥比较,武汉建设金融中心在区位、经济、市场和政府作用等方面具有较强同质性。与中部五省比较,表明湖北助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开始显现,这必将进一步确立和增强武汉在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和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部六省旅游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建立科学的合作动力机制和合作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有区域经济合作驱动、中部崛起的政策驱动、中部六省区域利益的驱动、提升区域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合作开发应采取以下战略:制定开发战略,明确开发思路;优化中部地域旅游系统;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创建旅游品牌,联合进行旅游市场开拓及促销;合作建设区域旅游交通通信设施;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联合培养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经济圈建设,加速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快速提升中部地区集团竞争力、实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相信中部经济会像西部一样开始升温。但是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所以中部地区在有效利用国家已有政策的同时,审时度势,探寻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便成为必然。当今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凸显,并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资本市场将有市场需求、预期收益大、有潜力的中部地区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一是在中部地区各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极,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是国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出的又一战略举措.中部崛起的关键和战略基础是中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中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发展中部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使然,中部地区同样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欠发达和经济不发达等不同类型的农村,因而在中部地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支柱,促进中部地区经济与国际接轨,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港区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从很大程度上为中原地区国际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促进了中部地区的对外经贸业务,扩大了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中原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为背景,旨在为中原地区法语人才培养对策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并测算中部六省2002至2012年的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涉外经济指标体系,分析所得的中部六省近年来对外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结论有:中部六省对外经济发展良好,增长显著;对外贸易对中部六省对外经济发展的贡献远高于外商投资;中部六省内部的对外经济水平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中部六省对外经济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中部六省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结合各省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对外贸易的附加值;重视外商投资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县域地区职教人才培养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职教人才的现状,对如何培养满足县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职教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提出,要大力宣传县域职业教育,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和行业企业投资的同时,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提高县域职业教育水平,巩固县域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努力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创新办学模式,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共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中部地区战略崛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相信中部经济会像西部一样开始升温。但是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所以中部地区在有效利用国家已有政策的同时,审时度势,探寻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便成为必然。当今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作用突显,并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所以建设和完善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企业,亦不失为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处中原,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提出了今后河南发展体育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黄石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确定后,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黄石市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发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经济,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在对黄石市的产业集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战略转型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己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我国也越来越多的地区希望借助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在对安徽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对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出了战略规划,从企业与政府视角探讨促进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战略、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经济”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旅游景区正处在"门票经济"时代,大部分旅游景区通过采用高价门票以及不断抬高门票价格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降低乃至取消门票价格,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逐步实现旅游地由"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的转变,才是我国旅游目的地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8个地级市(副地级市)和3个观察员的发展,进而辐射鄂西北与鄂西南,直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不仅是湖北人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少省外专家关心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的"五大假设"——"汉口北新区"、"江汉三角洲经济区"、"小池经济区"、"鄂三角"、"中三角"。  相似文献   

16.
从循环经济视点出发,垃圾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和物质,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文章提出应改变将垃圾作为单纯废弃物进行收集、填埋的传统思维,以法律规范、源头减量、分类丢弃、物资回收、资源利用和污染防范为基本思路,构建循环型垃圾产业体系,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探索科学、经济、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发达地区正经历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的重要阶段,这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与政府主动作为双重作用的过程。由于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路径,特别是服务经济在"参数化评估"、"小微化规模"、"个性化模式"和"共生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使得政府不能简单移用促进工业经济的做法。在当前,政府有效促进服务经济发展应树立三个基本理念:"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双效式驱动;政府应根据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来提供阶梯式服务;政府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外生型变量,要实现刚性干预与柔性调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省委提出的"昌九双核"发展战略,全面地阐述和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实现江西经济崛起,应重点确立"双核"发展模式及产业定位,通过撬动"双核"经济杠杆,做大做强"昌九"产业聚群及经济总量,为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铺垫坚实基础,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解决江西经济长期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政策作为农村建设的外部条件,需要通过农民这个内因起作用;新农村建设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合作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承担不了这一重任;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发展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而且要发展工业,并且以工业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是乡村文明,终点应是城镇文明,即使是人文乡村图景亦难掩盖亿万农民对城市文明的现代诉求。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学院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国土资源行业唯一一所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为了建设好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和培养更多的国土资源行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述学院的建设基础,明确了建设目标及建设重点,提出地学类专业"以项目为导向,三学期、两强化、一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制造类专业"以产品为导向,三阶段、三循环、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