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宪法秩序     
秩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宪法秩序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正确认识宪法秩序,应全面分析宪法秩序的定义、构成要素、内容、特点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评价。宪法秩序的评价标准包括:民主标准、效益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宪法秩序的实现,应从外部环境秩序和内部构成要素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宪法序言宣明了制宪目的,即以人民民主制度保证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该规定为这部宪法基本权利的客观秩序提供了价值指引。五四宪法在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社会权等方面具有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宪法、社会民主国家的福利宪法及我国八二宪法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因而形成了具有较强自由属性,带有典型的实证主义法律传统和制定法特征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宪法的实践性特征,我们有必要从传统唯理型的宪法教学转向宪法实践教学。具体而言,由于考虑到大学扩招、司考条件放宽和大学法科新生现状等原因,我们有必要改革现有宪法学教学体系,遵循宪法事例——宪法规范——宪法范畴——宪法原理的基本思路,优先安排宪法规范教学,通过丰富生动的宪法事例引导学生把握宪法概念与基本原理,真正领悟世界宪政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宪法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是走向宪政的精神支持。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目前我国宪法信仰的缺失。因此,我们应从宪法信仰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宪法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导致我国宪法信仰缺失的原因,从树立宪法信念、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与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中国同时遭遇心灵秩序、政治秩序及文化秩序的危机,民国知识分子上接晚清余绪,经受着以上三种危机意识.张君劢既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被誉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同时又是新儒家代表.在那样的时代情境中,他试图上接阳明心学之传统,同时移用西方康德哲学的资源,以求在新时代中开辟出知识分子心灵安顿的局面;而在政治思想方面,他同时受到了英美宪法理论与黑格尔伦理国家思想之影响,试图在中国嫁接出一套新的宪法与国家理论,期望以此消弭当时的政治争议.通过考察思想史脉络中的张君劢,可以体察到那一代知识分子身处中西与古今之争背景下的深刻的思想困境.  相似文献   

8.
课改以来,命题的思路经历了知识立意到能力和思维立意的转变。比如,如何认识美国宪法和美国民主政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把宪法当做具体的知识来讲解,要求学生记诵宪法内容、作用或局限性等等。以198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为例,“列举1787年美国宪法中有关种族歧视的规定”(当年是美国宪法颁布200年),这是知识立意的命题,也是那时的认知,现在看确有偏颇,或者说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价值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应从宪法层面明确概念,因此,通过在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科学确立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概念,对于宪法的丰富完善、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合理吸收,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超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论的中心课题,是认定某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核心环节。但是我国的犯罪构成相较于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存在与犯罪概念界定不清,正当化事由在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缺乏阶层性,易导致主观归罪,期待可能性地位缺失等诸多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对我国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进行深入剖析,以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教师评价不能简单沿袭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发展适合研究性学习特点的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即应以发展性、形成性、专家型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的给予评价。在评价中,应处理好评价与管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环境犯罪作为我国刑法诸多犯罪类型中的一种,当然适用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而刑事违法性是我国传统犯罪理论中犯罪构成最基本的要件。然而,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类型,有其自身的特性。环境侵害的多元价值性使得传统的刑事违法性理论对于环境犯罪适应困难。"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作为环境犯罪违法性的认定标准显得问题诸多。因此,提出"容许性危险犯"以弥补、更新环境犯罪刑事违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宪法理论基础是指导宪法理论构建和宪政实践的基本理念。近代宪法的理论基础是限权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严格限权模式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现代社会主要通过正当程序、民主参与、社会力量以及媒体等,既授予国家权力,又控制国家权力,宪法的理论基础是控权论。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生代农民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必须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农民工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克服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空间观念是文化的产物,特定范围内的细分空间体现着文化的规定性与特殊性。侗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是侗族传统文化中空间观念的传递媒介,并在民居内的水平和垂直细分空间上都有体现。水平空间内,侗族传统民居传递的是神圣中心与四方尊卑的观念,占据着水平空间内最重要的位置,而围绕它的四个方位之中,左比右尊、北比南卑。垂直空间上,民居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对应了神、人、鬼三界,而且在地位优势上也呈现对应的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介绍各个时期民法占有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占有概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传统上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占有以强调对财产的保护为出发点、以确定财产的归属为归宿来研究占有问题,对占有进行理解。而现代民法日益重视财产利用,现代占有的实质是:强调对财产更好地合法利用。因此,应该从如何利用这一角度出发,赋予占有以全新概念,进加强对现代民法占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解读分析,引入客户资产概念、构成,将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纳入传统财务会计做了初步的尝试,以期带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