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论员永远在爬坡”是一位老评论员说的,也是我干了五年多党报评论最大的感受。 刚干评论时,分管总编说“评论很难”。当时,我并没在意这话,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没难过,评论能有多难?评论不就是把件与讲话拼凑一下,有啥难的?直到开始写评论员章,我才知道错了,大大低估了评论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方法、研究总体及样本根据研究选题 ,本文选择了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内容分析法 ,以期对新时期的党报评论作一较系统、科学的梳理 ,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党报的数量甚大 ,对各家党报的评论整体进行梳理显然并非以一人的人力短时期内即能完成。因此 ,笔者采取了两个步骤的选择 ,把研究对象限定在个人能够在几周内操作的范围之内。首先 ,笔者决定将本文研究的范畴限定在一家党报上。考虑到笔者对上海的报纸较为熟悉 ,笔者选定了以《解放日报》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 ,又作了进一步的限定…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其实,评论员文章是党报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代表本报编辑部发表观点,因而政策性高,原则性强,文风严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没有高质量的评论,特别是重要的评论员文章,引领主流舆论就缺乏深度和力度.好的评论员文章是一本期刊的灵魂,带有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可以以它的敏锐、前瞻、深刻、独到而吸引读者.读者通过评论员文章一是可以感受新思想、新观念;二是可以从中找方法,寻门道,理思路;三是可以对照工作,总结得失,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初抗击世界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期间,湖南省<郴州日报>充分发挥评论作用,在一版连续推出22篇本报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抗冰救灾舆论导向,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全国各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密集报道。人民日报除了及时刊登大量的消息、通讯之外,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员文章。可以说,这组评论员文章篇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多年少见这样的政论文章,读后令人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8.
评论员文章针对社会发展中既重大又较具体的现实问题,代表编辑部或同级党委发表评论。其规格介乎于社论与短评之间,形式也比较活泼,既可以以独立形式发表,又可以依托有关典型或配合重要报道而刊发;既可以单独成篇,又  相似文献   

9.
6月初,人民日报、新华社及首都多家媒体,都以显著的版面,报道了雪域高原上以王顺友为代表的马班邮递员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6月7日在头版以本报评论员的名义刊登文章《奉献者的给予与获得》,热情地赞扬了这位非凡的共产党员的事迹和品格。王顺友“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靠双脚跋涉26万公里的山路,相当于绕地球6圈多”。他是凭怎样一颗心,做出如此伟大的业绩!  相似文献   

10.
郑晓燕 《新闻界》2006,(5):132-132
评论,特别是系列评论,在媒体中往往是弱项,尤其是书面语言写作和表达,值得探讨和优化。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发表后,《人民日报》积极迅速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第一版重要位置连续发表六篇评论员文章,从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作了阐述。笔者认为它们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感性、理性和审美性的综合魅力,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撰写和传播组合性评论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有时不得不佩服一些都市类媒体,常能“抓”住一些冲突性极强、极富故事性的新闻。四川某报3月28日报道的一条新闻光标题就足以迷死你: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说青岛某辆公交车上,一个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女孩不给70多岁的残疾老人让座,被旁边一愤怒的中年男子用100元的钞票抽脸,边抽边骂:“你让座,100元钱就是你的,让不让?让不让……”周围乘客一致叫好。报道称这件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并摆出“挺抽派”和“反抽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1日、12日、13日、14日,新华日报在A1版推出重大主题新闻系列报道:聚焦江苏沿江保护式开发新路径。四天内,刊发四篇近3000字通讯,并分别配发评论员文章和大张新闻图片,其中,包括三篇头版头条。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动用如此高规格的版面资源,这在新华日报近年来重  相似文献   

13.
毕玉国 《青年记者》2010,(10):54-55
党报是党委机关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必须代表党委、政府发言,在一定程度说,各级党报是各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阐释者和解读者。我国党报评论历来就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往往代表报纸编辑部甚至代表同级党委对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比如社论、编辑部文章和本报评论员文章等就起到这样的作用。另外,还有小型评论和署名专论,包括短评、编者按、编后、杂感等等,也往往是旗帜鲜明的。  相似文献   

14.
这里探讨的,非泛指一切新闻评论之写作技法。但也并非仅指为数甚少的一两个新闻评论品种.而是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和一些重大而严肃的命题评论之外的,大多数评论都可以尝试运用或多或少的杂文写作技法。尤其是各版开辟的专栏言论,更是大可一试。  相似文献   

15.
从服装看民族与个人的性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书从生命欲望谈起,辨析究竟什么才是世间的"芳心"。读着书中的文字,仿佛与作者一起穿越了一条时而五彩缤纷、时而刀枪剑戟、时而细语温婉、时而飞流直下的历史隧道。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理论文章,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章体裁。特别是党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读者解疑释难,理论文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部队的新闻干事、通讯员,注意力一般都在写消息、通讯上,即反映部队的工作成绩、经验;理论文章的作者,多是机关干部、理论研究人员、院校教员、领导干部等。我觉得,通讯员也应该对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专刊,作为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报业大家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这些专刊迅速崛起相适应的就是专刊自身的专题化趋向,可以说,适时地推出有影响力的专题报道,已成为专刊发挥自己功能、有效占领市场的杀手锏,而一个个策划成功的专题也成为专刊克敌制胜的组合拳。专题,几乎成了专刊的专利,这是其他类型的报纸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党报的理论版是令读望而敬畏的圣坛,典型的像革后期拨乱反正的大块章,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头章,振聋发聩,至今叫人记忆犹新;像响当当的社论、评论员章携政策之重和领导机关之威,令读只有“政治学习”这样一种选择态度。别说普通群众,一般干部要想在理论版发一篇章也是十分难的事,普通编辑记在理论版发章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据回忆文章介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胡福明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编辑考虑为了增加文章的分量,发表时不署作者本人名字,征得胡同意,发表时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为什么署“本报特约评论员”就能增加文章分量。扩大影响力呢?评论员是写评论文章的行家里手,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多是集体策划,多人参与集思广益写成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