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是时代的呼唤,面对飞速发展的新,有些报道题材用传统的消息,通讯等 裁写作就难以表达,因此,客观事实就要求新闻文体写作要有所创新,有所改变,不拘泥于以往的写作框框,开创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写法,这也是新闻文体写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孙世恺 《当代传播》2001,(2):56-57,55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七:图表式报道   面对电视直播和电脑网络的挑战,新华社从 1999年推出图表式报道。它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反映报道的事实,或提供背景资料。这种图表式报道一般有两类。一类属于新闻报道的。这是用图表的形象及时反映新闻事实,而新闻性又是它的“灵魂”。如《北京青年报》 2000年 6月 15日刊登新华社播发的《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谁涨谁落》《汽车产量增长 出口下降》等,每篇图表都阐述一个十分完整的新闻主题,而且独立成篇,新闻性也较强,就属于这一类图表式报道。另一类属于新闻资料性的。这类图表式报道往往是结…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要求呢?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新闻报道要创新。本文只就新闻文体写作的创新,略论一得之见。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这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代,有些实际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往往同一些复…  相似文献   

4.
孙世恺 《新闻界》2001,(2):16-18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四:体验式报道。 这种体验式报道用主观感受反映客观事实,是记者亲身体验采写的。一般地说,这种体验式报道有两类:一类是记者为了验证报道事实的真伪、优劣、是非等情况去进行体验的;另一类是为了对报道的事实增强感性认识去进行体验的。前一类如《北京日报》2000年8月7日刊登的《分币能不能花出去?》体验式报道。这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某些经营者和服务行业人员拒绝收分币的情况,记者为了验证这个现象是否属实,亲自到北京市一些超市、商店买东西。有的售货员以别的顾客“不乐意要”为由拒收分币,有的勉强收下也表现出“情不…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三:多面式报道。 这种多面式报道是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所谓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请看新华社1988年8月14日播发的一条消息,报道歹徒闯进广西大学行凶的事件,既写了该校副校长面对歹徒行凶而逃离现场…  相似文献   

6.
7.
新新闻文体     
近年来新闻报道方式和手段有不少新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在新闻文体写作中,出现了诸如追踪式报道、滚动式报道、多侧面报道、体验式报道、图表式报道、评点式报道、解释性报道、分析式报道、预测式报道、散文式报道、数字新闻等新形式。这便是人们所称的新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8.
9.
阮群 《新闻知识》2003,(8):88-89
江泽民同志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总有着广阔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通讯类的新闻文体,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  相似文献   

11.
12.
新闻的本质特性,新闻的内在含意,决定新闻必须具备新鲜性。新,是新闻价值存在的前提,也是新闻生命力之所在。失去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更谈不到上品、精品了。从这个意义讲,求新、创新是新闻工作的灵魂,也是新闻精品的写作之母。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的新闻采写,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柏铨 《青年记者》2006,(23):19-21
一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其教学的内容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有的新闻院系分为两门课程,有的则合而为一)。它既应当涵括一般的新闻报道(含消息、通讯)的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也应包括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法制报道、文教报道、医疗卫生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各类专题报道的采  相似文献   

14.
15.
16.
肖泳 《当代传播》2000,(2):42-43
别林斯基说,风格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长期以来,对风格孜孜以求的一直是文学家、艺术家,新闻如此“易碎”,当它完整地记录下某时某刻所发生的事情后,它的生命也随之消失,人们似乎无暇留意到它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第8期《青年记者》以集束炸弹的形式对近几年逐渐窜红的时评进行了“全盘否定”。看完全文后我有这样两种感受:时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被忽视了,起码没有遭到重点轰炸;这些文章观点不客观,因为它一是出自从不写时评、没有或不屑深入研究时评、对时评一知半解的所谓“专家”之手;二是出自不能写时评而强写时评、时评长期不能被采用而牢骚满腹的“怨妇”之手,而众多读者、时评作者、时评编辑、媒体老总们对其有啥看法,这里几乎不能找到。于是我有了发表一点看法的冲动。我这里只选择“时评公式化”这个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倩 《青年记者》2005,(12):57-59
“新闻体”就是新闻的体裁、样式,是媒体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具体而又不同的载体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受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新闻事业所走过的道路不同,中西新闻界对新闻体的认识亦有很大不同。本试图探寻中西不同的新闻体格局形成的轨迹,比较二的差异,以期从中获得某种启发,为当前的新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我国各地的各级新闻传媒每天都拿出大量的版面和节目时间来报道经济题材。不过,在当前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内容不新,写法老套,不是“概念 数字 例子”,就是“过程’措施 效益”,缺少生活化、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报道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