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咀嚼和推敲□于漪吃饭吃菜咀嚼以后才能消化吸收,滋养身体;阅读文章也一样,不是用牙齿,而是用脑子认真咀嚼,才能从中获得养料,增进知识,培养能力。阅读课文最忌浮光掠影,大而化之。看看似乎都懂,若问几个为什么,就会瞠目结舌。学课文,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西班牙的一些兽医大夫为奶牛镶了一排用不锈钢做的假牙,一下子使奶牛产量提高了70%。给奶牛镶假牙,听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奶牛的牙齿容易磨损,而牙齿对于反刍动物牛来说至关重要。牙不好,牛的咀嚼功能就差,吃再好的饲料也难以充分吸收。而不锈钢假牙,一则尖硬锐利,可增强咀嚼功能;再则坚固耐磨,不易损坏;三则不会生锈。奶牛装上假牙后,不仅牛奶产量大大增加,奶牛的产奶期也有所延长。?给奶牛镶副假牙@郑奕财  相似文献   

3.
柳林啊柳林     
我就是柳林 我就是站成江南风景的柳林 不知是哪位老师留下的诗行,我一直吟诵着、回味着、咀嚼着;并且也在我的同事和孩子们中间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4.
扫描     
《小学教学参考》2007,(1):47-50
应试教育负面影响我国幼教;上海一中学实行“分数协商制”;专家认为,咀嚼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古今名人治学三字经;创造型教师应掌握开发学生智力的本领:培养创造力从批作业做起;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吃饭吃菜咀嚼以后才能消化吸收、滋养身体;阅读文章也一样,不是用牙齿,而是用脑子认真咀嚼,才能从中获得养料、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我们不妨从鲁迅的小说《社戏》说起。例如,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说平桥村是“乐土”,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找出几个原因?通过细细咀嚼课文,我们便能归结出以下几点:一、人情乐。在整个看社戏的过程中,作者塑造了一群农村少年形象,其中以双喜最为突出。看戏前,当双喜得知“我”因为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他想出了弄到船的好主意,当外祖母和母亲有些担心时,…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2007,(2):32-32
本句式灵活,长短交错,不拘一格;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反问等)加强表达效果;旬有意蕴,耐咀嚼,富表现力。凡此种种,使章采飞扬,给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编按]  相似文献   

8.
学问能陶冶人的性格〔英〕培根有些书可供品尝;有些书可以吞食;还有少数的一些书则应当咀嚼消化。那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就行了;有些书虽然可以全读,但不必过细;还有少数的一些书则应当通读,精读,勤读。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读,由别人替我作出摘录;但...  相似文献   

9.
感悟生命     
有一位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咀嚼这读来矛盾而内蕴深刻的诗句,把生命的含义,穿透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0.
留住童心     
反刍,是生物学的名词,也就是农民说的牛“倒嚼”。牛吃下食物,先到瘤胃,再到峰巢胃,然后回到口中咀嚼,再入重瓣胃,最后入皱胃。经过反复,粗食草料,变成可吸收的营养。人们读书学习知识,把它消化和吸收,也和牛的反刍一样,也须有一个不断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黄一 《家教指南》2006,(8):44-45
人的一生中要长两副牙,即乳牙(小孩牙)和恒牙(成人牙),小儿出生后六至七个月,开始陆续长乳牙,2—3岁左右基本长齐,共二十颗。但患有佝偻病的小儿,乳牙长出时间会略微晚些。小儿的乳牙,虽然是临时的,但它要在身体上生存好几年,并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咀嚼食物。牙齿把食物咬碎、磨细,并且通过咀嚼给唾液腺以反射性的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加,食物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咽下去的食物,容易被胃肠消化和吸收;相反,如果咀嚼不充分,食物进到胃肠,会增加胃的工作负担,不利于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经常让乳牙咀嚼较硬的食物,可以锻炼面部咀嚼肌肉(面颊肌),这部分肌肉能促使颌骨发育得更加坚固。同时,乳牙对小儿的容貌和发音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让孩子有一口健康的乳牙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有味道的。语文的味道就是语言文字所展现的具体的形象、精巧的构思、深远的意境、美妙的情趣等韵味。语文的味道需要细细地品。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学生: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揣摩咀嚼,具体品味语言;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言;强化实践,逐渐养成语感。  相似文献   

14.
谈读书     
光翻动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U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矫正之法有二:一日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  相似文献   

15.
方明 《江西教育》2002,(6):24-24
寓教于乐”聚规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熔语言文字,音乐绘画,情理趣味等于一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法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该如何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教学呢?1.借助自我表演表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记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朱熹说:“读书比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为了学生能“从容咀嚼”课文,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将《一碗阳春面》《项链》《守财奴》《鸿门宴》等课文编写…  相似文献   

16.
我咀嚼……     
《小学生》2002,(12)
我并不是一个贪嘴的孩子,但我喜欢咀嚼。我咀嚼昨天与今天的故事,也咀嚼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咀嚼妈妈的抚爱。窗外星星在天空调皮地眨着眼,摇篮  相似文献   

17.
马力 《中文自修》2006,(3):14-15
一个人的路上,免不了寂寞、孤独。但不寻常的经历,在咀嚼、反刍之时,或成为心灵的抚慰;或获得一种冷峻的眼光,以便更客观从容地检视以往的生活;或产生内心的力量,也许比同龄人更懂得为现在与未来担当起肩上的一份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距离之美     
“距离产生美”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关学原理,作者以此为由头,从赏景切入.落笔于“人与人的交往相处”这一社会性话题,最后又重回到审美话题上来。两方面内容浑然一体而又重点突出。作为一篇议论文,文章富于文采,更重理趣;诗文的引用信手拈来,且恰到好处地阐明了题旨;语言颇耐咀嚼,富有韵味。  相似文献   

19.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阅读《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日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而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沉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更真切地传达出了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