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对农村流动人口和驻村人口中已婚男性、大龄未婚男性、小龄未婚男性、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所做的有关经济、健康、心理、决策地位等特征的调查信息,通过分性别、婚姻状态、流动状态、年龄、地域进行的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了性别失衡背景下不同群体在经济、健康、心理、决策地位和社会交往等特征方面的差别。研究发现:在性别失衡背景下,男性比女性弱势,非婚人群比在婚人群弱势,非流动人员比流动人员弱势,28岁以下人群和50岁以上的人群比28~50岁人群弱势,中、西部人群比东部人群弱势。  相似文献   

2.
张乾 《百科知识》2011,(7):39-39
如今,30岁结婚,35岁生育的女性不在少数,而大龄未婚女性则被时尚地称为"剩女"。研究发现,现代大龄未婚女性患妇科疾病的可能性比已婚、生育过的女性要高。  相似文献   

3.
高校青年教师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工作压力的逐渐加重以及现实生活问题的不断叠加,导致其心理亚健康状态日渐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本文就高校青年教师的心里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针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年安徽省CH市JC区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已婚男性的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男男性行为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性别失衡确实会使得农村地区的男男性行为发生率增加;而发生男男性行为的人群中,其无保护性行为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比例;同时与已婚男性相比,未婚男性在艾滋病和性病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差,从而为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论文结尾指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86名海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是否已婚、受教育程度及年龄等因素对海员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未婚、本科学历及25岁以下的海员幸福感最高;是否已婚、受教育程度,海龄、年龄等因素对海员的抑郁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21)
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导致很多高校教师离职倾向不断上升。教师的离职不仅会降低师资队伍结构的稳定性还会增加学校的成本。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雇佣关系中一份隐形合同。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高校教师其对工作组织的要求和期望值都比普通企业的职员要高,使得高校教师比其它的企业或组织更容易受到心理契约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促进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给青年教师创造成长的空间等途径对此现象进行缓解,稳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戴融 《今日科苑》2010,(8):256-256,258
劳动者因其从事的职业的影响而进入亚健康状态,被称作职业亚健康;教师职业亚健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工作需要导致的身体过度疲劳、因工作性质带来的心理压力等。教师职业亚健康不属于法定职业病,不受到工伤保险的保障,而职业亚健康给教师身心带来巨大伤害,进而给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政府应完善立法,将教师职业亚健康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并加强对教师职业相关疾病的预防,着重于对职业亚健康教师群体的职业康复。同时,教师群体本身也应在工作中增强维权意识,重视自身健康,避免遭受工作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09,(3):18-19
亚健康人群中大多有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不是药物能治愈的。也有专家认为,造成身体出现"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的原因,核心在于精神心理失去平衡。各种内外原因都会引起心理应激,压力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开始以亚健康形式表现出来,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以身体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和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论述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着手,探讨了心理压力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从而论证了体育锻炼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压力对西藏藏族中小学教师亚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西藏628名藏族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1)职业压力六个维度与亚健康三个子量表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2)对亚健康不同水平组的职业压力量表评分比较,发现亚健康不良的人群职业压力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亚健康一般或良好的人群职业压力各维度得分。(3)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人际和工作负荷对亚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职业压力对西藏藏族中小学教师亚健康有影响,且职业压力越大,亚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很多高职学生个人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极不健全,出现了心理缺陷或亚健康状态。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灵健康和心灵成长,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高职院校教师关心学生心灵成长的必要性、当前高职学生有那些心理缺陷、成因及促进高职学生心灵成长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女性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时代前进的各种考验,舟山女性对自身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力图从婚姻视角,阐述在未婚和已婚两个阶段如何区别侧重不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面临的竞争和机会都在增多,压力也随之增大,在紧张快速的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关青少年的研究报道显示,全国约有三千万的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交流的时候有障碍,青少年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差。所以,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育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果仅仅依靠几次心理辅导,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地使学生的心理恢复健康。教师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在各学科进行教学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帮助学生建立建全完善、健康的人格。笔者作为教学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下面谈谈个人对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刘虹 《今日科苑》2009,(24):177-177
当今社会的广大教师工作压力大,休息及睡眠状况一般,因此在教师人群中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状态,本文通过阐述“亚健康”的状态,提出了体育锻炼是使教师走出“亚健康”状态的最有效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杰夫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193-193,250
大龄和已婚学生涌入校园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探讨以及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与年轻未婚学生和谐共处的探讨才刚刚开始。分析了这一现象对高校思想教育和管理领域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在思想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当代学生中所出现的心理疲惫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提出相应干预方法和策略,为相关院校和部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大学和保定学院221名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为31.2%,高年级、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年级、农村以及贫困家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群,青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青年女教师,已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两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2.4%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19.
陈向丽 《科教文汇》2014,(10):28-29
为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群,青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青年女教师,已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两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2.4%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亚健康成为现在社会人类身体的普遍状态,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居高不下。据观察,在大学学习过八段锦这一运动的学生,亚健康状态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研究发现,八段锦对人体心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功能都具有改善作用,是应对亚健康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