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否真正领会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潜能开发的黄金阶段。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新课程肯定了数学的社会文化价值,强调了教材内容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本文举例谈谈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文化知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思维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是个短板,尤其是农村中学。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成绩差就是因为数学差,所以数学成为不少学生在全面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的表述: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阅读材料中蕴含了许多育人因素,包括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和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将这些阅读材料与教学内容巧妙融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张英 《广西教育》2014,(41):27-27
正"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宗明义,再一次阐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真正实现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向创造式学习的转变,关键还在于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  相似文献   

12.
叶青 《江西教育》2014,(6):18-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从狭义和广义分析了数学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课程基本理念"也说明:"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生本高效课堂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也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执教苏科版《认识三角形(1)》的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于课堂结构与转换、课堂提问、学生自主学习状态和课堂后测,旨在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此介绍如下,愿与各位同仁切磋交流,共同提高.一、用精准的目标引领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构建有思考力的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思考力不仅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品质。为合理构建有思考力的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教师还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此外,生活是数学思考力培养的土壤,更应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思考力能够落地。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我们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数学概念、定义、公式还是解题方法?如果只记住这些数学内容,那也许孩子离开校园不到两年就忘了。那应该是什么呢?是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等数学素养。这些数学素养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他们终生受益!《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科学中,思想比公式重要,建模比计算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对数学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把义务教育数学的总目标落实在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上,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作为一项数学学科重要的任务提了出来.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标志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成为民族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极为重要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基于时代发展趋势及教育现存突出问题,制定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教育指导文件,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标准.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教学.文章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对策,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