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呢?我认为,词语教学要走出“就词解词”的误区,而应该“还原语境,理解词语”。因为语境和理解词语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还原语境可以将词语融入到特定的语境中,使学生一接触到词语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立体形象的画面,从而使词语教学显得更加鲜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还原语境,进行词语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练习写一段意思明白而又通顺连贯的话,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想写、会写甚至爱写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查词典。这样,学生无疑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对词语进行追本溯源,从而让词义教学更实在。例如,对《推敲》一文中的“推敲”一词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推敲”。谁来说一说“推”和“敲”各是什么意思?生:“推”和“敲”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师:也就是说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关于“推门”或者“敲门”的事情了?生:不是的。师:那是什么意思呢?“推”和“敲”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呀?生:“推敲”是表示一个人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是吗?那么和“推”“敲”原来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了呀。生:我听爸爸讲过贾岛在作一首诗时的故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一句想了很久,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总是想不通。这就是“推敲”这一个词语的来历,表示的是人们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你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吴晓红 《广西教育》2013,(25):61-62
词语是语言构成的基础,语文知识是学生展开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词语教学,势必影响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从而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实现有效的词语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因此,在教学中应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进课堂,使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能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使单调、枯燥的词语变成了直观形象的生活画面,营造出一种情趣盎然的识字氛围。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行之有效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见解。一、理解词语,从"乐"中"说"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庭礼 《贵州教育》2014,(11):30-3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若教出来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仅能带着一颗文学之心,同时还能揣有一颗法制之心,那该是多么成功的教学呀!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想:在教学中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教师应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固有的教学目标,同时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掌握词语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这里的掌握词语并不仅仅指理解词语的字面含义,更侧重于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领会能依附于自己的心理结构,使得言语的理解与心灵的丰富同步,让词语进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一部分,并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品位。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得词语教学达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让词语教学“厚实”起来。现以《山中访友》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比作一座华丽的宫殿,那么每一个词语都是不可或缺的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我们若能优化词语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积累、运用词语,便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词语理解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各学段语文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那么,词语理解教学怎样既扎实有效,又能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进行课堂词语教学时,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独到思考,令人眼前一亮,颇能带来启发。下面,笔者撷取薛老师的两则词语理解教学案例,感受薛老师的智慧课堂风采。  相似文献   

11.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重要元素,恰当使用优美词语能给文章的语句增添色彩。教学过程中若能紧扣关键词语仔细赏析,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平时教师要充分重视词语教学,善于把握关键词语,通过不断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2.
在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在字词读音上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机械地认读,在字词意思上照搬字词典的注解作机械式理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经常遇到困难。那么在中低年级如何有效开展词语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在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在字词读音上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机械地认读,在字词意思上照搬字词典的注解作机械式理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经常遇到困难。那么在中低年级如何有效开展词语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表象与概念密不可分,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越丰富,就越能沟通具体事物、图形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对概念的理解越容易。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呢?下面就结合教研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吴新华  张金生 《学子》2013,(9):73-73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16.
王桂利 《成才之路》2010,(22):69-69
在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进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呢?我的探索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学生依托文本深入品味,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使阅读、写作教学根深叶茂。那么,该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义,挖掘词语的意味,从而激发词语的活力呢?一、回归生活,让词语教学"接地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要尽量让词语教学回归生活。本学期课本上,我们要学习一组描述秋天的成语,又刚好是秋天,我就带同学们去校园走一走,看看风景,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尽情享受秋风拂面,明媚的阳光播撒全身的感觉。回到教室,我让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他们口中描述的那一幅幅  相似文献   

18.
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在实际使用中灵活自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的学习占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词语的深刻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一、教学中,对词语理解所体现出的问题语文课本中的词语非常的生动形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帮助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数学大厦的基石。正确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概念的教学,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从而为灵活使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十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词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自学词语的能力,更要教给学生自“悟”的方法。一、结合课文情节“悟”。词语运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因此理解词语必须首先考虑语境,引导学生自“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可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设问: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的“雪”指的是什么?生:“雪”指志愿军“空着肚子”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