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教参在当今高校教学创新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图书馆来说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与课程需求相符的、全面的、充分的、个性化的在线课程教学参考资源服务是迎合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创新与变革的关键切入点。本文提出了在当前图书馆LSP(FOLIO)微服务环境与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MS)微服务环境下,构建电子教参服务内容与服务接口,同时基于LTI(学习工具互操作性)标准来实现开放式的电子教参服务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基于FOLIO平台的第一个App应用的基础工作,改变了传统的电子教参建设思路,探索了微服务架构下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策略,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以中美两国分别排名前20位的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资源服务类型、资源检索路径、自建系统、服务内容以及管理团队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参服务现状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服务存在普及程度低、资源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电子教参系统功能建设不完善、资源共享程度低以及管理团队建设落...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存在的问题,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参资源学习系统,以促进学校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方法/过程] 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新型教参服务模式,融合新技术及学习社区理念,提出系统的需求方案,并以电子科技大学教参资源学习系统为例,详述该系统的功能框架以及关键技术和难点,直观剖析系统的拓展式服务模式与多方位服务能力。[结果/结论] 打造一个基于本校课程体系、融合海量多元化教参资源的数字学习空间,并提供师生互通、社区互动和个性化服务等多类型的服务,在突出课程学习的同时,满足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或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了解就业与出国深造相关信息的需求,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及本科生学习习惯和特点。系统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教参资源服务深入读者和融入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文概述了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的意义和现状,并根据江苏省两大教参系统与CALLS教参系统实际建设经验,提出了在建设教参系统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概述了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的意义和现状,并根据江苏省两大教参系统与CALLS教参系统实际建设经验,提出了在建设教参系统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现状,认为教师、图书馆、书店、学校教育技术服务部门应该共同进行教学参考资料服务工作.文章剖析了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料的发展特点,认为电子教参系统是目前教学参考资料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图书馆要与教师、书店、学校及院系等广泛合作,发挥自身资源建设和资源整合服务的优势,在教学参考资料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屈南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88-95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和课程导航调研分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相关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网站调查、文献调研,分析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和课程导航的发展状况、系统平台、服务模式及内容形式,并以美国两所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实践为案例,深入探讨如何规划实施电子教参和课程导航项目。[结果/结论] 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和课程导航建设提出建议:应加强已建成电子教参的评价和改进;加强课程导航的建设力度,侧重信息素养培养;嵌入用户教学环境,提供知识服务;加强服务精细化,增强用户信心;加强与新兴媒介的融合,打造泛在化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本科教参信息的网上查询系统,并将该系统与数字教务系统管理系统、图书馆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教参书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检索系统整合成为统一的校园网应用平台。提供多入口的整合信息服务。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提高了图书馆教参类馆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国内137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材教参服务现状,同时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网站上发布的全国各省市高校图书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服务报告,对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教参应急服务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教材教参服务与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平台功能有待完善、特色内容相对缺乏、评价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共享合作造成的大量重复建设等,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电子教材教参平台建设,需注重平台内容建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注重平台本校特色,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从而构建智慧教学平台,不仅提升高校图书馆教学资源服务能力,而且增强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开始辅助教学过程,为高校的教学活动做资源保障。国外高校图书馆很早就开始提供电子教参或电子保存本(E-Reserve)的服务,并已非常普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升国内图书馆深入教学活动服务的水平,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国外高校图书馆先进的E-Reserve服务经验。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与高校课程未能实时对接、类型单一、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E-Reserve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智慧泛在课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为例,分别阐述该体系组成要素:电子教参系统、教参资源建设、移动阅读服务、学科馆员参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及用户体验与反馈,并对这5个方面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整体展示该服务体系对于学校教学变革的推动与促进。  相似文献   

12.
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中的版权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数字化资源与网络传播的电子教参系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相关的版权问题,典型的如馆藏作品的数字化以及基于网络环境对数字作品的使用。文章分析电子教参系统所面临的版权风险,探讨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合理合法地建设电子教参系统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总结出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印刷型向数字化转变的雏形阶段、电子教参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阶段、电子教参信息服务的瓶颈阶段,并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以期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展电子教学参考信息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数字校园”生态中的数字教参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在线教参服务。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教参服务的开展情况,深入分析数字参考服务的特点,以信息协同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数字教学参考资料系统的建设思路。在“数字校园”建设背景下,该系统通过多部门协同配合,有效融合多来源数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精准、优质的数字教参服务。以实际数据为依据,总结系统建设和服务开展的良好成效与成功经验,并对此服务未来的扩展和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社会网络环境下E-learning 2.0倡导学习者主动参与、支持社会化协作学习的思想,为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教育职能,将数字资源建设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动态发展。据此开发了基于Moodle的,实现在线教学互动、协作研究的参与式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e学之家。并以《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课程为实证,总结系统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和定位的转型,电子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资源。电子资源采购的经费逐年增加,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07年至2012年5年间,电子资源采购经费增长了57%,电子资源采购经费的比重超过了50%。因此,如何对电子资源有效地进行绩效评估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参考书的资源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教学参考书资源建设的意义及内容,讨论了教参书目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与利用,探讨了建立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等资源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中服务会中断或者不响应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选择SNMP和Java EE技术对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监控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实现一个符合图书馆实际需求,能监测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平台、数据库以及图书馆专有的Z39.50服务,轻型的、便于部署和操作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已不能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图书馆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电子文献的服务方式.论文简单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利用现状,从影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几个因素着手,进一步探寻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基本策略,从而不断完善电子资源建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之间加强跨系统的区域性协作,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已成为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职能和读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优势,并结合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现状、进展实例,论述了构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实现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