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修身修心 孟子把“修其身”看作是治天下的开始,在孟子看来,要解决任何问题,都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内部原因解决了,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孟子所谓“修身”主要是指道德主体的修为,是提高和完善自我价值的一种个体的主观能动行为,这一行为包括修心、修行两个方面。先有“心”之所思,而后有具体之行为,故修身之要重在“修心”,修身又是齐家、治国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综合易学诸家对升卦的阐释,可将其意蕴归结为君子之道、王道、修身之道三个层面。此外,升卦与祭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涉及许多与祭祀相关的因素,这些祭祀因素与升卦意蕴相关联,根源于殷周之际的社会背景及文王发轫的政治背景。由祭祀引申出君子之道、王道、修身之道,显示着礼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发展,它衍生出中和之法、伦理中和、社会中和、心性中和等层面的内涵,对个体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及引导作用。“中和”思想的理想性、主观性、模糊性等制约了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需要结合新时代个体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刻画它的时代印记,使之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扬雄的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强调个体的自修自觉,其修养论讲求尚智、修德、立志、求真、渐进,追求儒家修身进德的仁者艺术境界,强调内外双修,坚持明哲保身,对后世内省修身之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扬雄强调个体的自修自觉,其修养论讲求尚智、修德、立志、求真、渐进,追求儒家修身进德的仁者艺术境界,强调内外双修,坚持明哲保身,对后世内省修身之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的修身思想以修己为本,修德为要,中庸、实践、自省为道,完全人格之养成为旨,构成完整丰富的内涵。同时,蔡元培的修身思想具有中西结合、兼容并包,与时俱进、贴合实际,循序渐进、整体统一,回归实践、追求和谐等鲜明特征。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修身思想内涵和特点的分析,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出其在学校德育中的借鉴意义,以期增强当代学校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一、修身修心孟子把“修其身”看作是治天下的开始,在孟子看来,要解决任何问题,都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内部原因解决了,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孟子所谓“修身”主要是指道德主体的修为,是提高和完善自我价值的一种个体的主观能动行为,这一行为包括修心、修行两个方面。先有“心”之所思,而后有具体之行为,故修身之要重在“修心”,修身又是齐家、治国的根本。修身做人必须培养和保护“四端”,坚持人性本善。孟子主张人性善,所谓性善,在孟子看来,不是说人生下来就具有完美无缺的道德品行,而是说在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定的善的因素或成分、善…  相似文献   

8.
注重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心性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要务,源于先秦诸子阐发的共同思想.修身之根本的确立,则造端于孔子,显明于儒家.孔子的修身之道,即为孔子所倡导的内圣之道.实质就是用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修身的过程也就是内圣的过程.本文就试图探讨修身之道的道德修养目标,并解析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5,(5):34-40
关怀伦理以知识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关切为核心,以责任为准绳,体现为一种广泛的"爱"。这种"爱"关照个体、家庭、国家,表现为修身之德、齐家之德和治国之德,而"修身、齐家、治国"正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内核。离开了关怀伦理,难以养成伦理的德性,"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关怀路径,"平天下"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政治理想和终极德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有效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修身思想是王艮学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王艮站在心学的立场上,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提出了关于修身的理论学说.他以“身本”作为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正己”与“安身”作为其修身实践的根本途径,以“成圣”作为其修身理想的终极追求.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中,彰显出其修身思想中既张扬道德理想,又依托于感性生命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的修身学说继承了儒家的基本传统,他界定修身就是要消弭言语、行为、活动中不恰当的因素,使偏离道德规范的因素得到纠正;并强调了“修德于己”,“素行端贞”两个方面.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民成俗的修身目的论,天人合一的修身实质论,圣凡相通的修身标准论和内外交养的修身方法论.王船山修身学说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注重修身的社会性功用,注重修身的实践之功夫,注重在修身中内养的作用.他综合理学和心学,构建了自己的怀抱着帝王之学的高贵追求的修身理论.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椒”专业发展的困境现实表现为身份归属之惑、价值认识之惑、重点领域之惑、目标定位之惑与动力倾向之惑。基于此,本文通过宏观环境层面的反思、中观组织层面的归因及微观个体层面的溯源,深度剖析了两难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破解高校“青椒”专业发展两难困境的路径需要社会、高校、教师“三级联动”,协同发力,在社会环境层面创设和谐氛围,在高校组织层面完善配套建设,在教师个体层面提升内核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所倡导的是一种通过引发个体之“学”来修身成人的教育,其目的是“学为君子”,或者说是走向君子之道.站在个体成人的视角上,君子和君子之道即是要基于个体的“质朴”本性和本有“质地”,经由学习而不断获得外在之“文”的教化引领,以此实现两者的辨证.这也显明了若要成为君子,则每个人都须在生活中基于自己内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兴国、建业、修身之必须,我们应当坚决这样做。艰苦奋斗,我们首先从物质层面上去理解,即:要吃得了苦,耐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人的“青春期”为分界,将个体人的基础文明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养期、青春期与修身期。  相似文献   

16.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予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孟子思想中“仁义”的实现离不开对“时”的把握。孟子“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身、家、国、天下这四个层面。在“身”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个体行为不应拘泥于“仁义”之名;在“家”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家庭成员之间不应拘泥于“人伦”之名;在“天下”与“国”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执政者不应拘泥于尊卑有别之名。  相似文献   

18.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张轩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5-48,89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义利之辨”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话题,它具有多重意涵。修身维度的“义利之辨”蕴含着人性本善的根本理念,道德情感和个体认同的内在需求是人们不断塑造“理想自我”的原由;行事维度的“义利之辨”强调“经权之别”,意在引导人们正视“义利”之间的辩证关系;治国维度的“义利之辨”亦为“王霸之辨”,其论说从多方面彰显了“王道”的优越性。从修身至行事,再到治国的层层展开,体现了孟子对“义利之辨”的独特思考,亦为当下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