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独生子女娇惯、任性;学生作文觉得无话可说,缺少真情实感。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会感受,积累语言,乐于表达:在实践中,学会技能,增进交往,情暖他人,自塑人格。这样的作文教学集生活、实践、体验、育人、表达于一体。学习空间广,生活气息浓,实践操作性强,表达与生活自然和谐统一。学生一定会喜欢。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回到生活中,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实践的社会大课堂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促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写作的目的应为生活服务,写作内容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在口语交际时,学生是否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是和性格环境、语言的积累、平时的交际训练有很大关系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于表达的学习生活环境,正确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语言,利用语境使学生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课堂模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程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有习作的天赋。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语言,自主地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前语文教学的焦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激活学生习作的天赋,鼓励学生用自己天生具有的朴素的语言去表达,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对生活的情感和赞美,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绚丽多彩的大干世界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诱发表达动机,并在自主学习情境中积累内部言源,然后通过自主,自由表达性的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能够将真实情感写出来,能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用心感受体验并思考生活,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灵活地调用学习过的写作知识和技巧,用更为独特的方式,将内心情感和想法抒发出来,从而实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应侧重于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常常困扰着一线的语文教师。新课程改革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良机,给语文教师创造了无比广阔的空间,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一、多种渠道,激活习作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其触角可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正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的,一旦离开生活,作文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我们应当有意的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抖全生活,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杜)的教材以对信息技术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总结、归纳与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需求出发,以信息的“获取与评价——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存储与管理”为主线,打破了工具软件的束缚,突出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万千的社会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品味亲情”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感悟真情,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习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母爱,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回报,正确理解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求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漫画是生活的缩影,以其独特的震撼力吸引着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学习写作,这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离开了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9.
郭为 《教师博览》2022,(33):37-38
学生在习作中言之无物主要是不会从学习和生活中开发习作素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学习开发素材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开发类似的习作素材,在生活经历中重视体验、记录与表达,以积累习作素材,借助想象表达虚拟世界或补充细节等丰富习作素材,善于抓住身边的现象、见闻中对自己有触动的素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随时随地抓取习作素材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张莹 《教师》2019,(10):42-43
语言知识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阅读、沟通、表达、交流,或是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以,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让语文与生活近距离接触,打造以生为本的生活化、开放性语文课堂。在语文学习时,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渗透生活情感、组织生活活动、构建生活课堂,都是让语文与生活近距离接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