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家语》记载:楚恭王好打猎,一日打猎归来,发现心爱的宝雕弓遗失了,非常懊恼。随从安慰他:“大王还记得大约在何时何地遗失的吗?我们替你找回来。”楚恭王想了想说:“算了,楚王遗失一张宝雕弓,大不了还是楚人捡去了,何必寻找呢?”事后,人人称赞楚恭王“宽宏大量”。孔子听到此事,却感叹道:“度量还不够宽宏啊!如果说‘人遗失了弓,人拾得了弓’,多好!添一个‘楚’字,多么小气。”楚恭王的话体现的是一种“小我”境界,而孔子的话体现的则是一种“大我”境界。我们身边有一类教育者,他们只关注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对其  相似文献   

2.
小我与大我     
楚恭王好打猎,一天在围场里追逐一头野兽,纵马飞奔,回来时才发现自己一张心爱的宝雕弓遗失了,非常懊恼。随从安慰他说:大王,你还记得大约在何时何地遗失  相似文献   

3.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楚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楚庄王常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令尹而高兴。可令尹却积劳成疾,病倒了。病危时,孙叔敖还忍着病痛,写了奏章。过了几天,孙叔敖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了,就叫来儿子孙安,深情地说:“我一生将节俭看得很重,所以也没给你留下什么遗产。我死以后,大王很可能让你做官,或是赐给你丰厚的产业。我想你并不具备治国的才  相似文献   

4.
关于庄周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很简略。司马迁说他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做过漆园小吏,又说楚王(可能是威王)曾派人请他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就是让他做令尹--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中原各国的相),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件事因为在《庄子·秋水》篇中也有记载,司马迁的叙述可能就是据此而来,因为《庄子》中的故事往往只是他为了说明道理与思想编撰出来的,所以,这故事本身未必可信。但这故事很美,即使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是庄子的主观事实--是他的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宰相)孙叔敖,为楚国建立了霸业,患了重病,眼看就要归天了。他把儿子孙安叫到身边,嘱咐说:“王上虽然重用我担任了令尹,屡次给我封赏,我都不接受。我死了之后,你还是回到乡下去种地吧。千万别做官,也不要受封。万一国王定要封给你一块地的话,你就请他把那块没人要的寝邱(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封给你。……”话还未说完就咽了气,与世长辞了。楚庄王听说孙叔敖死去,立即赶到了孙家,拍着孙叔敖的棺材大哭了一场,一连几天吃不下饭。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孙叔敖,举于海“一句的注释(见课文153页)说:“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王庄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这里的“隐居海滨”之说很难成立。首先,今存史籍,并不曾记载  相似文献   

7.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①,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相似文献   

8.
一屈原不但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而且也是有影响的政治家;官至楚国左徒,地位华贵,仅次于令尹(楚国官制,令尹相当后世的宰相)。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先秦书籍中竟没有提到他。屈原是坚定的合纵者,主张联齐抗秦;不但有议论,而且有实际行动,《战国策》记了屈原前后以及和屈原同时的许多纵横家,其中有一些人比屈原的作用小得多;但《战国策》没有记屈原。《战国策》录了荀子《赋篇》中的一首短赋,(见《楚〔四〕》“客说春申君曰”章),那篇  相似文献   

9.
“惟楚有材”,从古到今,是人所共知的。确实,楚国崛起南方,持续八百年,统一了南中国,人才辈出是一个原因。令尹子文与孙叔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令尹子文的材料,载焉不详,孙叔敖则真赝参半,附会较多,我认为有钩沉和澄清的必要。在这里作些初步的探讨,以为治史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鹿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歌声、掌声、笑声、叮咛声、读书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历史抗争,来自改革,来自励志,来自求索……声声溢彩。"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之声,道出了自己不与世沉浮的高洁。面对上官大夫靳尚的奸滑,面对令尹子兰的卖国,面对郑袖的花言巧语,屈原只有蔑视与愤怒。"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齋怒。"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述。"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他如何不知直谏会给  相似文献   

11.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庄王时的令尹,因政绩卓著、强楚称霸而为历代史家所称道,但由于史记简略,他的家族世次、生卒时间、籍里居地、治政时序等,至今众说纷纭。因此,探求史实,当对其政绩的考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逃死与逃富     
春秋时,楚国朝廷上慢慢形成一条奇怪的惯例,令尹(国相)每天上朝时都会收到楚王的一份赏赐:一束干肉、一筐干粮。哪怕该令尹已经富可敌国,也要千恩万谢地接受下来。这条惯例要追溯到楚成王时代。楚成王就是那个与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中  相似文献   

13.
古为今用     
古代的军事家留下了什么? 春秋时期,楚国文王的弟弟公子元做了楚国的令尹(即宰相),他想对外打个漂亮仗以显个人的威望,文王死后不久的公元前666年,他便亲率大军,去攻打弱小的郑国。在强大的楚国军队面前,郑国军队连吃败仗,很快,楚国的先头部队就攻到郑国都城的郊外。大敌当前,郑国上下惊恐万状。郑文公召集大臣紧急商讨对策,大  相似文献   

14.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遭到了上官大夫、新尚,令尹子兰等腐朽贵族集团的忌妬和谗毁,被楚怀王免职和疏远。后来昏庸的顷襄王更把屈原流放到湘江流域。《涉江》,题意是渡长江。屈原晚年离开郢都,渡过长江,流放到溆浦后,写了这篇抒情诗。诗中描述了渡江南下的历程,揭露了楚国小人当权、贤者被逐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满腔的悲愤情绪和决不与腐朽的贵族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全诗可分为五段来理解.  相似文献   

15.
借书     
好朋友来借一本你很喜欢的书,你会怎么做呢? 1.怕他不还,拒绝。2.马上答应,哪怕自己正看着。5.要求限期还书、不能损坏,但语气和缓。4.申明如果有损坏,一定要求赔偿。参考解释1."怕不还而拒绝"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以自我为中  相似文献   

16.
<正> 孙叔敖是封建社会初期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任楚令尹的时间,在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庄公五年说;二是庄公十六年;三是庄公十三、四年至十八、九年。我以为这三种意见均难以置信。五年说推算出的时间太早。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提到,孙叔敖任楚令尹是继子越之位,当属可信。据《左传》与《史记·楚世家》所记,楚庄公诛令尹子越的时间为庄公九年(即公元前六○五年)。按惯例,在同一期间不可能有两个令尹辅政,为此庄公九年前的令尹无疑是子越而非孙叔敖。庄公十六年说亦难以成立。明代周圣楷在《楚宝》卷一提及孙叔敖是庄公十六年始为令尹的,故有此说。这个说法可  相似文献   

17.
期待的力量     
案例1:期中考试刚过,我就着手给班上学习最困难的学生高扬写评语了。我让他先给自己写个小结,逐一列出优缺点,然后,我根据他的小结写一个初步评语,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一起制定下一步改进的计划和奋斗的目标。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每周交流一次,扣紧评语,分析情况,寻找差距,有进步及时表扬,有缺点立即指出,限期改正,同时确定新的计划和目标。到期末,给他写个总评语。  相似文献   

18.
1.相国 书生用甲第为相国。(《芋老人传》) 2.令尹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列传》) 3.左尹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相似文献   

19.
柯云  丽阳 《老年教育》2009,(12):14-15
群众强烈要求限期侦破案件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52年的故乡韶山。湖南省公安厅负责同志向他汇报了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偷挖毛氏祖坟的案件,毛泽东先是一脸的严峻,  相似文献   

20.
孙叔敖     
孙叔敖,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到公元前六世纪初期,即春秋时代,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县)人,是我国古代以廉洁尽忠而闻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工程专家.孙叔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较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这对他的思想和品行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初孙叔敖并未得到楚王赏识,后来他的朋友沈尹筮向楚王推荐孙叔敖为令尹(楚国设置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说:“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楚庄王接受了沈尹筮的举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