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发明与革新》第 5期发表的曲老师对“同时性的相对性”的质疑 ,我有不同的看法 ,愿借贵刊一角发表 ,以就教于同好。首先 ,同时性的相对性在相对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不能说是“同时性的相对性推出光速不变性的成立”。并且正因为光速不变性原理 ,爱因斯坦才推出狭义相对论。其次 ,爱因斯坦为了证明同时性的相对性 ,设计了一个著名实验 :有一列很长的火车在路轨上以速度 V行驶 ,当火车正中间 M′点 ,前端点 A′点 ,后端点 B′点 ,恰好与路轨上对应的 M点、A点、B点相重合的瞬间 ,A( A′)点与 B( B′)点处突遭雷击发生闪电 (如…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革新》2000年第11期中有贺道德先生的一文“关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探讨”,笔者有如下异议:两事件的光信号到达中点观测者的时刻同时与否能等同于两事件同是发生与否吗?    在“爱因斯坦火车”中,同时性定义为:两处事件的光信号同时到达中点位置,则该两处事件为同时性事件。贺先生的文章,自始至终建立在这个不严密的定义基础上。爱因斯坦的定义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把事件发生时刻偷换为事件光信号到达某地点的时刻。须知,任何信号的传递都要有时间的,光也不例外,因此光到达观察者的时刻已经不是事件的发…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4.
“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一块基石,它是通过思维实验得出的,但他却抵制别人把他的相对论说成是纯粹思辨的产物,他说:“我急于要请大家注意到这样的事实:这理论并不是起源于思辨;它的创建完全由于想要使物理理论尽可能适应于观察到的事实。”爱因斯坦为论证“同时性的相对性”而设计的思维实验,从下文可见其详。  相似文献   

5.
贺道德先生以《再谈“同时性的相对性”》为题,对许少知先生的论断“同时性的相对性”是伪命题进行了反驳(见本刊!"#年第$期)。笔者认为,这个反驳是不能成立的。“同时性的相对性”肯定是个伪命题,因为它违背了“光速不变原理”。简述如下:对于大家熟知的爱因斯坦火车路基模型(可参见贺文的示图),为什么火车系上%&点的观察者先见'光?那是因为有(#)*+,(#-或(#)*-.,(#)即'光从'点转向%&点的路程小于*。又,为什么火车系上%&点的观察者后见/光?那是因为有(!)*.,(!-或(!)*-+,(!)即/光从/点传向%&点的路程大于*。式(#)中的(#与…  相似文献   

6.
许少知先生的《“同时性的相对性”是个伪命题》( 2 0 0 0年第 9、1 0期 )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是对相对论挑战批评的好文章 ,但也显露出它自己的局限性。的确当今权威是 (四维 )相对论性时空观 ,但不能说它是权威就应该打倒 ,就应该说它是“伪命题”。同时性相对性及解释正如许先生所说 ,爱氏的狭义相对论正是依靠“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概念才推导出来的 ,为了证明其成立 ,爱因斯坦的确假设 :正当火车以速度 V向右行驶时 ,火车的 A′B′M′分别与路基的 A、M、B相重合 ,其中 ,MM′为中点。在此时 ,雷电在 A、B上空同时击一下 ,因 M是 …  相似文献   

7.
《争鸣与探讨》专栏自开辟以来收到了大量批评相对论的来稿,足见广大读者对当代基础科学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已刊出的文章中,有多篇是专论同时性问题的,本期趁热打铁再登一篇。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同时性的相对性”命题,是相对论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当今热门火爆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立论前提,与普朗克的量子作用并称“20世纪两大基本理论发现”,成了近百年间科学精英顶礼膜拜的至圣。然而本栏刊发的几篇诤文,察名家之不察,言前人所未言,论有据驳有理。对此有疑义者──无论正方或是反方,欢迎参与争鸣。“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真是谬,不仅决定着相对论和“大爆炸”说等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辩证唯物论与形而上学唯心论两大体系的殊死搏斗。因此弄清这一命题的是非,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科学前途和我国的科教兴国方略,都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栏目冒“越俎代疱”之嫌开展这一论题的讨论,正缘于此。 从本期起,该栏由特约编审许少知先生主持。凡有关争鸣与探讨的来稿、来信可寄北京市142信箱403分箱许少知。邮编:100854,电话:010-68764115  相似文献   

8.
方明先生撰文(以下简称“方文”),以“创新理论”类比法,论述了“先有鸡?先有蛋?”问题(见《发明与创新》2005年第5期)。但笔者不敢苟同方文的这种“创新理论”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杂志上发表了宋广庆先生的一系列文章[1]“流动流体的压强差与速度的关系”,载1999年第11期;[2]“飞机升力的创新理论”,载2000年第2期;[3]“流体力学的创新实验”(之一),载2000年第3期;[4]“流体力学的创新实验”(之二、之三),载2000年第5期;[5]“流体力学与流动物体”,载2000年第8期;[6]“流体力学的铝粉实验”,载2000年第11期;[7]“流体力学与理想流体”,载2001年第9期。这  相似文献   

10.
本栏自2000年开辟以来,有关空间与时间的讨论进行得不多,除了与之有关的同时性问题有几篇挑战与争鸣文章(见如2000年年第5、9期,2001年第3、5、8与11期,2002年6期和2004年第8期)外,仅刊载过一篇专门讨论空间与时间问题的文章,那就是刘大一先生的力作《相对论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及物质观念辨》(2003第6期),众所周知,空间与时间问题对基础科学十分基本而重要,狭义相对论就是以其相对论性时空观登上科学殿堂。从本期起,本栏将陆续刊发有关空间与时间问题的讨论文章。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11.
著名相对论大师霍金(S.W.Hawking)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高位跌落了下来”(据2月22日《泰晤士报》),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孕育的大爆炸宇宙学依然火爆。据报道,美国航天局4月20日发射了GP-B(引力探测器)卫星以检验广义相对论。其实,有着两条检验“捷径”,省钱省事也有效得多,但一直备受冷落。其一是追根溯源,从基础理论上进行审查。本栏已刊出多篇挑战广义相对论及其时空观的文章(如见2002年第3期,2000年第9、10期和2001年第8期等),读读它们至少可收“兼听则明”之效。另一“捷径”是考查既有的“验证实验”。教科书称有三(或四)大实验支持广义相对论,但本期上《重新审查广义相对论的“星光偏折”实验》一文,对其中之一的“星光偏折”实验给出了不同的诠释。且不论陈有恒先生的新解释究竟如何,值得注目的一点是10号星的“星光位移D更发生反引力方向的向外偏折”(见下图),这似乎足可论定该实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之说,是失实的。如何正确对待实验的问题,是实验本身所不能解决的,斯言不虚。看来,当代科学缺乏的不是实验,而是实事求是和理性,或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02年第2期刊载了《关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真实故事》一文,笔者也来讲讲这个故事,补充一点信息。翻开欧美各国的科普读物,“质能方程”简直成了现代科学的证身符,你可以随便从书籍、小报、杂志、光盘、电视画面、电脑网络上剪下一大堆E=mc^2.  相似文献   

13.
读了本刊第7期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我有如下的不同看法。1.对吴飞一文的结论“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错误的”,王先生认为是“似是而非的”,论据之一是“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但王先生疏忽了爱因斯坦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论述“低速情形”下的经典力学问题,而相对论自称在低速下“使用相对论方程是不必要的”。更甚者,王先生批驳对手所用的理论与公式也全“都是牛顿力学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看来相对论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可敷应用。力学定律“只有在惯性参照系中才能成立”是枉断——见第7期《…  相似文献   

14.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科学与中国’庆祝2005年世界物理年院士专家巡讲报告会”上作题为《百年物理学的启示》的报告。路甬祥说,100年前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引发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学革命。这场近代物理学革命将科学引入到一个新时代,人类认知的触角伸向宏观和微观世界,催生核能、半导体、激光等技术,改变了人类现代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路甬祥从8个方面谈了爱因斯坦等近代物理学家的成就及发现历程带来的启示。一是实验和理论之间的矛盾催生新的科学概念。19世纪末,人们陶醉于经典物理学的解释,甚至认…  相似文献   

15.
美文共享     
亲爱的朋友,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刊登在本刊2006年第2期、第5期"每月一品"的《送你一支玫瑰花》和《感恩的心》?抑或记得刊登在本刊2007年第5期"每月一品"的《快乐的早晨》以及第6期"百草园"的《洗浴》?还有连续刊登在本刊2008年第12期~2009年第2期“百草园”的美诗——《恋爱的心情》《那一晚的等待》《芬芳的吻》,您还记得它们吗?  相似文献   

16.
“宇爆论”在哲学视角上的三大荒谬处,已经在《发明与创新》2003年第二期拙文中指出。本文拟从科学视角上指出“宇爆论”的六大窟窿。出生在伽利略几百几十几年忌日的英国人霍金,被称为爱因斯坦以后最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1988年4月的愚人节上,首发了他的《时间简史》,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贵刊的《挑战与争鸣》专栏,刊出了不少犀利精辟的挑战文章,它们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读者阅后无不拍手称好。贵刊今年第7期上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又是一篇上乘佳作。经反复研读,我们感到有几个“想不到”非写出来不可,与广大读者共享“一吐之快”:一想不到“科学泰斗”爱因斯坦竟连惯性原理都如此不求甚解,徒有虚名;二想不到漏洞百出的相对论竟能在科坛如此以假乱真近百年,触目惊心;三想不到历经三百载的牛顿第一定律竟还有如此原则性的纰漏,学无止境;四想不到挑战牛顿和证伪相对论的华夏学子竟如此有胆有识,叹为…  相似文献   

18.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相继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质能关系等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震动了整个科学界,对20世纪物理学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100年后的今天,为了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把2005年确定为“世界物理年”。北京时间2005年4月19日上午8时45分,作为“世界物理年”重要的全球性纪念活动之一,“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播活动开始了,一束光信号从爱因斯坦曾经任教的普林斯顿大学发出,很快全美所有城市都亮起纪念爱因斯坦的明灯。19日晚7时,作为“物理照耀世界”光束全球传递活动的中国区首站,上海…  相似文献   

19.
黄家荣先生就惯性原理的争鸣文《也谈惯性原理》(《发明与创新》2006年第1期),相应的答文《科学要求跳出本本看世界》在第2期)刚发表,又奉献出新作《相对论违背相对性原理》(第8期,下称黄文),对拙文《相对论原理的扭曲》(2003年第8期,下称《扭曲》)提出异议。本答文展开前,先指出:一、不言自明,与黄文的辩驳,针对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谬误,意在为基础理论的正本清源效点力。二、如《扭曲》中所言,相对论中的所谓狭义相对性原理,与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有原则区别,但前者却认为“没有原则区别”,并自称源于后者——因而下文中无碍引举经典…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5,(5):28-28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领域奠定了基础,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