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瓦寺土司身为嘉绒藏族,属民有藏、羌、汉,以羌人居多。藏羌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瓦寺土司的兴衰成败。文章以此为线索,从瓦寺土司因羌乱而设,对羌人的管理,面临的形势等方面,探析瓦寺土司与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司制度,是指封建中央政府任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首领进行间接统治的制度。土司制度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纳入政府管制体系的一项制度。就土司制度的起源、发展及衰落来看,大致分为:滥觞于秦汉,萌芽于三国,肇始于魏晋南北朝,雏形于唐宋,定形于元代,鼎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残存于民国。民国年间,汶川地区的土司制度依然存在,并且土司和土官在藏羌民族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3.
1959年5月,原四川省民族调查组在茂汶羌族自治县黑虎乡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矮子关羌民杨太享将其家藏历史文献——清光绪末年该地羌民控告岳希土司的状纸及省、道、府、州批示的抄本赠给调查组(该抄本被定名为《控告坤土司状纸》抄本,原件存省民研所)。这一抄本系杨太享的祖父、控告坤土司时的群众代表杨天耀所抄。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羌族人民当时反岳希土司统治斗争的整个经过和场面,而且为研究羌族社会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尤其是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方志失修,档案散失,这一资料得以保存至今就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11年夏天四川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阿坝地区以汶川为中心,也进行了反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推翻了清政府在汶川及阿坝地区的统治。通过对汶川羌藏等各族人民在瓦寺土司的带领下进行革命的原因、经过的分析,指出汶川羌藏人民的反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之一,羌藏人民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革命不够彻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民族文化里,藏羌文化是基础,外来文化是养分,这些充沛的养分,使得大树枝繁叶茂,反过来增强了藏羌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认真考察总结藏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藏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绝非封闭自身、与外族隔绝所致,而应该归功于藏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再造力。“窥中原文脉,纳百川精华”无疑是对藏羌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6.
论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清末民初,云南边疆与内地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土司及边民尚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既不利于政府边地行政,也不利于边疆危机的应对,所以边疆开发和边地国防建设尤为迫切,云南边地教育亦因此在民国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云南边地教育培养了大批边疆人才,促进了边疆开发,凝聚了一个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内核的民族共同体,为抵制英法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云南边地教育不仅是影响政府边地行政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防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藏彝走廊"分布域——多民族活态分布与多元民族活态文化;"藏彝走廊"语言域——藏、羌、彝语支是走廊鲜活的语言主体以及"藏彝走廊"文化域——岷江流域古遗址凸显厚重的古羌文化三个侧面探讨藏彝走廊文化域中的尤为凸显且厚重的羌文化元素,以此实证:无论从多元的文化角度,还是从具体的民族学视角,古羌文化作为藏彝走廊的重要文化积淀和藏彝走廊文化的最重要组成之一,从丰富和发展学术的客观视角来看待民族走廊,把"藏彝走廊"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更为妥切。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藏羌民族地区高校保险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当地整个保险市场乃至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完善。通过比较全川与阿坝藏羌民族地区的保费收入,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对保险实务专业的认识和高校保险实务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以及为了完善藏羌民族地区保险乃至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明与尊严,是《羌戎考察记》作者——著名的摄影大师庄学本先生在边地的切实感受和对边地人民的评价。正是有了对边地民众这样的态度,也就促成了庄先生《羌戎考察记》的顺利诞生,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仲淹曾在北宋庆历年间担任庆州知州,主持西北军务.此地多民族杂居的状况,使得能否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成为关乎宋夏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范仲淹上任后认真分析了这种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政策.他时待诸羌恩威并施、安抚笼络,并对其中的熟户、生户,采取不同对策以争取民心.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当地民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羌民为宋所用,巩固了宋代边防,扭转了宋夏战争态势.  相似文献   

11.
医务传教活动在中国兴起后,由沿海逐渐向内地扩展,20世纪初传入到川、康民族地区。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在川康民族地区开办医院和诊所,开展了大量服务边胞的工作,使彝藏羌民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西医西药,为改善和提高边地民众的健康水平,为川康西医业的兴起,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华基督教会在川康地区的医务传教工作虽取得了突出成绩,布道工作却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2.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石柱土司制度存在574年,马、陈、冉“三大姓”土司官的沿袭在辖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两重性中的进步作用是:维护地方稳定,巩固祖国统一;传入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边地联系,形成融洽整体;增进土汉交流,促进文化发展;积极参加斗争,保卫祖国疆土;保境安民,造福桑梓.两重性中的不利因素是:导致土司隔阂和民族纠纷;土司掌握土民生命;自我封闭,长期落后.就石柱土司而言,其进步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充分利用其进步意义,对增强少数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认同感,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本节教材叙述了东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新发展.重点是讲东汉与西域的关系和羌汉人民的联合反抗斗争.难点是讲东汉同匈奴的关系.教材用两个子目和一幅《东汉时期的边地各族》地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东汉与边地各族关系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时采取了一系列以战止战的防御措施和以羌治羌的民族政策。他写于大顺城的名篇《渔家傲》正是其戍边经历的诗意呈现,透过词所表现的边地苦寒、相思情愫等表层思想内容,其潜隐的深层旨归仍然是范仲淹"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5.
黄洋教授     
<正>黄洋,男,汉族,1977年4月出生,四川德昌人,中共党员,美术学专业教授,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校藏羌造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设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名师,阿坝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设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洋教授从教20余年,始终致力于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教学研究以及藏羌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扎根阿坝,深入挖掘藏羌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先后在《黑龙  相似文献   

16.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度;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推理方法,对锅庄、藏族锅庄、羌族锅庄、藏羌锅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认为藏羌锅庄是一种流行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大众化集体性民间民族体育舞蹈,它横跨体育、艺术和教育三大领域,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是一种民族特点浓厚、乡土气息浓郁的藏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先秦时便有原始民族群体存在,至明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的民族体系。其成因有三: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外地民族流入云南、历代羁縻统治和土司制度使云南保留了众多的民族。汉族也是其中的一员,从汉代开始进入云南,但在明代以前是“少数民族”。云南又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旧石器时代已有元谋人、昭通人、西畴人、丽江人、昆明人存在,新石器时代从西北、中南半岛、东南迁入了氐羌、百越、百濮与云南土著结合,他们是形成今天云南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及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诸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9.
位于四川唐西部的藏族和羌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藏羌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消极影响的分析,探讨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四川藏羌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残存概念"作为研究藏羌彝走廊历史、文化、族群互动的切入点,在重新建构了残存概念以后,具体选用与世界广大范围中存在的民俗信仰"Evil Eye"几近同质的羌族"毒药猫"为分析对象,联系中国及藏羌彝走廊诸族中类似"毒药猫"的民俗事象,最终确认在南北通透的藏羌彝走廊中,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南向的民族迁移,因与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的相互作用,原来同质性的民俗文化现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而随后形成的走廊诸民族虽也有长时期的相互作用,但仍保持住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使得走廊中的诸民族文化在这一地理空间中,形成了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文化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