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琳 《东南传播》2021,(2):149-152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大的话语权,而传播主体的泛化,在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言说、评论、转发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虚假新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虚假新闻为例,认为社交媒体中的虚假新闻表现出传播数量多、速度快、内容广、影响大等巴赫金式的狂欢表征。虚假新闻的滋生主要受媒体工作者素养缺失、受众认知心理影响、社交媒体监管缺失、虚假新闻迷惑性、社交媒体开放性、政府信息管控不严等原因。为此,需要借鉴福柯的规训理论并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个方面加以细化或延伸,以推动社交媒体信息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罗斯大规模蔓延后,无论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宣传,还是俄罗斯民众对疫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都与媒体密切相关。在俄罗斯的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中的各类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俄罗斯民众在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健康行为。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以“第一频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配合俄罗斯联邦政府,积极宣传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引导社会舆论。而俄罗斯民众在网络环境中经历了信息盛宴的狂欢与虚假信息带来的焦虑,暴露出受众辨别虚假新闻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甄伟锋  李馨 《青年记者》2020,(33):16-17
<正>政府部门通过完善的舆情管理机制实现对社交媒体舆情的监测、预警、回应等,可以有效化解舆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社交媒体成了公众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漫长的居家防疫过程中,人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来及时了解疫情的现状,学习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此次疫情过程中部分社交媒体传播虚假信息,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相似文献   

4.
一、2020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经历了2019年的一时"凋零"之后,中国的虚假新闻在2020年又进入了相对"繁盛"的状态。本年度进入备选的案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类型上也显现出成因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毫无疑问,伴随新冠疫情发生的"信息疫情"是本年度虚假新闻案例最为集中的表现,下文的典型案例有一半都与新冠疫情有关。而与此同时,中国新闻业在新的数字化环境下转型和重组过程中产生的虚假新闻案例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识别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构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清单,以期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的测度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也为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判别虚假健康信息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采集1 004条社交媒体健康数据,利用程序化编码抽取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的关键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揭示社交媒体虚假...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多元传播格局下,积聚了海量信息的社交媒体、信息聚合平台、自媒体和群组中,谣言也大行其道。这一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十分典型。当谣言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客观科学认识谣言、反思辟谣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疫情时期谣言的传播特点。2月15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特别表示,在对抗疫情的同时,国际社会还需要同虚假信息和谣言做斗争。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21,(2):14-25
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时代选举中的信息危机的组成、技术原因、政治后果与专业影响,并以美国2020年总统选举为例,揭示其背后信息与权力的复杂关系,讨论社交媒体在"元新闻"领域引发的焦虑,寻求应对信息危机的政策与行动路径。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危机,导致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泛滥。在美国,广泛使用的用户分析和定向分发算法技术,正在有力地影响选民的意见和选举决定,泛滥的虚假新闻正在危及民主进程。信息危机已然正在造成不信任、恐惧和分裂,也造成了"信息道德恐慌"。究其原因,虚假新闻与数字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技术平台使得政治选举中虚假新闻得以更大规模地生产、传播和放大。虚假新闻是复杂社会关系、权力博弈的折射,是嵌入选举的复杂关系中的一种信息现象,也是使假新闻成为可能的社会技术条件和赋予其意义的解释性话语。监管与平台自律存在自由与治理的多重矛盾,需要多利益攸关方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应对信息危机、治理社交平台。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图书情报领域针对新冠疫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图书情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主题知识图谱,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收录的文献为分析样本,揭示中外图书情报领域针对新冠疫情研究的跨学科性与研究主题,并归纳其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国际研究主题主要有开放获取与馆藏资源服务、虚假信息与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在线教育、社交媒体与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信息行为,国内主要有信息素养与信息疫情、突发事件下的图书馆管理、后疫情时期的信息服务、疫情防控情报体系、图书馆服务与保障、社交媒体与网络舆情;中外研究主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国际研究注重技术实证研究,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是研究热点,国内偏重定性整体分析,后疫情时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主流媒体在扮演社会"瞭望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面临着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形态的挑战。如何生产出形态创新、内容专业、传播高效的融媒体产品,成为战"疫"报道的关键。如何推进新闻生产主力军进入移动传播主阵地,也成为媒体融合的实战演练。本文选择合肥市属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疫情宣传舆论引导的全媒传播表现及效果。疫情期间融媒体传播呈现出的特征,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提供了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各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有关疫情的消息在各类媒体中迅速传播,尤其是自媒体散播的信息,传播数量巨大、速度惊人,起初对老百姓及时掌握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疫情的扩散,自媒体中的"信息疫情"也在迅速发酵,各种传播"乱象"开始显现。此刻,信息熵开始出现并逐渐聚集,自媒体信息呈现出"混乱"、"弥漫"、"无序"等特征。熵的出现给传播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令受众出现焦躁、反感、恐慌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新冠肺炎期间,虚假健康信息泛滥演变成一场信息危机,而中老年人是疫情虚假健康信息的主要受害者,研究其疫情虚假健康信息的应对行为,有助于精准健康信息服务的开展。[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8位中老年应对疫情虚假健康信息的相关行为,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模型和应对行为理论,依据指引式路径分析方法,探究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中老年人虚假健康信息应对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中老年对虚假健康信息的关注、理解受到信息类型、损失程度、信息源、信息渠道、响应的直接影响,并受到当地疫情程度的调节;基于疫情虚假健康信息认知形成危害感知、相关利益者感知和防护性行为感知,进一步通过启发式或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制定行为决策,选择采取问题聚焦应对行为和情绪聚焦应对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针对中老年进行精准辟谣以及健康养老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张建中 《青年记者》2020,(10):87-88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扩散到欧洲和美洲,另一种病毒也在感染全球互联网: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努力阻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时,他们也在努力降低“信息疫情”(infodemic)带来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网络中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蔓延称为“信息疫情”,这些虚假错误信息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的阴谋论,有关治疗的危险建议,以及对疫苗生产不可靠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情况报告中将“信息疫情”定义为:“大量过度传播的信息——有时是准确的信息,有时并不准确——这使得人们在需要信息的时候,很难找到准确的信源或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虚假健康信息泛滥,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是高校图书馆保障公众信息需求、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法,选取国外15所高校图书馆开展调研,从虚假健康信息辨别方法提供、多元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可靠健康信息资源建设、疫情相关研究支撑提供、疫情记忆档案库构建实施5个方面归纳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治理举措。[结果/结论]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从重视和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构建协同治理虚假健康信息体系、创新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服务3个方面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  相似文献   

14.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不时地通过不同渠道屡屡出现在不同媒体上,歪曲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失去了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坚决遏止、封杀、杜绝虚假新闻已经势在必行,必  相似文献   

15.
<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抗疫报道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多渠道、多元化形态。其中,官方主流媒体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发挥了正面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商业平台则"发挥了数据监测及可视化呈现、信息整合和即时辟谣等优势"①。同时,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也纷纷发声,参与疫情信息的传播。对疫情的报道虽然数量庞大、资讯丰富,但也呈现出碎片化和分散化特点(主要是自媒体):有的报道只是为了煽动情绪而没有提供有效信息;有的报道没有深入挖掘和探究问题,缺乏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2012年7月,一则关于微博上泛滥的虚假媒体的新闻报道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引起网络媒体的广泛转载和评论,这篇题为《虚假媒体账号活跃微博清末老报纸"诈尸"传谣言》的报道指出,当前大型微博运营网站上存在不少疑似虚假媒体,比如停刊106年的《广东日报》也在微博上"复活",这些疑似虚假媒体发布的消息往往引起网民大量转发和评论,这些被误导的网民中甚至有粉丝数上百万的实名  相似文献   

17.
方师师 《青年记者》2020,(10):77-79
2019年10月2日,新加坡“史上最严打击假新闻法”《在线虚假信息与操纵规避法》(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Bill,POFMA,以下简称《规避法》)正式实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加坡的“抗疫”措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该法案配合政府其他信息披露制度,如国家最高/高级别领导人主动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和文章,说明疫情的来源和情况,回应民众关切;每日的疫情通报发布病例传播链条分析,免除媒体暗访,也让民众一目了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信息秩序,平定民众恐慌,提供服务支持,规范信息传播的作用.新加坡政府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黄循财(Lawrence Wong Shyun Tsai)表示:“幸亏我们现在有POFMA,能打击这些假新闻.”  相似文献   

18.
仇娟 《视听》2016,(6):161-162
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赋予公众更多发声的权力。传播技术的提升不仅加快了信息交互流通的速度,也扩大了滋生虚假新闻的可能性。一部分缺失了职业操守的新闻从业者无疑充当了虚假新闻的炮制者和传播者。但新闻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工作,要求从业者要牢记自己的职业天职,恪守职业操守。本文从新闻失实的几种典型类型和具体表现出发,剖析当下媒体从业者职业操守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娜 《新闻传播》2022,(11):49-51
现阶段,诸如微信朋友圈、QQ、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人们共享新闻的重要平台和流行方式。但不幸的是,现在的一些虚假新闻也借助社交媒体,拥有了“真新闻”才专属的值得分享的特点。这使得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虚假信息、虚假新闻传播的沃土。而现阶段对于网络信息产生和传播监管相对困难,而且这些虚假的新闻在传播的最初由于宽度和广度均有限,也不足以或不容易被监管机构所发现。正因为虚假新闻拥有这样的一些特点,也意味着那些未经认证的信息形式可以几乎毫无争议地传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让新闻观众或读者自己成为真相的最终决断者。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遍地开花,在传播知识、扩大视野、娱乐大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有部分自媒体以流量和利益为先,以"标题党"、虚假杜撰的内容博人眼球,在引导社会舆论上起到了消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新冠疫情期间一些自媒体的正反两方面具体表现,来阐述自媒体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及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影响力更深层地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