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意逆志"既强调了读者的"意",又强调了作者的"志",同时用"逆"字概括了一个复杂过程.为了避免主观臆断,我们要"知人论世".孟子的主张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乍看“生命的三分之一”这个题目,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将文章粗读了一遍,回头再看,总算大致明白了作者想说的道理:希望读者不要虚度年华,要珍惜夜晚的时间。作者怎样做到只用九百多字就将一个严肃的大道理说清楚,使文章有说服力呢?让我们再次认真地阅读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常留有"空白",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挖掘出文章背后的教育价值,适时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思,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去补白、延伸、创造……让学生的读与写有机地进行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4.
林勇锋 《快乐阅读》2012,(13):101-102
"一粒沙砾见世界",说的就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寻常物中,蕴藏着普遍的自然规律、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经常会读到这样一种文章,前部分作者像讲故事一样让读者感到轻松愉悦,而结尾所揭示的道理又让我们有顿悟、震撼,觉得生活真的就是如此,平凡小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搬迁者>是戴维·威康森的著名戏剧之一.剧中共有六个主要人物,只有罗伯一人是搬迁者,但作者取书名为"搬迁者们".本文试从读者反应论的角度来解读<搬迁者>中的不同的"搬迁者",揭示人物的暴力天性及人际关系的冷漠来自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6.
说女人是情感生活的"神经病",有些人觉得有些夸张是个笑谈,尤其女人听到这样的言论更会暴跳如雷.其实细细想想这么说女人是有道理的. 女人神经兮兮,多部分还是因为对感情患得患失,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女人的天性:"感性、多疑、敏感".说实话,男人在身体上占有欲强,而女人在感情上占有欲强,喜欢精神满足占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女人是"神经病".  相似文献   

7.
一、加大理论的深度,增强说服力 深刻的理论性是"两课"教学的"魂".理论最有说服力,也最有震撼力,理论能直达人们的心灵.富于哲理的讲课能使人振聋发聩、茅塞顿开,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两课"教学显得苍白无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的不深入.多年来,"两课"教学习惯于讲解现成的结论,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论分析,热衷于讲"应然",不善于讲"实然",失去了其应有的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8.
《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一书的作者是福建省教研室的罗鸣亮老师。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探寻讲道理的课堂”,从“数学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切入,到反思“我们的数学讲道理吗”,再转入“为什么要讲道理”“什么是数学道理”“怎么讲道理”;下篇是“我的讲道理的课堂”,呈现了罗鸣亮老师多年的课例,有大量“讲道理”的课堂实践智慧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薛玲 《教学与管理》2004,(10):40-40
每学期开学,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收回的学生成绩册(也称成绩报告单)仔细看一看,留心"家长的心声".但也有不少老师连翻也不翻,或干脆放一边让其"睡长觉",直到学期结束写评语时才拿出来.家长的心声没能得到老师的及时回应,没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道形于言,叙理成论",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让读者来接受、信服这一观点。"心与理合""义贵圆通"。在议论中,如何有力地对论点展开议论,把道理阐发得全面深刻,令人心服呢?下面笔者就以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对议论文如何能够充分说理作一点探究。清人刘熙载说:"人多事多难遍论,借一论之。"即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例,来论证观点。我  相似文献   

11.
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期待的时候,父母希望通过说服,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道理,然后自动执行父母心中的"正确道理",目的在于"听话",也就是如我所愿。如果一次达不到目的,就再来一遍。然而孩子在8岁以前,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开始成熟发展,本身对于"道理"的理解就缺乏生理基础。在听到对方反复说自己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道理"时,相当于精神层面反复被同一根鞭子抽打。如何正确地"讲道理",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文教资料》2008,(12):22-25
"不可靠的叙述者"是纳博科夫极为钟爱的修辞手段.纳博科夫小说之所以产生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都是"写作者"而非单纯的"讲述者",他们的写作除承担讲故事的功能外,还存在着自我塑造的目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创造行为.叙述者不可靠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是不同程度的唯我论者,还在于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不可靠叙述者"的美学功能.在于它能够创造出一个读者与作者秘密交流、共谋、协作的平台,让读者体会到辨认、协作的喜悦.纳博科夫邀请读者积极协作,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拨开"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迷雾,攀登到"阅读的顶峰".从而与隐含作者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编排以"预测"为人文主题,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继而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自三年级起,每一年段均加入阅读策略单元,而"预测"则作为首要阅读策略,最先出现于统编教材.文章以统编版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对文本进行分析,形成教学心得,努力践行从"教语文"过渡到"习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有言在先] 对于一篇通过生活现象或问题表达看法的文章来说,需要作者树立明确的观点, 需要借助一些事例来增强说服力。但是,事例只能从己经发生的一件件事情中证明你的观点,而不能揭示出其中的必然性。要想真正说服读者,必须直接讲明其中的道理。那些通过堆砌事例来代表说理的做法,是不能让读者信服的。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写文章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表达某种思想,传达某种理念。而道理能否被认同,思想能否被接受,理念能否被认可,就要看文章有没有说服力。说到"说服力",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名篇《我有一个梦想》无疑是成功的范例。这个20世纪最为振奋人心的声音,不但鼓舞了在场25万观众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信心,也激励了  相似文献   

16.
姜波 《中学生百科》2011,(23):29-30
议论文主体段是指议论文展开议论,充分论证论点的部分。议论文要有说服力,必须有理有据,有理就是有道理,符合客观规律,有据就是有根据,经得起实践证明。这也就是说议论文的主体段的作用就是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去证明文章的观点。那么如何使议论文的主体段写得既充实丰满又逻辑清晰呢?  相似文献   

17.
上海迎接"世博",政府要求市民戒除穿睡衣上街的"陋习". 其实,所谓"陋习",经常是由历史来界定,此一时彼一时也.久去不掉的"陋习",往往扎根于当地人的生活生态中,自有其中的道理.对睡衣之争,我本来不想介入.但最近我家邻镇就有个"陋习"和"陋习"复兴的争论,颇有可观之处.  相似文献   

18.
刘:2000年您在《读书》上的一篇文章《哲学是什么》,说“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是讲道理学”,最近读到您的《哲学之为穷理》一文,2008年11—12月您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系列讲座“说理与理论”。关于“讲道理”这事,您思考可能还不只这八年,当然也不仅仅是思考,您本人一直在实践“讲道理”,您的文章和讲座等,读者和听众都有同感——真有道理,道理讲得真好。在您这里,我想说哲学家是讲道理的人,哲学是讲道理的艺术。“讲道理”何以会成为您的主要关切?您的思考和您的实践是一种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对于作者这种"前卫"思想,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自古有言道,"千古文章意为高",这句话用在中考里,我们可以说是"满分作文意最高""高分作文意必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丰题,又称主旨,--即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所谓的"立意",就是指确立主题.按照"意在笔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想要写出好作文、得到高分数,就必须高度重视文章的立意工作,在动笔之前就要确立准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努力让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