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这次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报道中,首都各报和新华社记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了种种困难,分别采写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闻和通讯,使得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事件的报道,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同样是揭露林彪集团阴谋杀害毛主席、搞反革命政变的罪行,新华社和解放军报的记者各自采写了长篇通讯,在重点的选择,事例的剖析,乃至叙述的方法上都各不相同。至于“四人帮”策动上海武装叛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都编发了自己的专稿。在采写法庭审问的新闻方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本台消  相似文献   

2.
还是短好     
我馆一些同志非常喜欢看《图书馆杂志》,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偏爱,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文章短小耐看。  相似文献   

3.
孩提时代.我不知唱过多少遍<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其歌词云: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打倒了,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但唱归唱,对于"社会主义好"并没有过多地想.  相似文献   

4.
笔者注意到,在新近的贵刊上,有读者建议,贵刊选用稿件的面是否再宽泛些,不要老是集中于几副“老面孔”。该建议当然是有一定道理和积极意义的。但笔者觉得,在这一问题上,宜“两分法”看待,两头兼顾,切莫顾此失彼。具体来说,一方面,希望各位编辑对那些“新面孔”来稿,要格外认真地看阅,力求沙里淘金,着力扶持。切莫采取平均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书档案管理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经验,其中的案卷格式最具代表性和时代特色。发展到民国时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案卷格式,大量的组卷合理、裁切齐整、工艺精细、装订精美的案卷留传至今,实属不易,理应完整保存,也应是我们今天管理档案应该尊重和维护的基础,在整理过程中不宜随意拆除重整。但据我们目前了解,一些档案馆在现今的整理中,为了在原案卷基础上增加卷数,增大馆藏量,认为案卷越薄越好,即随意拆卷分卷,将原来一卷变为数卷,拆除并摈弃了原有的卷皮,装订新的卷皮,重新编制卷面内容,这样,原有的卷皮不复存在,原…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相当一部分档案在档案室保存时间是短暂的,档案馆是档案的归宿.因此,档案工作的改革应考虑到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规定以"件"为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就管理角度看,本人认为"案卷"这一基本保管单位还是保留为好.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一个材料袋,是专门用来装底稿的,凡是寄出的稿子底稿,都装在这个袋子中,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和进行整理,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自留底稿益处多。其一,通过两稿对照,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一般的通讯员来说,被刊用的稿子,不可能与原稿只字不差,只是改动大小有的问题。因此笔者对于报刊所刊用的稿子,都要与所留底稿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地加以对照,看看那些地方被编辑改动过,为什么要这样改动,以便从中受到教益。笔者有一篇题为《邻居相处的学问》的小言论,在西安晚报《街谈巷议》专栏刊出之后,标题却变成了《邻居相处在  相似文献   

8.
现在一些报刊在报道人物的事迹或新产品时,都要冠以“他曾多次……”,“多次荣获……”这一类笼统的数词。“多次”究竟是多少次,笔者不得其解。我看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和编辑想突出某件事而又缺乏事实,所以这么虚晃一枪。当然,也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分工更专业化,更科学化,其管理工作也按科学门类进行管理、规划和指导,各种专业、专科学校、大学专业课系、专门科研机构、工矿企事业以及专业生产、销售部门的发展更不必去说,各级图书馆、各行各业的情报室、资料室,其图书资料的购进、管理也多是按类进行工作的。就书店工作来说,门市陈列也无不是进行分类管理的。专业书店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日益增多,读者称便。各地基层销货店也常常提及“对口供应”、“对口服务”的问题,实际  相似文献   

10.
现在以"父母官"自居、好"为民作主"的官员少了,有这种意识的媒体记者似乎多了,这不是好事. 很多年前,受大学老师启蒙,知道了"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的"家文化",也知道了"家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还是集体交叉校对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是集体交叉校对好刘艳华目前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存在着集体交叉校对和一人包校两种形式。到底是集体交叉校对好,还是一人包校好,在校对行业中颇有争议。我认为,无论是从提高校对质量还是从缩短图书出版周期,集体交叉校对都优于一人包校。我们知道,校对员在年龄、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大诗人杜甫的这种刻意追求的精神,古往今来为许多文人墨客所推崇,确也写出了一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作。无疑,从精编新闻的角度来看,编辑也应有这种追求精神。有时为了制作一个不落俗套的标题,编辑真是煞费苦心,每当制作出一个新颖出色的标题,编辑自有“一吟双泪流”之感。然而,制作新闻标题毕竟不同于作诗,如果标题时在追求“惊人”上向前多迈一小步,“惊人”往往就会变成“蒙人”,从而收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请看1989年9月发表在《四平日报》  相似文献   

13.
王存政 《新闻实践》2009,(11):28-29
国庆夜间值班,我读到一篇来稿,说一老太太雨中晕倒在路口,许多市民见状纷纷向前,携手扶起,打伞遮雨,从老人胸前挂着的电话号码联系家人,拦车送老人去医院抢救……多么感人的一幕!可是这篇稿子最初的主标题却是《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尽管有个问号,尽管副题是正面叙述的,终归令人感觉颇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时而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是信息社会,新闻强调“快”,记者和通讯员得做快手,学会抢新闻,蹲下去采访已不适应形势了。少数同志因而作风开始飘起来了,往往把没有成熟的“果实”提前采摘了,把还不饱满的“螃蟹”捞起来吃了。结果呢?好多稿件的社会效果并  相似文献   

15.
近一二年来,看不到兄弟出版社寄赠的年度《选题计划》了。《选题计划》从互相交换到彼此封锁,出版社的竞争之烈可见一斑。我以为,各出版社之间互换选题计划,利大于弊。利在何处? 一曰可以避免出书重复,不使内容雷同的读物充斥书市。二曰可以开阔编辑视野,互相借鉴,借他社之“石”,攻本社之“玉”,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三曰可以增加图书印数。一个引人注目的选题,是一本读物在问世之日能否获得好评的基础的基础。因此,独家出版,印数必定可观,竞相发行,结果适得其反。个  相似文献   

16.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6,(10):35-35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需求量倍增,读者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信息。所以,信息越快越好,越精越好。在报业竞争进入“厚报时代”、“读图时代”、“读题时代”的今天,报纸已成为快餐式消费品。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对报纸选择的苛刻要求。短新闻无疑是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报道好形式。然而,随手翻阅时下的报纸,却会发现短新闻极少,相反,许多面目可憎的长文章占据着报纸的版面。在这些长文章中,有的是用长导语、长背景、长过程,掩盖了主要的新闻事实。造成新闻短不了的原因何在?从主观上来说,有些人认为,长的文章分量重。这是…  相似文献   

17.
现在有不少刊物为了吸引读者,在封面上争“奇”斗“艳”。一是把许多图片横七竖八地印在上面,其中有不少是袒胸露背、红头粉面的“美女”。二是把许多文章标题印在上面,看上去密密麻麻一大片。而刊物名称、年、月、期号却隐没其中,很不显眼,有的甚至不印。北京出版的一本刊物,笔者在封面上怎么也找不到它是哪年哪月哪一期,后在内页上才找到。刊物封面主要应突出什么?笔者认为主要应突出刊名、年、月、期号,使读者一目了然。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突出其它,就有些主次颠倒了。当然,封面要有图像,要尽量设计得精美一些,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18.
“防范一招精选”是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新辟的一个小栏目。它通过广泛征集流传于民间的防止偷盗抢劫、加强自我防范的小经验小招数,经去粗取精,介绍给广大读者。综观已经刊出的几十个“招数”,由于贴近生活,操作性强,具有普遍意义,故而广受读者好评。但笔者读了其中“拆火花塞防助动车被盗”一招后觉得,它情况特殊,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曾读过一篇新闻界人士的大作,该文认为目前自由撰稿人队伍良莠不齐,还是“且慢浮出水面”为好。但随后我又读到一则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将自由撰稿人这批“乌合之众”集合组织起来,并为他们开设课程,进行细心认真辅导,因为该学院认为,目前我国自由撰稿人队伍是一支新兴的文化力量,能量很大,不可小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看来此举又是有意要托举这支新兴力量“浮出水面”了。  相似文献   

20.
拙作《何以“一稿三用”?》在《新闻战线》今年第1期刊出后,想不到这样一小块豆腐干的文章,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引起如此热烈反响。“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用”,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者“公婆都有理”,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