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佚名 《课外阅读》2012,(24):34-36
因为莫言,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国人空前的关注。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文学最高和唯一的标准,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诸如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伟大作家甚至都被排除在诺奖之外,而且,正如莫言本人所言,无论获奖  相似文献   

2.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在给莫言的颁奖词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  相似文献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4.
作家声音     
正莫言畅谈创作中的创新与守旧日前,莫言受邀参加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莫言在开幕式上从文学的角度,向上千名与会者谈起了他心中的创新与守旧。莫言谦称自己是一个"有很多梦想"的小作家,并且这些梦想都还和创新有关。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莫言说,他想表达的文学角度的"创新与守旧"有两个方面。莫言认为,首先文学创作领域的创新,一般都是在基层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当  相似文献   

5.
写作与生活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 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认为,自己的作品受到大众的欢迎和作品中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在与诺贝尔文学奖上百次擦肩而过之后,莫言终于获得这一荣誉。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7.
陈钦 《文教资料》2012,(34):70-72
莫言的作品深受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他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以中国传统的人格结构和文化积淀为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本文拟在莫言魔幻现实的氛围中分析他和福克纳的家族历史小说,挖掘出他们对民族历史、政治性和人性的不同看法,从而显现中国作家与西方作家的不同心理机制和中国作家精神超越之路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一位富于实验精神的作家,他在每一部作品的写作中都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色彩。他的小说对人生、对历史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剖析独标高格。对莫言作品中"我"之视角的心理分析是贴近作家的文本进行的分类,没有先入为主地用既定成说的文艺理论术语去研究和评价莫言,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作家,莫言努力解构并建构着历史。莫言的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呈现出了明显的民间想象的倾向.莫言创作的这一倾向集中体现在其笔下的历史的主观化、历史的个体化、历史的民间还原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盲春秋》在完成之后,便独立自足,不再受作家掌控。作家何大草通过融入小说的特殊人格——隐含作者表达自己的意图。隐含作者无法直接在《盲春秋》中出面,而是通过叙述者、人物等具有虚拟主体性的人格体现出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无法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其只能是对历史材料的言说,历史材料总是纷杂且具有无限言说可能性的,每一次对历史材料的叙述都会构建与众不同的历史,因此历史存在于叙述之中。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必须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充分考虑背后的权力关系,即叙事运作的策略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莫言把写人作为小说的根本,坚持以"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为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度,书写民间故事与历史传奇;同时,他认为作家的想象力是作家创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小说的语言艺术与文体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使自己的故事获得了世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的《白蛇》和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在背景选择上都穿插了历史时代因素,但不同于“用文学写政治”的宏大叙事方式和“以政治论成败”的主流叙述模式,这两部作品皆以历史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为依托,深刻表现出人性的善恶,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无论是从作家的书写角度还是叙事手法,作品都无异是主流历史话语下的“边缘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14.
作家始终坚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突破了主流话语和创作初衷的局囿,逼近了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同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浓重的平民意识又使作家恪守民间立场的精神站位,将民间叙事和政治话语,宏大叙事和传统技法自然熔铸在一起,从而使《红旗谱》在印证某种政治理念的同时,冷漠了当时小说的流行范式,彰显了薪火相传的民族风格,实现了艺术超越。  相似文献   

15.
列斯科夫的讲述体小说的文体具有非常显著的独特性,其中来自人民中的故事讲述人超越作者——叙述者主导叙事,成为小说话语的主体和客体,从而改变了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内在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叙述作为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建构的坚固手段,一直以来是以男权话语为中心展开叙述的。女性叙述历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处于被遮蔽、被隐匿的状态。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两部小说,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从个体体验消解革命政治,突出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尊重,以"逃离—隐藏"的叙述叙事模式,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眼中独特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7.
张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34-135
Labov的语篇分析模式为叙事语篇的分析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方法。他所提出的分析模式包括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六个部分。结合这一模式分析Cat in the Rain一文的叙事结构,探讨该语篇的特点,以期进一步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超结构和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表层来看,李洱的小说《花腔》模仿了历史话语的叙事方式,但其真正意图恰恰在于颠覆历史话语;作者通过惟妙惟肖地编造一个政治寓言,用个人的方式对个人与历史、知识分子与革命力量、人性与理性等重大命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独特的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19.
《鲁滨逊漂流记》在历史上出现的19个全译本有着不同的叙述话语形式,是翻译小说叙述话语历时变化的一个缩影。文言译本无论在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学的叙述规范。白话译本总体上遵循的是源语的叙述规范,其中五四时期及建国后的译本经验视角较多,人物话语处于从译语传统规范向西方源语规范过渡;最近一个时期的译本在总体上遵循源语人物话语叙述规范。  相似文献   

20.
英国当代作家默多克有着颇为独特的小说批评观念,其丰富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以往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想和技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默多克小说文本中的对话性形式可以视为她一些小说的突出特征。《黑王子》的外结构与内结构的巧妙设置,类似元小说的侵入式话语,叙述语式中的对话性形式充分体现了文本的对话性,这些特征使《黑王子》成为一个"众声喧哗,疑点重重"的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