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纠正“大跃进”错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大跃进”左的错误的一个表现就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犯了超前的错误,不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性质,对此必须进行调整;他批判了那种“人民公社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错误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时期仍然需要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并且要注意遵循、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最近,在南巡时又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的用步职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新民歌现象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新民歌现象评说赵金钟,严金品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在它的指引下,随后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一方面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现状的良好愿望;另一方面,又使以忽视和违背客观经济规...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伟大著作里,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原理,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正是在毛主席的这一光辉理论基础上,形成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的贯彻,在我国出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持续的大跃进和农村与城市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这是一个农村人口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以转变弱势地位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终生学习参与社会的过程。这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的根本。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农村的社会转型及经济、文化、卫生、政治生活等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远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其中关于发展模式的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它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农…  相似文献   

7.
1958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高潮,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争取了时间,缩短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里程。这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是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胜利,是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攻击总路线和大趺进,他们说这会使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会造成市场全面紧张,大跃进不能持久,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事实是顽强的。实际情况证明他们的说法完全是谬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的成就和失误》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社会主义》篇目中的第二章。这一章是中国历史延伸部分的难点,也是中国当代史中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对教学基点、教材处理、教学过程作了一些研究与设计。首先,面临教材头绪多,内容庞杂的难题,如何来组织与处理教材。本章有“整风运动”、“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的发展”四个目。它既有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又有经济方面的内容。每个目中又含许多内容,既有伟大成就又有各种失误。如“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一目中含“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等内容。因此,要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商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这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能否坚持这个方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是以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基本问题为研究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门课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大学生懂得并坚信: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本着邓小平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安排考试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第一条就是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这可以说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又一次升华,是对几十年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1958年春,党的第八届二次会议上正式系统地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1958年全国人民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意气风发,干劲冲天,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大跃进的高潮,使我国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它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争取了时间,缩短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里程。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胜利,是群众运动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一、“大跃进”运动的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14.
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围绕着一个重大而深刻的主题展开的,这就是邓小平总结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①邓小平之所以要把这两个问题同时提出来,目的之一就是要纠正把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做法,等同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识,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社会主义本质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出发,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一、第一次思想解放重点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究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奠定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毛主席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随着生产的大跃进,我省学校教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个大跃进的局面。这个大跃进的局面,是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胜利的基础上,粉碎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克服了党内部分同志的右倾思想,加强了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放手发动群众办学之后取得的。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这是我国近年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结和今后这个工作的战略方针。但是,在社会上有的人却认为:精神文明依赖物质文明,只要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自然会产生出来.或者说,我国现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物质文明比较落后,目前  相似文献   

17.
“大跃进”之后的反思与总结 ,是八大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继续 ,也是在有了初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的第一次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一次反思与总结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 ,同时 ,也折射出毛泽东与这一集体其他成员之间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问题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强调解放思想,主要是针对经济建设中所谓的“右倾保守”,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济建设经验模式的迷信,破除对知识分子的迷信,以发动、进行“大跃进”运动。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和背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言行;毛泽东主张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达到解放思想。邓小平主张通过民主和法制的形式,达到解放思想;毛泽东强调解放思想,全国出现了短暂的但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大跃进”运动。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全国出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局面。他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的前提都是坚持马列主义,目的都是迅速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运动开始时间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跃进”运动开始或“正式”开始于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这是目前史学界通行的看法。其实,“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7年10月。“大跃进”运动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产物出现的,作为“总路线”中心的“多快好省”是在1955年下半年就完全出现并很快响遍全国和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的;作为“大跃进”运动开路方法的大辩论在1957年10月前后已被肯定并广泛使用开来,这就使得发动及进行“大跃进”运动有了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评“反冒进”的过程,也就是号召、部署“大跃进”运动的过程。中共中央在1957年10月前后,更是对“大跃进”运动做出了明确的部署;从1957年冬农业方面投入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的劳动力情况看,是“大跃进”运动中常用的“大兵团作战”组织形式;1957年10月后迅速出现的农业“大跃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大跃进”局面的迅速形成。农业、工业战线的“大跃进”运动,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商业等经济战线及文教卫生等战线迅速形成“大跃进”局面;1957年10月中共八届三中到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间工业战线和其他战线取得的成绩情况看,1957年10月后已是“大跃进”的局面了。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步伐的双重任务。因此,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步骤及实现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及实现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检验并逐步完善,已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战略构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一、“三步走”战略的形成及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因此,开始提出的战略步骤是分两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