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记是记体散文中一个次文类,伴随着园林的发展,起源于魏晋时期。中唐时期出现“园记”之名,由此创体;宋代出现大量园记作品,因文立体;明清时期园记创作更加繁荣。园记正体以园林纪事为主,描写园林景观兼有体道究理的议论。园记在流变过程中既尊体又有破体。园记破体方式表现为借园林题名议论说理;以赋体之法铺陈园林景观;用骈体为园林状物写景。园记别体形式有托物寓意;篇末系以诗歌,韵散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历史悠久,主题风格鲜明,唐代园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文人诗文创作层出不穷、蔚为大观,白居易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白居易在短暂的一生中,用心经营了渭上旧居、庐山"草堂"、忠州"东坡园"、新昌小院和履道幽居等几处居所,在探索中不断创造并践行他的园林观.园林诗歌记载着白居易的"造园"思想和园林实践,从丰富的园林诗歌背后的文化意蕴可见他的园林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并得以窥探其在园林创造中对个人前途、命运和心灵的观照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最有生机的部分。中国城市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占有光辉的地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汉长安园林开创了中国城市园林的先河,把宫廷建设与园林相结合,把自然山水作为造园的基础,并建成园中之园,奠定了中国园林的基本格局,确立了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城市造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园林建筑作为园林中重要的景观要素,从功能使用的角度来讲,给人提供休息、交流、娱乐等活动空间和场地,从造景需要出发,给园林带来规整的线条感和竖向景观的丰富性。与园林的关系甚至是要素的使用和体验者——人的关系最为紧密。园林建筑善于突出某一形象的气质风格,与山水地形、植物、园路、小品统一组合起来,营造和谐、完整的园林,又根据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和具体环境形式形成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使人心情愉悦。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实际上就是探讨园林建筑与山水地形、植物、园路等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剑雄先生整理的《澹园集》为焦竑诗文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文本,然尚有遗珠之憾.学界对焦竑佚作时有摭拾,可补《澹园集》之阙.新发现焦竑集外文八篇、诗二首,兹加以整理.另对整理本《澹园集》中的不足略加补正.  相似文献   

6.
明代木氏家族共历15世,世代子孙皆雅好诗文,其中尤以木公、木增文学成就最高,且有诗文集存世。在研讨多洛肯、王铭璇辑校《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集》的基础上,以木公、木增为中心,对木氏土司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进行研究。木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展开,内容涵盖山水游赏、诗酒遣怀、交游酬唱、文化休闲与风物民俗等方面。木氏家族的诗文反映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深度融合,加强其研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选址、布局、水源、动物、植物以及仿名园于一园等方面叙述避暑山庄独具一格的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言"、"意"两个命题出发,着力将"言外之意"渗透入具体的艺术作品中.阐述其在不同部类中的内涵相通之处,彰显出诗文之含蓄,画作之悠远,书法之隐忍,音乐之精深,园林之妙藏,在实践中见出真性,体悟出一番人生哲学与心灵哲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用诗词描述历史事件和史实,使历史课堂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用诗词概括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加深学生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印象;用诗词创造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等,论述了历史教学引入诗词,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文学情趣等。历史教师应利用诗词反映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借文释史、开辟历史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汉阳区德才幼儿园创建于一九九七年,是武汉市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现有9个教学班,在园幼儿两百多名。园内四季鲜花盛开,优雅宁静,是一所童趣盎然,香溢满园,充满自然阳光的儿童乐园。幼儿园在“赋生命成长以阳光”的办园理念引领下,为幼儿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与设施。宽阔的七彩运动场,展示出幼儿园宽广的胸襟博大的理念;多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人喜好水墨画、浅绛山水,擅长文人画,因此在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中,处处呈现出清淡雅致、朴素自然的诗画意境.中国皇室青睐院体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因此在中国皇家园林中无不体现出严谨精细、富丽堂皇的尊贵气派.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园林的独特景观,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作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整体"三线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园林类专业的一次具体应用,本研究以园林类专业为试验对象,探索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提出"双渗透、双侧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专业知识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渗透到技能培养主线中,以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资格培养为两个侧翼,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双渗透、双侧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对高职教育园林类专业教学改革具有实用价值及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坐落在广东顺德大良中心城区的顺德清晖园,是岭南园林四大名园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清晖园地处岭南,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不但具有丰富的岭南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有着鲜明的岭南园林艺术特色.其园林布局艺术充分反映了岭南的地域特点,在四大岭南名园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从岭南庭院的布局特点出发,分析清晖园的历史演变、环境特点以及岭南庭院布局的方式,继而分析清晖园原址的园林布局,从中体会清晖园园主在园林布局上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诗文至韩愈而风格大变.他借鉴先秦两汉散文的经验,以复古为创新;同时,与僧人多有交往,喜爱佛寺壁画,必然对佛经有所寓目.佛经善于反复铺排且反复的次数特别多,韩诗用词反复的手法和特点又与汉译佛经特别相似,因此,韩诗的用词反复现象必然是其借鉴汉译佛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娃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2):149-151
《园林美术》是园林专业新增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要求将传统美术绘画技法与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本文通过对园林美术教学与园林专业的现状分析,从具体教学计划、强化美术鉴赏、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加手绘技能的训练及创造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外部环境与氛围等方面,来探讨具有实验性与交叉性特色的园林美术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不像屈原有很执著的政治理想和高涨的政治热情,他是一位追求自然的很随意的诗人,其诗文<闲情赋>是情感最热烈、最富有想象、最美的爱情辞赋之一,是其留下的144篇诗文中,惟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文.诗文表达了自己对异性狂热的追求和不被接受的忐忑.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与诗文意境、绘画等皆有紧密的联系.这里就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进行阐述.诗文内容是书法表现形式的载体,书法是对诗文的艺术再造.使书法与诗文的意境达到意境共美.  相似文献   

20.
蒋岭 《阅读》2011,(Z1)
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之称,其山、水、城、林、园、镇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