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这片草原上孕育产生。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是一位藏族历史人物,他出生在四川省德格县阿须乡,这是国内外学者趋同的认识。甘孜州是格萨尔的故乡,有关格萨尔的遗迹和遗物的传说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甘孜州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多语言、多文化长期触碰、融合而和谐共生,个人藏汉双语现象早已存在.随着该地域的开放和旅游、文化、语言教育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多种语言交汇触碰,个人用语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经调查发现:全州通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藏汉双语现象日渐增多,但英语使用人群很少.  相似文献   

4.
孔望山摩崖石刻造像被认定为东汉晚期佛教造像,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实际上和东海庙同是祠祀东海王刘的建筑群,和佛道没有关系。因此,对于这样一处大型历史文化遗址,应当重新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泰山天街石厂南,有避风崖,多宋人题名石刻,偶于天街角落发现宋宣和年间题刻数条,对比传世文献,有一条未见记载。此外,传世文献中对“补之”此人说法有异,一为晁补之,一为杨补之,却未曾有人对此进行过对比探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查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传世文献未有之文加以补充,二是考证此处“补之”实为杨补之,这对研究宋代历史文化以及完善泰山石刻文献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乐山在两汉时期由于墓葬制度和厚葬之风的影响 ,出现了凿造崖墓的高潮 ,不到二百年时间内造墓多达数万座。其规模之大 ,雕刻之精美 ,是四川乃至全国之最。其中崖墓石刻文字题记 ,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字体和不同的书刻排列形式 ,体现了我国汉代民间文字面貌特色 ,反映了汉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墓葬文的应用 ,是研究我国文字发展完善的重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四川甘孜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音乐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师资匮乏、观念陈旧、设施落后等成为制约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困境,地方高校音乐教育院系应该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推动藏区基础音乐教育稳步、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甘孜藏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教师现状令人担忧;三是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推进四川甘孜藏区建设,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基础教育经费增长;同时依托地方院校培养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提升藏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强化政府责任,引导社会舆论关注藏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9.
泽州县金村镇显庆寺曾为古泽州四大名寺之一。寺内毗卢殿地袱刻有西游故事四幅,相关题诗一首。通过对造像内容的辨析,并和晋城地区其他西游故事图文资料比较,对石刻年代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就现存陕西汉中地区略阳、勉县的三处唐代石刻《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形成年代与所涉人物作了考索,认为《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形成年代并非《汉中碑石》一书所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而是在唐宪宗、穆宗时期,并对该摩崖石刻中存在的"顺政郡"与"兴州刺史"名称上的矛盾现象进行了考辨与解释;此外对《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中的房涣、沈、元锡、严震等人物生平事迹及其此碑的唐史研究价值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为人口发展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翔实资料。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民族自治地区,其人口的发展历程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从甘孜藏区人口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地区分布差距、不同年龄段以及各地区生育水平的差异特征等的变化研究,提出生育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素质等是影响区域人口生育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创新和建立生育的利益导向新机制,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藏区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破解"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甘孜州农村共青团工作存在团组织覆盖面较小、团干部业务能力亟需提高、团组织活动对农村青年缺乏吸引力和农村团组织服务能力滞后等问题,提出通过稳步推进党建带团建、加大支持强化阵地、强化提升团干素质、抓好团员发展工作、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和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等途径来破解。  相似文献   

13.
甘孜藏区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成为甘孜州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甘孜藏区人文旅游资源,根据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特色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为9类: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类;民族风情与民俗节庆类;建筑文化类;名镇名村名寨;红色文化资源类;民间信仰类;服饰文化类;饮食文化类;地域特色文化类。  相似文献   

14.
汉代以前文字记载的西王母是个神话的形象,表现了原始母神主生杀的功能,到了汉代,文字记载的西王母由神话对象转化为民间宗教信仰与崇拜的对象.但是图像表现的西王母与文字记载的西王母不同之处在于汉画像直觉形象地刻画了西王母形象及其随从,如三青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伏羲女娲、东王公等,这些图像才使西王母仙境得以完善.这些仙境的形象带有神圣的符号性,不仅是文字记载的补充,而且汉画像的图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因此,文字与图像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不仅可以互相补充,而且不能互相代替.西王母汉画像美学意义的根源是符号性的隐喻象征,西王母这一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不仅表现为人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而且表现为人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建构,从神话、宗教的视角发散开去,走向一种审美的幻觉.把凶神恶煞的西王母幻化为美丽的妇人形象体现的是人类欲望升华的象征,西王母演变象征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商贾家族中形成、发展的晋商文化,对当时的社会氛围、文化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晋商家族文化中,榆次常家具有典型性,表现出鲜明的商业理念和文化特色。常家是以“儒贾传家”的,常家存留下来的多种文字资料和实物,特别是常家书院的多种书法刻帖极具文学、艺术魅力,是晋商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汉代墓葬建筑以石头为基础材料,经工匠技巧繁复式雕刻手法刻画出内容题材丰富的汉画石。柿蒂纹起源于西汉末年,广泛用于汉代墓葬建筑装饰,是汉画像中屈指可数的植物类装饰纹样,柿蒂纹研究为数甚少,旨在从结构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三方面对汉画石柿蒂纹进行诗学性质的空间阐释,从柿蒂纹自身图式、在天地人鬼四界空间的位置等诸多方面揭示柿蒂纹物象作为汉代艺术升仙符号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甘孜州基础音乐教育受自然条件、区域位置、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严重滞后。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甘孜州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桂林石刻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研发经费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桂林石刻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完整性与客观性、创新性和参与性的原则,通过构建以石刻为主题的石刻综合展示园区、设计石刻文化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等手段实现石刻资源的产品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通过NoteExpress检索到的以甘孜州数学教育为研究主题的期刊论文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写作规范等角度,分析了甘孜州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发现:研究动力不足,研究成果量少质低;研究方法不明晰,成果表述欠规范;研究内容重教与学的方法,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研究没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甘孜州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研究亟需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