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蒋丽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5):101-103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母语运用能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却面临着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及学科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就必须大力倡导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强化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将大学语文摆在重要的地位;明确学科定位,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非中文专业的公共课,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现今,大学的语文课程设置向边缘化发展,缺失了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维度,这是导致大学语文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人文性发展已经成了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通过人文性教育,使得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所提升,其人文精神得到培养。这是构建高等院校成熟的教育体系的需求。发展大学语文教育的出路在于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从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现状问题出发,寻求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困境。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从课本的选编、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从文化的角度实施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改善大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而且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面对一群80末90初出生的特殊教学对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与时代气息紧密结合,做到旧瓶装新酒,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课具有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教学要追求诗意效果,要努力营造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学意境”。要营造“教学意境”,语文教师应该美化课堂语言,催生学生审美情趣;假借空灵艺术,引发学生深层感悟;强化文本对话,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层次和效果,应深入思考其课程性质和特点及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定位,注重在文学感受、文化认知和哲学领悟三个维度上的涵盖与延伸。从感性、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性感知能力和文学愉悦能力;从文化的视角拓展教学内容、关联学生实际,拓展学生对文学现象的认知深广度和对自身文化人格的完善;从存在和比较的角度解读文学,强化学生的哲学领悟与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缺乏教学创新思维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思维亟待创新,要创新教学思维,必须遵循民族性与人文性并重、传统性与时代性并举、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等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然而目前却面临日趋边缘化的困境.教学体制带来的无奈、社会环境的影响、教材不适应教学需要、教学方法模式化等是当前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的原因.要从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角度,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教育改革:变革教学体制、营造重母语的环境、更新语文教材内容、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课的情感性、人文性、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可行性。在教学中,突出战斗精神的主线,从内容上完善战斗精神的篇目,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潜移默化间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需求体系。美好生活仍然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基本维度,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作为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精神生活不足成为实现美好生活最大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要紧紧抓住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高尚道德为追求美好生活奠基,以理想信念为追求美好生活赋能,以文化自信为追求美好生活凝神聚气,以文化精品为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养分,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文化交融中,中国新诗从传统文化群体本位的观念中走出来,通过自我追寻来建构新的精神家园。新诗抒写自我情感,创造自主意境,体现悲悯情怀、终极关怀,追寻彼岸世界,它们直达心灵深处,真正歌咏灵魂,具有全新的文化特征,丰富了新诗的精神色彩。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日渐肤浅而轻佻的写作处境里,东西自觉地链接了鲁迅、张爱玲等大师的叙事伦理,努力建构了以生命关怀、灵魂叙事为主体的创作精神维度。东西独特的叙事伦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越传统与当下叙写模式的“父子伦理”;二是拒绝过分注重现实经验和日常性叙事的“性爱伦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迎来了新课改。虽然新课改一直强调构建和谐课堂,但由于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总是放不开手脚,也不知如何做才能构建和谐课堂,所以一直没能实现这个目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尝试教学民主、游戏进课堂等教学措施,以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课堂评估是一种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适当的大学英语课堂评估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要实施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对"家"所怀有的那种精神家园感进一步延伸到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产物,是中华儿女共同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所获得的温情感、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希望感的统一体,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依托.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成取决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同时也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密切相关.为了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历史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存在基础,并不断强化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Questions about the place of spirituality in publicly funded schools are made difficult in a multicultural secular society. I discuss the work of Paulus Geheeb and Rabindranath Tagore, two great 20th century educational innovators, to offer, by way of an argument from analogy with the social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a common ground for spiritu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多模态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利用多模态符号进行切入而贴近生活的导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创建有现实意义的操练情景,帮助学生自然领悟语法规则,通过提供方法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构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梦以高昂的旋律指引中国走向未来。中国梦蕴含着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历史使命、责任担当等丰富的精神内核,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是创新大学生发展理念,激励大学生持续奋斗、坚毅持守的长久内驱力,同时又推动大学生将个体的精神动力聚合成群体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要与提升大学生精神动力有机融合、互动共进: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捕捉大学生的心;善于潜移默化,渗入大学生的脑;融入"虚""实"生活,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教学倍受国内学者的关注,而对于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也在语言学界及教学界引起广泛的争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体会,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出发,总结了汉语与英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