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作文批改的历史表明,与其都由教师批改,不如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批为好。学生自己思考、加工,印象深。理解透,收获大。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一篇好作文,除了源于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概括和表达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学生的作文自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巧设情境,运用风趣语言,以“读”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改兴趣,或者由教师读,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进行修改,两种方法十分有效。待学生有了自我改文的兴趣后,教师应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自我修改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自改的方法。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重视、坚持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养成作文自改的习惯,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常言道:"满纸批改言,一腔心血缀,都云老师累,谁解其中味?"之前,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因此笔者认为培养高年级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许多老师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经常会让学生进行作文互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提倡的,它不仅把教师从繁重而无多大意义的批改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学生是作文主人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努力培养学生作文自改的能力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正芹 《广西教育》2012,(17):25+27-25,27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作文实践的继续和深化。在目前来看,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细细一想:那学生毕业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写了文章,谁来帮助他改呢?  相似文献   

8.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学生养成"文不厌改"的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作文讲评课可按照"找准难点—评中导法—示范修改—互评互改—品读激励—自评自改"这几个步骤进行。只有认真上好每一节讲评课,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确立“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育英 《广西教育》2007,(11A):21-21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学生负责写,老师负责改.学生对修改作文的事毫不在意、毫不计较、毫不关心.这种陈旧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下功夫、花气力予以纠正.为什么呢?因为“自改作文是写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所以学生的作文既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写,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改.对此,可采取下列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做"和"改"两个部分。正所谓"三分貌七分改",作文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作者对文章的修改。通过作文的自改可以不断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进而不断提高文章质量。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改。本文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为中心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素英 《文教资料》2010,(27):83-84
作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学生的作文认识肤浅、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文理不通等现象随处可见。教师要彻底克服这种种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让学生行动起来,培养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长期的强化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于桂华 《考试周刊》2011,(48):67-68
叶圣陶一直主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改作文,反对教师越俎代庖的做法。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该耙“改”的优先权让给学生。正如叶老所言:“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养成了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写完作文后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自改和互改能力,提高作文水平。作者就作文教学中的自改与互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段特点出发,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同时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自我、互相修改习作能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教会孩子如何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17.
李翠 《教学随笔》2016,(3):98-98
小学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段特点出发,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同时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自我、互相修改习作能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教会孩子如何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作文批改方式和新课标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打破教师一手包办批改作文的格局,从“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向以“教师为导”。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跳出自己天地来思考,向自己挑战.莫贪恋熟悉的模式套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刘小燕 《考试周刊》2011,(88):67-67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之一。作文能力是学生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为了改作文,可谓是费尽心思,而学生则收益甚少,这一直是作文教学领域的一大“误区”。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修改才是高效的,智慧的,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