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诗     
妈妈让我背屈原的《国殇》.我翻开书一看.感觉头都要大了。 这首诗也太难背了!它的词语难懂,句子难懂,整首诗更是难懂。比如诗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不经妈妈解释.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拿着吴国产的戈。披着犀牛皮做的铠甲”。这样的东西。让我怎么有信心背下来呀?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应该学古诗词,因为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古代的知识是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我学过一些古诗词,古诗词大多都很难懂,我们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学会。有一次,我和哥哥一起切磋古诗词,结果闹了一个大笑话。一天,哥哥说:“最近好无聊!老妹,不如我们切磋一下古诗词吧!”正好我也闲着没事,于是便答应了。哥哥说:“我先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我说。“山随平野尽,”哥哥道。“江入大荒流。”我接道。“月下飞天镜,”哥哥又说。  相似文献   

3.
李静 《福建教育》2007,(2):22-22
我们都有过学习古文的体会,古文学习有三难:难读,难懂,难背。究其原因,平日里我们不论是与人交流还是阅读他人的文章,接触到的都是白话文,古文中许多词语表达的方式和白话文大不相同,不要说理解了,就是读起来都有些拗口。这样一来,如何指导学生读好古文就成了课堂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很大,而且学生对于难懂难理解的东西常常会失去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古诗词,就必须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个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自然就成了中考语文命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考点。面对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习古诗,努力把自己打造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相似文献   

6.
宫廷秘方     
今年要背诵的《经典诵读》又增加了一种文体——赋。这篇《登楼赋》不仅篇幅长,而且很绕口。很多同学都说《登楼赋》特难背,连我们班的“百分之星”都背得直掉金豆豆。可我只用了两天半就会背了。知道我有什么秘诀吗?让我来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教师都教不好古诗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鉴赏能力不足。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明确诗词知识、了解典故背景、熟悉表现手法、借鉴经典诗(词)论欣赏并撰写鉴赏文章等。教师的鉴赏力提高了,教好古诗词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8.
边跳边唱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在班上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每周一诗”。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为背诗课,课上我先检查上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然后把精选的一首古诗词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专栏中写出来,稍作讲解后带读几遍,让学生利用本周的课外时间练习背诵,下周一的背诗课再检查。刚开始的两周,学生兴趣挺高,效果还好。可是好景不长,三四周之后,每次检查总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背诵不出来,会背诵的背得也不流利。我很纳闷: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内容浅显,朗朗上口,一周的时间怎么就背诵不出来呢?看来这些孩子没把这项活动当回事,尽管我想方设法,又是奖励小红花,又是成立背诗互动小组,可还是收效甚微。孩子们不喜欢,无形中,把这“每周一诗”看成他们的一种负担了。  相似文献   

9.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10.
张玉明 《教师博览》2023,(17):74-76
<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报了古诗词兴趣班。每天接她放学的路上,她会把课上学到的古诗词背诵给我听。末了,还和我玩飞花令。她说一句“床前明月光”,我接一句“明月松间照”;她说“明月几时有”,我回“月是故乡明”。每句诗词都必须带“月”字,说过的不准重复,直至一方接不上来算输。也可以选其他字来说,比如“风、花、雨、雪、火”等。  相似文献   

11.
《醉翁亭记》上完了,我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并强调背不出的罚抄课文三遍。第二天,我首先点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他除了把“伛偻提携”背成“区娄提携”外,基本过关。接着,我又点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女生,谁知她仅背了第一句就不做声了。后面几个学生,除了一个背了一半以外,其余的全成了哑子。我有些生气。“能背诵《醉翁亭记》的请举手。”等了半天,六十六个学生中,仅有两双手犹犹豫豫地举起来了。“这篇课文就这么难背!?”“不难背你就试试!”一声嘀咕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教室,冷不防将了我一军。“好吧!我背一遍。”“背不出也要抄三遍。”一…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近音词、同音词很多,有些意思迥异,有些却很相近。如果分辨不清,就会把词用错,也会把字写错。下面几组同音词的词义是很容易混淆的,应仔细辨析。[肤浅 浮浅] 这两个词的相同点:都表示浅,不深。不同点:“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如:“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常识等,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戒骄戒躁,求真务实,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浮浅的官僚主义作风。”[眷眷 拳拳] “眷眷”,多指感情上怀念,依依不舍,如“张明敏先生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眷眷之情”;“拳拳”,多指态度上诚…  相似文献   

13.
在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说写不一。如,有位学生在口述学校受污染的小池塘时说:“小池塘的水很晕。”我问她“晕”是什么意思时,她很不好意思地改掉这个词,不少学生在口头作时说“妈妈驮着我”,而在书面作里,都把“驮”改为“背”。他们改动的原因:觉得这些词有些“土”,没什么化的父母和邻居的说法不大正规,登不上大雅之堂,并没有仔细体会它们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陈荣仁 《家庭教育》2008,(10):21-21
引导读书方法,重视背诵积累。学校里老师都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课文或者片断,并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家长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指导阅读时要让孩子边读边想,边读边记,边读边抄。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到“采蜜本”上,对有些较好的范文(如课文)则可以要求背下来。低年级时。可以多让孩子背诵古诗词(不一定要完全理解),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引导背背《三字经》等名篇。  相似文献   

15.
大班小朋友已经接触了一些概念抽象的词,比如有“不慌不忙”、“专心”等。掌握这些词显然要比掌握“汽车”、“苹果”这些有实物对应的词要难一些。不过只要动脑筋,注意教学方法,还是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最近我在讲《差不多》这个故事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小朋友很难理解故事中“百发百准”、“差不多”、“差得多”这样的概念。于是,我拿起一把玩具手枪,把一张画有兔子的靶子挂在墙上,先连发几枪;有的打电了,有的打偏了。我问小朋友:“老师的子弹都打中了吗?”“没有!”小朋友齐声说。  相似文献   

16.
“记性、韧性、悟性”这六个字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李成良赠给我的,这是他20年来治学经验的总结,我也一直视若珍宝,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想,如果我的考试成绩突出有什么秘诀的话,这六个字就是了。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这“六字真言”尤其有价值。1. 记性大家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太“过正”了,就会出现问题。我知道很多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背数理化公式和英文单词,…  相似文献   

17.
我接触过众多的家长,发现他们对幼儿学古诗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偏向:一些家长认为古诗词连成人都难解其意,何况孩子,因此反对让幼儿接触一点古诗词,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的记忆力强,教他背古诗都能记住,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刘孩子长大以后是大有好处的。因此,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学、背古诗。我这个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吟诗也会吟。”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熟读以至背誦一定数量的典范性的文章是提高—个人的读写能力所必须的。今天,我们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适当背誦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近几年来,我在指导二三年级学生的背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在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过去,我班上学生并不喜欢背书。他们有的说不会背,有的说背书难死了。我研究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背书都不重观,认为白话文只要说说大意就行了,不值得化工夫去熟读、背誦。另一方面,即使偶而布置一些背誦作业,由于教师很  相似文献   

19.
我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题目为“雨”,其中引用了不少古诗词与古文,编辑老师问我:“那些古诗词与古文初一课本中还未出现,你是怎么自学的?”我喜欢阅读、背诵古诗、词、曲,尤其进了中学以后。读这些诗文,我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聆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我挑选自认为最有味的先背,有时也会爱屋及乌,由此及彼。如我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下子背了7首《山坡羊》。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我念大学时,上一门课叫“投影几何”,也即是现在的“画法几何”,当时同学们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又难懂,大家反映:每当上投影几何时就会“头痛”。后来大家索性把“投影几何”称为“头痛几何”。平时大家都不愿复习,只是为了应付考查才临时抱一下佛脚,过后全都忘记。83年轮到我也要上“头痛几何”,我又是半路出家,真有些害怕。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想教得好一些。以下是一些浅见,敬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