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课程改革第一次明确地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讲,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数感来自于数学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要学好、用好数学,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感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在人的头脑中,是高级的智力活动,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数感来自于数学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知识能力的东西是外显的,比较容易量化,而深层次的数感却越发显得若隐若现、难以捕捉.我们的学生并不缺少必要的数学知识和计算的技能,往往缺少  相似文献   

3.
孙龙 《成才之路》2013,(33):25-25
什么是数感,就像音乐家的乐感、美术家的美感一样,数感就是指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广义来讲,数感就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多数学生将来不舍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数感",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对数的意义、运算的直觉感知与深入理解。良好的数感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将"理解数感"和"建立、发展数感"作为课程目标与重点的学习内容提出来,值得我们进行必要的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数感是人们建立明确的对数概念的认识和有效地进行数学计算等活动的基础。数感是将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摆在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教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数感",2012年新修订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①理解数的意义;②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③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④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⑤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⑥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常人眼中的数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数感就是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的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由此可见,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作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深刻认识到数感是数学教学之灵魂,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已成为一个备受广大小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数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数和运算所形成的理解,它可以为人们的数学判断找到恰当的方法,为解决数学问题提出有效策略。数感与语文、音乐、美术科目中的"语感""乐感""美感"一样,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与现实及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及内化成的对数的一种驾驭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进行有效的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一、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表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感列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十大核心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而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感是新课标中所提的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简单传授便能获得,培养学生的数感,其实是培养学生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之后内化成一种对数的  相似文献   

12.
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它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数进行充分感知,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数感,就是指人们对数的一种感知能力,数感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让数感无痕渗透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知能力,而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这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善于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达到在教学中无痕渗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乃至情感,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的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数学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反应迅速、准确、敏捷,能自然地运用最优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数感,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顾名思义,是人们对数以及数的运算的感觉乃至情感。郑毓信认为:"建立好的数感可以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一个既陈旧又全新的概念。它和"语感"一样为人们所认知,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却第一次把它明确地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并将之摆在了六个核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而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感是新课标中所提的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简单传授便能获得,培养学生的数感,其实是培养学生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之后内化成一种对数的驾驭能力.本人从事小学低段教学近十载,以下就如何培养与启发孩子的数感,浅谈本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麦春清 《广西教育》2008,(19):74-75
所谓数感,就是人类在本能的数觉的基础上,靠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对于数和数的变化的感知能力。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综合理解水平的体现。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对数的理解、对数的学习,努力发展他们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形成数感,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提升,最后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强化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数感,狭义地讲足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度:广义地讲是指学生对数值的一种感觉,对数的近似值的一种估算,是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公理等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数学课程标准>也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教学内容提出来,并将其摆上了重要位置.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