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眼下,"生成"二字已经成了教学的时尚,如果谁不知道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谁就落伍了。是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与活跃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指在课堂中不机械地按照原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与原计划不同的教学流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会发动、会预设、会调整,一个充满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必然会有一次次美丽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注重生成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活力,个性的飞扬。要使语文教学设计适应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生成,着力于预设。在预设"生成点"时,充分考虑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使语文课堂生成更多精彩。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节外生枝"的教学信息,恰当利用"错误"资源,展现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是构建充满生命关怀的"动态生成"课堂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放飞学生的自主个性,绽放其生命活力,同时,它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然而,有些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新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导"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教师歪曲理解其涵义,导致教学中出现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他们有的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三四十个问题,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过分强调"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我们的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亮丽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心与心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碰撞,真正有生命意义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学生是一个个活力无限的生命个体,面对如此活跃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去关注课堂,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翻看这个学期写的教学反思,发现有许多讲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遗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效处理生成"是新课改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从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的必然产物。合理的预设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成。充分的预设的确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心中有底",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判,是降低教师课堂驾驭难度的好办法,但预设不是解决生成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鉴平 《学子》2014,(6):33-34
正课堂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是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故意的调皮捣蛋,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及时关注并有效利用生  相似文献   

11.
梁亚丽 《学子》2013,(9):59-59
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他们的行为、思想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最具有教学价值。也正是这样的资源让我改正了当年自己在"小聪明"的"驱使"下的一个错误。记得踏进语文教学领域之初,就立下了一定要兢兢业业的工作,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得到知识与能力的誓言!于是在工作中,不断地累积经验,寻求教法。在不断总结与反思中,我的  相似文献   

12.
"跑课",是一种课堂的即时生成,指老师根据偶发、突发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件顺势引导、延伸,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时的点拨,因地制宜,暂时放弃教学计划或课堂预设,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而衍生出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左的教学实况。一、跑在意外突发时笔者在执教习作训练"写一个老师"时,我百般努力,课堂依然"冷场"。在不断地启发诱导之下,终于举起了一只手:"幼儿园时,一次中午睡觉,我尿床了,是老师帮……"还没等该生说完,教室里一片嬉笑,竟有三人大笑不止。我心中一愣,随即生成一个崭新的方案,暂时放弃教学预设,带有夸张性地进行了问题的处理:"谁笑的?站起来!"迫于我声音的严肃,站起来两位,还有一个女生没站,  相似文献   

13.
梁亚丽 《学子》2013,(11):59
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他们的行为、思想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最具有教学价值。也正是这样的资源让我改正了当年自己在"小聪明"的"驱使"下的一个错误。记得踏进语文教学领域之初,就立下了一定要兢兢业业的工作,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得到知识与能力的誓言!于是在工作中,不断地累积经验,寻求教法。在不断总结与反思中,我的  相似文献   

14.
王建生 《江苏教育》2007,(18):28-30
“生成性”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显著特征,也是现代课堂的迫切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沐浴下,我们的课堂互动了、生成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课堂的互动生成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互动生成”——我们该怎样把握?下面我想结合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九加几”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课堂是精心设计的,更是动态开放、灵活生成的.课堂教学要"以学论教",重要的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样的收获."精心设计"和"有效调控"是精彩生成性课堂的两个必要条件,现通过对"函数单调性"一节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一、谋划"预设",诱导"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评价"预设"的效能高低,应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是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及时关注并有效利用生成资源.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其更加灿烂,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阻塞,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的学习打开一个通道。为孩子的发展铺架一道桥梁。在《画家与牧童》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曾因为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表达水平,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积累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说话训练,从而让课堂绽放出点点精彩。  相似文献   

20.
<正> 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推崇,虽然目前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象,但"生成性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然而,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却忽略或不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徒有活跃的形式而对学生长远发展缺乏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而言,如何组织"生成性教学",如何提高"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便被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