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学出版社现行经营管理模式中的主要问题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大学出版社经营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特色,涌现出了像外研社、清华社等一批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出版社。但与此同时,大学出版社现行经营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多数社经营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目前,全国有大学出版社近100家,占全国出版社数量的17%;年销售码洋120多亿元,占全国图书销售总码洋的13%左右。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过亿元的仅有10多家,约40%的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徘徊在5000万以下,其中约有十家出版社的销售码洋不足1000…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小型科技类出版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有大量的销售码洋在 5000万以下的小型科技类出版社。规模小,资金少,是制约这类出版社发展的瓶颈。作为专业分工的历史产物,小型科技类出版社主要是一些小型地方科技出版社和一些理工类大学出版社。在过去严格的出版管制下,这部分出版社由于所出图书的发行范围有限和出版社成立时的角色定位不同 (如理工类大学出版社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他们的经济实力在一二十年间赶不上其他类型出版社 (如教育社、少儿社 )那样壮大,家底不够殷实,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资金和规模成了…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元月,化学工业出版社迎来了五十华诞。化工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科技书刊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前身是组建于1953年1月的重工业出版社。 2002年,化工出版社出版书刊共计1 189种,出书码洋1.6亿元,销售码洋1.4亿元。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出书品种34%,出书码洋33%,销售码洋33%。 五十年来,化工出版社累计出版科技图书与教材1.3万余种,发行1.1亿多册。截至2002年10月,化工版书刊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及提名奖、化工部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各种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共计3…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目前,中国的大学出版社从数量到规模已占到中国出版的相当比重,数量已经占到全国568家出版社的17%,销售码洋也占到全国图书销售总码洋的13%。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继续向前迈步,面临的问题想来不会少吧!  相似文献   

5.
《出版发行研究》2003,(1):69-71
2003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迎来了五十华诞。化工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科技书刊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前身是组建于1953年1月的重工业出版社。 2002年,化工出版社出版书刊共计1189种,出书码洋1.6亿元,销售码洋1.4亿元。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出书品种34%,出书码洋33%,销售码洋33%。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2002年8、9、10三个月的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简明分析报告表明,化工版的化学类、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6.
2003年"全国出版社造货亿元码洋排行榜"上,延边教育出版社排第39名,在全国教育类出版社排行第13名;2005年该社销售码洋超过2亿元,位居全国34位,竞争力排行位居84位。如今,该社每年出版1000多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出版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壮大,不少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已成为年销售数亿的出版大户,并朝着股份制、商业性、集团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但是,毕竟还有80%的高校出版社尚停留在年销售几千万元码洋的规模上,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出版社(除清华大学出版社外),大部分发展艰难。目前在面临转制风潮中,又承受着严峻形势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张峰 《出版科学》2001,(2):24-2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二十多年间,是我国大学出版社迅速发展的时期,从首批恢复和新建的四家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家。这一发展时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第一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各社的出书品种规模、发行码洋的差距不是太大:20世纪90年代是第二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分化阶段。所谓分化,就是出现了一批码洋过亿元,甚至码洋达二至三亿元的大学出版社,而一些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的出版社发行码洋在一至二千万元左右徘徊,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出版视野》2005,(5):41-41
出版社往往以总码洋、销售码洋作为生产指标。这是出版社生产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它不是唯一的、最可靠的指标。故严抓“七率”比只盯“码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20多年来一直以工科电子信息类大中专教材以及学术专著出版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码洋还徘徊在几百万。自1996年(九五规划)以来,销售码洋由165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55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5%,2003年一举突破了7000万,年增长近40%,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以出版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教材和科技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让业内外人士不禁刮目相看。这其中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他带领我们开拓前进─—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党玉敏肖启明大学出版界里,提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无不称赞。且不说在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订货码洋接连夺魁;就凭他们1992年、1994年先后两次承办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  相似文献   

12.
张姝  李春凯 《出版经济》2004,(12):22-23
对于我们出版社的这种大众出版物而言,大书城是我们销售主要的增长点。今年我们社销售的码洋是2亿,在北京图书  相似文献   

13.
南师大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是大学出版社当中成立最晚的。现有在编员工36名,包括聘用人员共70人左右。销售码洋六七千万元。有几套书在国内产生了一些影响:一套是幼教方面的图书,南师大有全国唯一的幼教博士点,这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使我们做出了支柱产品;教辅方面,还有一套书,效益也很好。这两套书每年的利润各有250万元左右。但我们社还没有完全度过求  相似文献   

14.
张峰 《出版经济》2001,(4):45-4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20多年间,是我国大学出版社迅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社从恢复和新建的四家已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家,发展势头迅猛。我认为这一发展时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80年代应该算是第一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各社的出书品种规模、发行码洋的差距不是太大。90年代应该算是第二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分化阶段,所谓分化,就是出现了一批码洋过亿,甚至码洋达2-3亿元的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5.
一、广阔诱人的市场浩浩荡荡的大军──每年上百万人迈入自学考试的门槛,孜孜不倦地求知和问鼎大学文凭,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来的最耀眼的景观之一。这背后孕育发展并成熟着一个广阔的市场──自学考试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粗略估计,每年此类图书发行码洋为2亿元;10余家高校出版社担负着教材出版任务。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其中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出版社,出版品种多,发行码洋高,发行地区广。新华书店、出版社、各省市区自考办则几方联手,将数以百万计的图书通过不同的渠道,迅速及时地送往考生手中。二、盗贼暗中肆虐有多大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产业集中度和发展不平衡性都要高于整个国内出版业.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家,前四强出版单位销售额占大学出版社总销售额的23.3%,前八强占35%.码洋上亿的出版社只有十多家,很多大学出版社还在5000万以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出版社规模还很小.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两天谈论的实际上都是经营战略问题。虽然我们的办社宗旨都是一样的,但是各个社的地位、定位、管理模式不一样,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上也有差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1957年成立,另一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社在“文革”中停办,“文革”后又重建。我1996年到华东师大社工作,当年图书销售码洋5000万,1997年达到7000万,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出版社初创于1929年,1936年10月日本侵略中国华北时停办,陈省身、吴大任、曹禺等著名学者和大师曾于这一时期在该社当过编辑。1983年恢复重建,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成为同时拥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权,每年出版新书近二百种,销售码洋8000万的中等规模出版社。2000年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出版社的评比中,该社获得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2001年被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在全国综合大学出版社综合指标评比中名列第四。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公布的大学出版社最新统计数据,以及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年统计数据,可得以下比较一览表。 中美大学出版社统计数据一览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大学出版社的销售额是销售码洋,而不是实洋。因此,该数据还要打个折,比如60折。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年出新品种数、销售额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所属121家会员社的统计数据。 如果仔细研究两国的大学出版社,不难看出异同点: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往往以总码洋、销售码洋作为生产指标。这是出版社生产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它不是唯一的、最可靠的指标。故严抓“七率”比只盯“码洋”更为有效。库存率:书印出来,积压在库里,卖不出去,等于“一堆废纸”,这是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货款回收率:货款回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