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中国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我们由摸索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对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正从经济上发生蜕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趋同”,“趋同”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将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然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这种演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发展,社会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和新现象。90年代初,又相继发生了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这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复杂问题,本文不可能全面论及,仅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外所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当代资本主义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 ,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明确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的积弊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等 ,这些都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 ,而是外部条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及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存在问题。苏联的演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提出了一条以公有制为起点,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农业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提出了一条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提出了一条完全公有制和去市场化的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东欧国家放弃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却走向了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胡锦涛关于“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论断,是对1917年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而现实世界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经过实践后调整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俄国实际的新社会主义观;斯大林回到了“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上,经过实践后形成苏联模式,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导致社会主义观在理论上的混乱,实践中的变形:戈尔巴乔夫顺袭苏联模式,经过实践碰壁后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不能抛弃,抛弃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但马克思主义是方向,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才会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包括苏联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的带有规律性的“三部曲”是:敌对势力打着“民主”的旗号,先搞乱意识形态,然后乱中夺权,最后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导致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外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和苏联共产党内部出了问题。自80年代中期起,苏共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不仅逐渐改变了党的性质,放弃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偏离了改革的正确方向,而且在国内外敌对势力夺权的步步进逼中,束缚自己的手脚,一味退让,终于演变成了党被解散、国家被解体的剧变悲剧。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明确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的积弊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等,这些都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而是外部条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及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存在问题。苏联的演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苏联政治体制是一种官僚化体制。这种官僚体制具有封建性和资本性的两面性质。随着苏联官僚的特权化,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资本性和封建性因素日益腐蚀着社会主义的机体,并逐步把它蛀空,最后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彻底腐化,导致社会主义苏联蜕去社会主义的外壳而演变为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这个在世界历史上最早高擎镰刀加铁锤大旗的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突然轰然倒塌了,随后东欧等卫星国纷纷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是其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本国内部的原因又有西方国家的蓄意颠覆.本文笔者想就西方国家利用自由欧洲电台对东欧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四种方式作一下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在西方主要有两种观点:一、苏联经济体制在长期运行中被证明是不可行的,80年代经济的内在矛盾导致经济崩溃,别无选择,只有建立资本主义;二、在政治上,一旦戈尔巴乔夫实行言论自由、自由选举,苏联人民就利用新获得的权利,废除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这些观点的实员是:社会主义在一个大国做了长时期的尝试后,失败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经过6年研究,认为这些观点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历史上其他任何社会形态的最根本性的标志,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不仅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而且将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都发生根本的变革。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马克思得出结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其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应当属于全体社会成员所有。但是,由于历史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未能亲自领导和参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这方面的实践。本文仅对列宁和斯大林以及五十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认为只有彻底打碎资本主义,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只需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断改革资本主义,就可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法共认为,苏东剧变证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没有成功地变革资本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道路的基础上,法共针对法国社会变革动因和社会变革主体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社会变革道路——“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私人雇工作为十分敏感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以下简称苏东国家),对私人雇工的政策和理论不尽相同,然而都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并呈现逐渐放宽的发展趋势。对这一过程和趋势的研  相似文献   

14.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那么,美国是否真心要帮助苏联和东欧国家重建?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什么拒绝援助?接受有什么不好?要搞清这些问题并不困难。简单地说,马歇尔计划表面上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但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英法排挤苏联。至于东欧国家,则最好通过马歇尔计划从苏联的铁拳下争夺过来,使美国在欧洲与苏联的对抗中处于绝对优势,同时又有利于欧洲的统一和经济重建与复兴。否则,亦排斥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本上是苏联在3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形成的。这是一种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有计划管理经济的体制。40年代中期,东欧国家解放以后,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认识上的原因,照搬了这一模式。近年来苏联东欧国家以及我国都在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为了推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界着重指出传统体制的弊病,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种把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说得一无是处的倾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则借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体现在哲学、艺术、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在欧洲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文艺流派。十月革命后,在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现实主义理论被改头换面,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前后支配苏联文坛50多年。它使苏联的文艺批评与文学创作,演变为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尖锐斗争的工具,从而越来越侵蚀了文学的艺术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它日益遭到批评并最后走向消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似文献   

17.
自1989年以来,社会主义世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变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向资本主义演变的道路;中国则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些变化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例如: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曲折?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还灵不灵?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是不是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一些国家从改革体制开始为什么导致了改变社会制度?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它在苏联东欧的剧变中起了什么作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主义思潮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以人道主义为根本特征,以批判苏联模式为基础,以寻求"第三条道路"为出路,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既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现存社会主义的"新社会主义"。通过梳理和概括该流派思想的主要内容,力图对其观点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世界的两种社会制度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变的同时,社会主义也正处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弊端及其转变的必然性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或称苏联模式,是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建立起来的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亚非拉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相继陷入“滞胀”状态。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