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通关注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一直非常关、重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教育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在我国高等学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政策和措施,对于确保每一个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保证他们安心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物质资助"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政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高校要积极探索政策资助、心理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的途径,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物质资助"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确保无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通知指出,做好资助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发挥巨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吉林教育》2004,(3):4-5
近年来,在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始终非常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在高等学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正是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无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高校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顺利入学或完成学业。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和关心。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各地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奖学金、助学贷款(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  相似文献   

7.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资助工作实行“精准资助”是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政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的科学管理方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可打通家校合力育人“最后一公里”,对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和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把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去学习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拓宽受助群体的覆盖面,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本文基于简单随机样本,运用非参数和半参数等方法对我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予以评估,考察各种类型学生资助的分配情况。研究发现:政府资助在不同大学间公平分配,同时在学校内部分配时能够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此相反,大学资助和社会资助不能完全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此外,在最具选择性大学就读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学生资助而支付更低的学费。最后,还有相当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得到任何资助。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进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中出现的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关心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教育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用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优秀学生;贷,主要是指由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助学贷款;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设立的一些助学岗位,以便使他们通过从事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获得一定的报酬,贴补在学期间的一些开支;补,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拨出一定的专款,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减,是指减收或免收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一政策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促进高校和谐校同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着力完善农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体系,但农业院校由于学费低、录取分数低等原因,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贫特困生的比例偏高,因此,完善农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朱香敏 《文教资料》2010,(36):232-233
目前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许多高校都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高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角度思考,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同时,高校根据国家资助政策,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措施,认真开展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安心学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一政策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促进高校和谐校同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一政策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校学费上涨的大背景,在简单回顾高校学费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贫困生家庭经济和学生学业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厘清了目前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分析了当前高校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认为可以通过拓展资助渠道、健全勤工助学制度、规范评价机制、注重资助育人、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切实做好高校帮困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是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难题。目前,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措施有很多,诸如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在高等教育缴费上学的背景下,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又一条资助途径,并且是一条最显著的学生资助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从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一直未引起重视,资助政策的运行还不尽人意等等.本文从高校资助工作队伍的建设入手,探讨怎样能够更好的构建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以服务于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部分高校为例,研究贵州省大学生资助现状和影响学生资助的各种因素,学生对资助政策变化的反应与对学费变化的反应;讨论学生高等教育需求是对单一“纯价格”进行反应。还是受学费及不同类型的资助政策的影响,学生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随着收费及资助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振 《华章》2013,(12)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为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它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资助高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由于独立学院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独立学院学费来源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校为例,就现行的国家资助政策在独立学院施行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根据我校助学贷款实施情况做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助学贷款工作设想,旨在探讨如何搞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