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尔塔格局结束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处于磨合与调整中,但美国出于控制世界、称霸全球的需要,竭力维持单极化力量格局,抱定旧的冷战思维,在国际交往中延续冷战模式,以中国为新的冷战对手,在国内保守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普世主义等思想的推促下,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为掩护,扩弃美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及其文化价值观,服务于其全球霸权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苏、中三大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实行海外收缩,其重要步骤是对苏联缓和、结束越南战争和打开对华关系大门;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则以缓和为手段,同美国展开争夺;中国为化解苏联在北部边境形成的威胁而准备打开对美关系大门。三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使冷战出现了缓和的特征。在越南问题上,美国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并诱使中、苏对北越施加压力。中国坚持原则,力促美国早日撤军。苏联为与美国作交易,对越南施压。美、苏、中三国在冷战中的互动作用是越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90年代初冷战刚刚结束的形势下,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的“历史终结”理论。如今,90年代即将结束,但是后冷战时期世界历史是否终结的争论并没有结束。因此,本文拟对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历史走向谈些新的看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后冷战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展开讨论,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历史终结”论是由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福山于1989年发表了《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又于1992年出版《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福山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人类历史的终结。因为由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将在冷战后…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代 新帝国主义冯立冬在《半月谈》1999年第7期撰文指出,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乱炸给世界提了一个醒:冷战结束虽然已有七八年了,但是超级大国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虽已取代过去的两极对立,但当前世界的这种多极格局并不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为所欲为,试图变本加厉地主宰世界。世纪之交,怎样看待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是个重大问题。90年代初,世界盛传“冷和平”的概念。最近几年,国际交往中又出现了某种“伙伴关系热”。看来,随着美国以强凌弱行为的不断增多,随着它将B-2隐形轰炸机…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使其对华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由以遏制为主接触为辅向下接触为主遏制为辅助的过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及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政策上的竞争和力量消长。美国对华政策上的两面性特点成为影响冷战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理论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及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冷战时期,美土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重要前哨;冷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美国欧亚战略中的重要支轴国家,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历史与世界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年代初冷战刚刚结束的形势下,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的“历史终结”理论。如今,90年代即将结束,但是后冷战时期世界历史是否终结的争论并没有结束。因此,本文拟对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历史走向谈些新的看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后冷战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展开讨论,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8.
核潜艇这个潜伏在海洋中的水下杀手,诞生在上个世纪冷战的年代里。如今,冷战结束了,核潜艇却代代相传延续了下来,并活跃在战争的舞台上。截至目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都拥有核潜艇,印度和日本也想造几艘核潜艇一展威风。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便开始对于利用核能推进潜艇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1949年秋季,美国第一艘潜艇反应堆的主要参数已经确定。1950年8月,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政治史上,1960年大选有其独特的地位。由于六十年代普遍被看成美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意味着战后初期冷战高峰时期的结束和美国的社会生活转入正常轨道的开始。因此这次选举可以说是对经过四五十年代国内外剧烈变化之后出现的美国形象的一个总结。通过对1960年大选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经过四五十年代的发展之后形成的美国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有一个大致了解,便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中发生的变化。 在1960年大选中参加投票的人数之多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得票差距之小也…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法看“人道主义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道主义干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大力提倡并广泛实施的政策,其实质在于妄图使以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合法化,是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它以“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的思维指导其行动,鼓吹保护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灾难比维护国家主权重要,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是对国际法的基础——国家主权原则的公然违背,因而冲击着当今国际法体系,不利于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 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反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地缘政治为基础与前苏联争夺重要战略位置;借助北约与前苏联在欧洲展开争夺控制欧洲事务的主导权;以军事扩张为手段,展开军备竞赛,继而向世界热点地区派兵,插手干预各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以期称霸世界。这种冷战思维方式,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认为亦该停止。但是,美国不愿放弃传统的外交手段,新冷战思维正在悄然兴起,与时代发展相悖。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探讨反映美国冷战思维继续的表现,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仍发挥着影响,冷战前期,由于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居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中欧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20世纪50-70年代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70-80年代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需要,中欧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双方并没有把对方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双边关系中仍然带有冷战的深深烙印。冷战结束以后,随着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利益中的作用淡化,经济利益和加强,中欧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美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制订全国统一课程标准为特征的教育改革运动席卷整个美国,其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已不亚于50~60年代的教育“现代化运动”,这是美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挑战的积极应答。  一、90年代的“标准运动”随着冷战的结束,90年代的美国社会似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有着忧患意识传统的美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社会对教育投向更多关注的同时,美国政府也行动起来,1989年9月,布什总统召开教育高峰会议,提出了美国教育在2000年应该达到六个教育目…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的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冷战的结束。伴随着世界风云的突变。美国相应调整了它的对华政策。美国基于现实利益的战略安全考虑,在对华政策中遏制与合作交替使用,使得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时期,并一度降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但随着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的访美和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的访华,两国关系又进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但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冷战后影响中美关  相似文献   

16.
论冷战的三级概念与冷战结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大体具有广义、较狭义、最狭义三个层级含义。广义的冷战将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较狭义的冷战仍未结束,最狭义的冷战已经结束。通过对概念的认识和对史实的分析,笔者认为:“冷战结束”的提法(或断语)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冷战思维为研究对象,主要回顾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并在对当代国际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极化取代两极格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方面,指出了冷战思维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兴普 《历史学习》2001,(11):10-11
冷战结束后,美国极力谋求建立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格局,实现独霸世界的目标。东亚是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美国认为,冷战时期它在亚洲的军事卷入帮助东亚维护了多年的相对稳定。冷战后,美、苏、中、日四国均势虽因苏联的解体而发生了变化,但美、中、俄、日仍然是东亚中的主要角色,新的形势下他们之间仍然维持一定的均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程5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在过去5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美国比较教育领域最权威学术期刊《比较教育评论》50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美苏对抗的格局促使教育规划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一部分。60年代到90年代的冷战时期,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持续发展,但是其发展初衷仍在于美国的"大国"思维和"国际竞争"策略,9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者们逐渐摆脱了冷战思维,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解决贫困和教育落后等问题,增进发达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如近年来文献对"德育与政治、意识形态"、"跨文化与国际化"等研究主题充分关注,关注的地区焦点也从中心转到边缘。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量几起几落。20世纪早期,进步教育运动者打着反对机械学习的旗号,在许多州禁止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特别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加大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学生无家庭作业的情况即告结束。但没过多久,60年代后期掀起的“恢复基础”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