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问题,可以用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历程来加以概括.即在当今不同民族的文化教育不断接触、碰撞与交流、融合的态势下,我们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形成清晰的认识与理解,珍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教育和文化,在坚持多元化的基础上寻求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面对外来"动漫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挑战,发现、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坚守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就是延续历史文脉,就是传承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就是在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对国家和历史负责,就是在延续国家和民族的魂脉.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的今天,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入手,要重建民族美术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让民间美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实践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布老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声乐沿袭了各地的音乐元素及地域风情,它根植于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以及民族语言来诠释民族自身灵魂的一种艺术,它的表现独具魅力,在展现民族感情与文化的同时,还不断汲取国外的音乐元素,多元化发展的民族声乐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认可与喜爱。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问题,包含技术层面、地域层面、文化层面等把握民族声乐发展多元化的走向,需要透彻深入的领略民族声乐个性特点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学校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不同视野中,"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涵,各自基于不同的立场,做出了多元化的解读.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教育目的、社会需要、政策保障、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学校老师和学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寻见民族教育革新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速的今天,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化"这种双向逆反运动正成为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本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的使用模型进行分析展开,深入揭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民族文化面临着新的选择。固守民族本位或者全盘否定走向西化都不能使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民族文化应趋同存异,既从内部坚守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要从外部联系中发展与全球文化一致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左脚舞”源自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的牟定县,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来,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密切,“左脚舞”已经实现从民间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从偏僻古老的部落走向繁华的都市,为我国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在融合、统一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和合精神始终发挥着内聚力的驱动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和合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最终必将在"融突和合"、"求同存异"、"和合而生"的嬗变中走向和合的境界,从而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