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教学转型期课堂秩序变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课堂秩序:教学转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之投入在国内快速、强力度、逐层次地推行着。从国家级到校本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便是要给教师“洗脑、换脑”,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以期待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传授,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主“静”式的教学范式,转型为重体验感悟和探究、创新的主“动”式教学范式,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围绕着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成长,着重培养孩子自觉、健康的主体性(人的现代化首先体现为人的主体性),使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在这种新旧范…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1.一本——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这里所说的“一本”,就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林四清 《湖南教育》2003,(11):32-33
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文本位”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则要求以人为本,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更重要是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感悟—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促进教师行为的改变,创设情境、协作探究、感悟交流、求新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永济市实验小学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试验校。该校坚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索以开放性、体验性、民主性、实践性为主的课堂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人本”教育特色。以生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2003年2月,为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永济市实验小学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认识到长期以来,教学关注的只是“知识与技能”,而对学生的智力、兴趣、情感、态度等重视不够,这就必然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为了发展孩子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动态地呈现知识,发散地引导思维,不懈地培养毅力,这就给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教改前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快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行为,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更重要是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感悟-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促进教师行为的改变,创设情境、协作探究、感悟交流、求新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美术课程亦是如此。原先的美术以画得像不像,以掌握双基为标准,而现在美术教育更多的关注多元化的教学,注重了多领域的融合,更加重视了美育和德育的结合。现将自己多年来摸索的一点小小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是关键。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本,课程的实施以知识的传授和继承为目的,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  一、确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课程目标  创新教育不只是创造力的教育或创新精神的教育,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健全人格,在基础性学力之上,着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具体来说,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必须体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完整统一。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